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初中阳光指标学业水平测试调研试卷(含解析).docx
《江苏省张家港市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初中阳光指标学业水平测试调研试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张家港市2018_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初中阳光指标学业水平测试调研试卷(含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江苏省张家港市 2018-2019 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初中阳光指标学业水平测试调研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选择题共 24 分,非选题共 76 分,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用 0.5 毫来黑色墨水鉴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异将本人的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3.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政动,请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索;答非选择题须用 0.5 毫来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城内的答常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
2、效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逐渐降低【答案】:A【解析】:A 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 A 项正确;B 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故 B 错误C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340m/s,声音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故 C 错误D 声音的音调是由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在传播过程中音调不变,故 D 错误。【点评】:考察声音的产生、速度、音色等基础
3、知识2.下列温度最接近 23的是()A 人体的正常体温 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让人感党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答案】:D【解析】:A 人体的正常体温在 37左右,A 错误;B 北方冬季平均气温在 0左右,B 错误;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标准大气压下是 0,故 C 错误D 让人感觉舒适的温度在 25左右,故选 D 项【点评】:考察一些物理在生活中的常识。3,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5m/sB 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大约 1nmC.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 65 次/秒 D 全新的 2B 铅笔长约 18cm【答案】:D【解析】:A,人正常的步行速度
4、是 1m/s,故 A 错误B 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大约 1cm,故 B 错误C.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 65 次/分,而不是每秒。故 C 错误D 全新的 2B 铅笔长约 18cm,比较贴合实际,故正确【点评】:考察基本的物理单位常识,对这些单位要有理性的认识。24.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就“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这一说法而言”,属于料学探究中的()A.观察 B 猜想 C 实验 D 归纳【答案】:B【解析】:“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仅仅局限于猜想与假设;所以是猜想的内容;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
5、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中的七个主要要素.科学探究各个要素在整个思维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在探究过程中侧重培养的能力也不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科学探究各要素的了解与运用能力.5.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答案】:D【解析】:A,是光的直线传播;B 是光的直线传播;C 是光的反射;D 是光线在从空气中入射到液体表面是发生了折射。【点评】:考察了光现象的原理。6.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模型相对于
6、地面是运动的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C 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 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答案】:B【解析】:把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说明是和风洞是相对静止的,而风洞在地面上也是静止的,因此模型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风相对模型迎面飞来,说明模型相对于风来说是运动的;空气相对于风洞是运动的,那么相对于地面也是运动的。【点评】:主要考察,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参照物的选择。7.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人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A 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C.防冻剂的
7、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答案】:C【解析】:防冻剂放入水中以后,水变得不容易凝固,不容易冰冻,说明防冻剂凝固点比3水的要低;防冻剂不容易开锅,说明沸点比较高,因此相对水来说是提高了沸点。故选择 C,【点评】:主要考察对凝固点和沸点的理解8.青连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 2m 的铁棒,我们叫它热棒,如图所示热棒路基下还埋有 5m 深,整个棒体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_,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就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热榜就相当于一个
8、天然“制冷机”可以避免冻土解冻,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A汽化,液化 B.液化,汽化C.升华,液化 D升华,凝华【答案】:A【解析】:液态氨由于路基温度上升,而发生了汽化,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热棒上端,遇到散热片后将热量传递给空气,同时遇到较冷的散热片和空气液化成液态氨,又流入热棒的底部,从而循环使用。【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熟悉物质的三态变化的条件和特点。9.物体放在凸进镜前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 20cm 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当物体放在距该透镜焦点 10cm 处,所成的一定是()A 倒立的像 B 正立的像 C 放大的像 D.缩小的像【答案】:B【解析】:透镜的
9、另一侧说明物体和像分居透镜两侧,成倒立的实像;像在 20cm 处是倒立缩小的,说明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 f202f,可以得出 f10,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和特点,当物距小于 10cm 时,即一倍焦距之内的时候,在同侧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选择 B.【点评】:本题的关键是熟悉透镜成像规律。10.将凸进镜正对太用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选镜的距离为 L 若此时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清的焦距()A.一定小于 L B 一定等于 L C 一定大于 L D 可能小于 L,也可能大于 L【答案】:A【解析】: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焦点在光斑
10、之前,即在光斑和透镜之间,因此判断焦距一定小于 L【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如何确定透镜的焦点,以及操作过程中的现象分析和推理。411.小明和小华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小华提前 5m 到达终点,若小明将起跑点向后移至离起跑点 5m 处,小华仍在元起跑点处于小明同时起跑,他们仍然按原来的平均速度奔跑,则()A.小华先到达终点 B.小明先到达终点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D.条件不足,无法无法判断【答案】:B【解析】::设小明用的时间为 t,则速度为 ,=1100小华的速度为, ,= =2100-5 95第 2 次比赛时, , ,因为速度不变,小明用时:,小华用时:,因为 ,所以 ,因此还是小明先到
11、达终点.所以 B 选项是正确的.【点评】:设小明的百米成绩为 t,知道小明每次都比张伟提前 5m 到达终点,则小明在时间t 内跑 100m、张伟跑 95m,可求出二人的速度;若让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 5m,张伟仍在原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因速度不变,可分别求出二人所用时间,然后即可得出答案.12.在课外小实验活动中,小明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物理课本,透过玻璃杯观察书上的小丑图片(圆圈中的小丑图片与课本中的小丑图片实际大小相等),如图所示.他所看到的虚像是图中的( ) 【答案】:A【解析】:玻璃杯竖着贴近小丑图片时,因为左右方向的玻璃杯面是一个弧形样子,中间厚边缘薄,与凸透镜一样,
12、所以是左右方向放大,所以小丑图片通过玻璃杯左右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因为玻璃杯面上下相同(不是弧形样子),不会起到放大作用,所以像与图片应该是左5右加宽,而上下与图片相同,只有 A 显示的像是符合要求的.所以 A 选项是正确的.【点评】: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竖着看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当小刚把玻璃杯竖着贴近书看小丑图片时,图片离玻璃杯很近,满足物距小于焦距,符合凸透镜成像规律:,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二、填空题(本题共 11 小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13.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产生的;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传入人耳的。【答案】:振动;空气【解析】
1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当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溅起水花,所以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传入人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4.请填上合适的单位:乒乓球的直径约为 40.0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4;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约为 4。15.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图丙中秒表的读数为 s.【答案】:2.65 ; 1 ; 337.5 。【解析】:(1)刻度尺上 1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mm ;物体左侧与 1.00cm 对
14、齐,右侧与 3.65cm 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3.65cm1.00cm=2.65cm ;(2)图中的温度计一个大格都是 10 ,其中又分了 10 份,故其分度值是 1 ,液柱上表面在零刻度的上方,所以读数是 36 ;(3)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 1min 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5min ,指针在“ 5 ”和“ 6 ”之间,偏向“ 6 ”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5min ;在秒表的大表盘上, 1s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 0.1s ,指针在 37.5s 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 7.5s ,即秒表的读数为 5min37.5s=337.5s 。【点评】:(
15、1)刻度尺读数时,首先看起始端有没有从 0 开始,若没有从 0 开始,把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线相垂直,注意区分零上还是零下;(3)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16.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底,眼睛在 处恰好看不到它,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 处又能看到“硬币”这是因为光从 斜射入 中时发生了 现象。6【答案】:水;空气;折射【解析】:沿碗壁缓缓向碗中
16、加水,小明又能看到“硬币” ,这是由于硬币在光线照射下能投射出光线,光线从水斜射到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向水面,光线能够绕过碗壁射到人眼中,所以小明又能看到“硬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理解。17.晴天的正午时分,在茂密的树阴下,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光的形成的太阳的像,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 不同。【答案】:直线传播;缝隙高度【解析】:树叶的缝隙其实就是一个个小孔,圆形光斑就是太阳的像.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就是因为树叶之间形成许多小孔,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像. 当缝隙离地面越高,所成的像就会越大.【点评】:用一个带有小
17、孔的板挡在屏幕与物体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体的倒立的实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这个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我们用手电筒照射到墙上,会有一个光斑,如果手电筒离墙越远,则光斑会越大.18.冷空气不断来袭,天气转凉,无锡气温迅速降到 0以下,解释进入冬季后常见现象蕴含的物理知识 (1)学校要求早上各班级暂停拖地,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发生_(物态变化) ,避免同学摔跤受伤。 (2)冬天人们在户外晒太阳,太阳的热主要是以_(“红外线”或 “紫外线” )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3)一场大雪后,万籁俱寂,蓬松的雪在_中减弱噪声的。【答案】:凝固;红外线;声音传播过程中。【解析】:(1)气温降到
18、 0以下时,低于水的凝固点,如果地面有水就会凝固结冰,所以目的是放在谁发生凝固,避免同学摔跤受伤。(2)太阳光谱中包含红外线和紫外线,而红外线热效应尤为显著,所以太阳的热主要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的。(3)一场大雪后,蓬松的雪会减弱声音的反射,且能有效吸收噪声,从而减小噪声,此方式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点评】:考察了物体变化、红外线、噪音的控制。.19.小车从长为 1.8m 的斜面顶端滑至底端,所用时间为 5s,则全程平均速度为 m/s.若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平均速度为 0.3m/s ,则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平均速度为 m/s【答案】:0.36;;0.45【解析】:小车全程平
19、均速度: = =0.36m/sv=1.85小车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 =3sv=0.51.80.3/则下半程所用的时间为: t=5-3=2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 =0.45m/sv=0.51.827【点评】: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全程平均速度; 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上半程所用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求出下半程的速度.20.如图所示,平面镜 MN 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 S,现将平面镜绕 M 点从 MN 转到MN位置过程中,物体 S 在平面镜中的像 S的轨迹为(选填“直线”或“曲线”);S离M 点的距离(选填“越来越近”、“越来越远”或“保持不变”).【答案】:曲线;保持不变。【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
20、特点,分别作出平面镜在 MN 处 S 的像 S和平面镜在 处 S的像 S“,然后进行分析;由图可以知道,S 点绕 M 以 SM 长为半径转动,所以它的像的轨迹应该是圆弧,即为曲线,由图可以知道,S离轴 M 的距离始终不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曲线;保持不变.【点评】: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21.一列车正以 18km/h 的速度由北向南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正好竖直下落至地面这一下现象说明车窗外刮的是 _风,风速是 _m/s【答案】:北;5【解析】:(1)根据 1m
21、/s=3.6km/h 可得:18km/h=5m/s;(2)以地面为参照物列车正在由北向南行驶;以列车为参照物雨竖直下落,雨与列车保持相对静止;以地面为参照物雨向南运动,所以风向南刮,即刮北风;风速与车速相同【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单位换算、参照物的选取、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理解与掌握,难点是判断雨的运动状态,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22.甲、乙两列火车,车长分别为 1和 2在相邻的两条平行轨道上,甲车以速度81向东匀速行驶,乙车以速度 2向西匀速行驶,则甲、乙两列火车从相遇到离开所需要的时间为_【答案】:1+21+2【解析】:因两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所以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张家港市 2018 _2019 学年 年级 物理 学期 初中 阳光 指标 学业 水平 测试 调研 试卷 解析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08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