湖北省黄冈市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湖北省黄冈市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冈市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湖北省黄冈市 2018-2019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0 分)1. 一短跑运动员在 5s 内跑完了 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羚羊奔跑的速度是54km/h,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20m/s ( )A. 运动员、汽车、羚羊 B. 汽车、羚羊、运动员C. 羚羊、汽车、运动员 D. 运动员、羚羊、汽车【答案】 A【解析】解:运动员的速度 ;v=st=50m5s=10m/s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54km/h=5413.6m/s=15m/s羚羊奔跑的速度是 ;20m/s因此速度最小的是运动员,其次是汽车,最快的是羚羊。故选: A。由速度公式求
2、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本题考查了速度大小的比较,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各速度单位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 某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 mm( )A. 物理书的长度是 252 B. 茶杯的高度是 10C. 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是 7 D. 他自己的身高是 16.7【答案】 A【解析】解:A、物理书的长度约为 25cm 左右,即 252mm 左右,故 A 符合题意;B、茶杯的高度是 左右,故 B 不符合题意;10cm=100mmC、7 mm 接近一本书的厚度,普通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 左右,故 C 不符合题意;0.0
3、7mmD、他自己的身高约为 左右,故 D 不符合题意。16.7dm=1670mm故选: A。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以 mm 为单位,将各个物体的长度换算,看其是否符合实际长度情况。3. 某校于 2018 年 3 月 13 日举行了“诵读经典致敬大师”为主题的诵读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诵读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B. 诵读声一定不是噪音C. 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 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答案】 D【解析】解: A、诵读声是声带振动产生的,故 A 错误;B、诵读声影响了别班同学的学习和休
4、息就成为噪声,故 B 错误;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 C 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故 D 正确。故选: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1)凡是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就为噪声;(2)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3)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声现象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4. 今年 5 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
5、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 绿化居住环境 B. 缓解“热岛效应”C. 降低噪音污染 D. 减少大气污染【答案】 C【解析】解: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在城区汽车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可以让石块结合的更紧密,减轻石块间的振动,从而减弱车子的振动,减弱噪音;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 C。减弱噪声途径主要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途径中减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弱噪声途径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是中招的重点。5. 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
6、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 )A. 干冰熔化吸热 B. 干冰液化放热 C. 干冰升华吸热 D. 干冰凝华放热【答案】 C【解析】解: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在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获得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故选: C。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升华吸热进行分析解答。6.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 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B. 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C. 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7、,减小了水的表面积D. 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答案】 A【解析】解:热风干手机可以加快水面空气的流动,提高水的温度,故可以加快水的蒸发;故选: A。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如果升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就会加快液体的蒸发。此题考查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应用题;要首先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3物理知识是要应用于生活的,我们要利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来改变我们的生活。7. 下列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列为 ( )观察温度计读数并记录 取出温度计
8、选取适当温度计 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数分钟。 A. B. C. D. 【答案】 C【解析】解:根据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步骤是: 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 选量 程适当的温度计;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接触一段时间; 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作好记录; 从待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故选: C。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测量前一定要看清量程、看清分度值(1)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2)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
9、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此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注意温度计的量程、测量步骤、读数要求等方面的问题。8. 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 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C. 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D. 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答案】 C【解析】解:甲杯中放的是冰水,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乙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
10、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 C。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液化,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9. 测量视力时,人距视力表 5m。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小明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检查视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平面镜 6mB. 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 5mC. 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小明 4mD. 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 3m【答案】 B【解析】解:把
11、题意画成示意图如下:人与镜距离 2m,人与视力表距离 1m,视力表与镜距离即为 ,2m+1m=3m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 ,3m+2m=5m所以视力表的像离人的距离为 。3m+2m=5m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 3m,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距视力表 。3m+3m=6m综上分析可知, ACD 错误, B 正确。故选: B。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掌握情况。10. 下列哪一幅图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 ( )A. B. C. D
12、. 【答案】 C【解析】解: A、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而图中折射角却大于入射角,故本选项错误。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同侧了,所以画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光的传播方向没有变,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 C。5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则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线的画法,首先要熟练掌握光的
13、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11. 下列叙述与图中情景相符的是 ( )A. 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 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 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 通过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答案】 A【解析】解: A、水兵们站在地面上,他们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B、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折射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通过
14、放大镜看邮票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 A。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1)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例如: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2)等;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的会偏折,发生折射现象,如:看(3)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等。本题列举了四个常见的光现象,综合了光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多对相关的光现象进行思考。12. 图中 a、 b 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 b 图中他拿的眼镜 ( )A. 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 属于凸透
15、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 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D. 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答案】 B【解析】解:由图可知,当把眼睛片靠近眼睛时,发现眼睛被放大,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故选: B。解决此题可以首先判断该镜片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然后结合近视眼是由于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近视要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远视要用凸透镜来矫正。此题既考查了对两种透镜的判断,又考查了远视眼和近视眼的矫正方法。13.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 乙B. 乙 =0.5103kg/m3C. 若 ,则
16、V甲 =V乙 m甲 V乙故选: C。由图象可知,甲乙体积相等时的质量关系,根据 比较两者的密度关系;(1) =mV根据图象读出一组乙的质量和体积的值,根据 求出乙的密度;(2) =mV由图象可知,甲乙质量相等时的体积关系。(3)本题考查了密度的大小比较和密度的计算,从图象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关键。14. 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 20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虚像的是 ( )A. B. C. D. 【答案】 B7【解析】解:凸透镜的焦距是 20cm,要使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20cm,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
17、睛要在烛焰的另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由图可知, A 选项中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20cm,但眼睛要在烛焰的另一侧,故 A错误;B 选项中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20cm,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睛要在烛焰的另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B 符合题意。C 选项中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20cm,但眼睛和烛焰在同一侧了,故 C 误;D 选项中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是 30cm,大于 20cm,故 D 错误。故选: B。根据凸透镜成像时, ,物像在凸透镜的同侧,眼睛在蜡烛的异侧通过凸透镜能看uuf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答案为:放大。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知:平行于主光轴的
18、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1)然后可知其焦距;根据图中表示的焦距与物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成像的性质。(2)本题主要考查了测量焦距的方法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18. 2009 年 7 月 22 口上午,我国的部分地区能观察到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_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利用了光沿_传播的原理。【答案】平面镜 直线【解析】解: 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
19、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在水面成像,应用(1)了平面镜成像原理。手指间的缝隙形成小孔,太阳经小孔在白纸上成像,这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2)故答案为:平面镜;直线。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太阳在水面成像,在水面上观察太阳(1)的像。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手指间形成小孔,在白纸上呈现太阳的像,(2)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光学部分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中的小孔成像,光的反射中的平面镜成像。19. 小华同学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将一束光贴着左侧纸板沿 AO 方向射到 O 点时,在右侧纸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 OB,实验时,在纸板
20、前不同方位都能看到光的9传播途径,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反射 镜面 漫 。如图所示,将整个( / )纸板倾斜,让入射光束沿着纸板左侧 AO 射到 O 点,此时在纸板右侧 OB 的表面_ 能 不能 接收到反射光线。( / )【答案】漫 不能【解析】解: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1)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如图乙所示,若将纸板倾斜,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 AO 方向射向镜面,此时三条光(2)线仍然在同一平面,只不过不在纸板所在平面,故右侧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故答案为:漫;不能。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
21、们的(1)眼里;在发生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在同一平面上的。(2)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0. “热管”是 20 世纪 80 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它比铜的导热本领大上千倍。“热管”的结构并不复杂,它由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他容易汽化的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这一端吸收芯中的液体就_成蒸气,并_热量,蒸气传到另一端,由于另一端温度低,蒸气就在这一端又_成液体,并_热量。这样就把受热那一端的热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黄冈市 2018 _2019 学年 年级 物理 上学 期末试卷 解析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