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桦甸八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1090233.doc
《吉林省桦甸八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109023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桦甸八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01090233.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桦甸八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本考试卷分为第 1 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共 6 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 1 卷(共 60 分)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封建制度( )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 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
2、.与宗法制互为表里2、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晴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4、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这些“雄略之主”加强专
3、制集权的相似措施是( )A.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C.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D.通过科举制和监察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5、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看出(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D.当时
4、魏征供职于门下省6、文献通考中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 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莞库,悉隶三司。”据此可知,该朝政治机构改革( )A.废除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B.三省分工协作,相互制约C.分割宰相权力,加强皇权 D.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7、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 ) - 2 -A、察举制的实行 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 C、军机处的设置 D、科举制的推行8、
5、公元前 287 年,为了弥补十二铜表法对财产侵害问题上规定的不足,罗马颁布阿奎利亚法。其中规定:“因违法杀害他人的奴隶、四足动物或家畜,按照它们被杀前一年中的最高价格予以赔偿,而对其他财物的损害,以它们在最后 30 天中的最高价格为准。”这一规定( )A.是罗马法趋于理性的体现 B.促进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C.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D.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9、阿里斯泰德指挥过著名的马拉松战役,且在抗击波斯侵略的战争中立有赫赫战功。马拉松战役之后,他利用职权,企图在雅典建立一个由少数贵族掌权的政府。于是,在一次公民大会上,雅典公民便以阿里斯泰德操纵国政为由,用陶片放逐法将他放逐了。这表明(
6、 )A.雅典民主政治尚未正式确立 B.奴隶主贵族不再拥有任何权力C.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D.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10、学者米健认为, “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即公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已势在必行。 ”材料最能说明( )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的完善 B.市民法不再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C.罗马法以保护封建私有制为核心 D.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11、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
7、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12、以下是英国内阁、议会、国王和政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方框中的序号处应该分别填入( )A. 多数党组阁形式任命负责监督 B. 首相候选人竞选负责形式任命监督 C. 多数党组阁形式任命监督负责 D. 首相候选人竞选监督形式任命负责- 3 -13、在 1689 年到 1834 年的一百多年间,英国国王利用其行政权,通过任命内阁、收买议员、安插亲信等手段,对议会和政府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操纵。这充分说明( )A.光荣革命后英国王权一度出现反弹
8、 B.英国国王违背法律规定肆意扩张权力C.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具有渐进性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足以制约王权14、近代西方议会制因国情不同而内容不同。下列有关议会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有权解散议会下院 B.美国总统由参、众两院选出C.法国总统有权力解散参议院 D.德国内阁和议会共掌立法权15、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法国 1875 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 ”这说明英、法、德三国( ) A
9、.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 B.法律地位至高无上C.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D.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16、钱满素在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中写道: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材料理解最正确的是( ) A.联邦制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 B.政府分权和制衡降低行政效率C.总统对国会负责避免盲目行动 D.猜疑的实质是权力的相互制衡17、制度和笼子的关系经常被用来说明民主制度
10、建设状况。下列对该关系的描述符合德意志帝国政体特点的是( )A.“国家权力的尾巴是逐渐收起来的,制度笼子的形成也是渐进的”B.“国家设计了完美的制度笼子,将权力彻底驯服”C.“制度笼子的形成历经反复,最终成功奠定了稳定政体”D.“国家权力公然站在制度的笼子之上,驯服了人民”18、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19、从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签订,反应出列强侵华的主要趋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从经济侵略到
11、政治侵略 B.从开埠通商到割占领土C.从单独侵华到共同侵华 D.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20、下列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渴望 B都是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实践的产物 C.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 D.都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近代化2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D.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12、4 -22、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支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的。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意图的是(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3、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 ,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 ”可见,梁启超认为( )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B经济发展使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C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D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24、1914 年,袁世凯宣布废除国务院,在总统府设立政事堂和陆海军大元帅统帅部,取消
13、国务总理,改设国务卿并向总统负责。袁世凯这一调整事实上违背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 )A.责任内阁制 B.共和制 C.两党制 D.议会制25、有人说:1901 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 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 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D.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26、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
14、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7、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创建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并开始播音。1940 年最可能播报的新闻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百团大战28、1923 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 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29、鸦片战争前,英国政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桦甸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题 201901090233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