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2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限时训练20190225228.doc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2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限时训练2019022522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2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限时训练20190225228.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板块 12 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时间:40 分钟 满分:85 分)编者选题表知识点 角度 题号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依法治国意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铁饭碗”劳动体制的形成 31956年党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 41957年局部调整农业生产关系 5计划经济体制优势的表现 6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7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影响外交政策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外交成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9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2、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缓慢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扫盲教育中对意识形态的强化 11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社会救济制度 12综合 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2018湖北八市联考)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 )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C.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D.使我国的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
3、立解析:B 1949 年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也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故 A、C 两项错误;据材料可知,“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文字改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多层次、多途径、立体式协商模式,有利于不同阶层真实、有效地参与管理国家事务,这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故 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权组织原则,故 D项错误。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 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A.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B.保障了
4、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2C.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解析: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注重加强立法工作,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 D项正确。 “实现了有法可依”表述绝对,故 A项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排除 B项;C 项得益于三大改造及 1954年宪法的颁布。3.(2018东北名校联考)1953 年,中央为解决干部问题规定了统一调配、重点配备、大胆提拔的原则。至 1957年,统一分配的范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对原私营企业的职工也采取包下来的方针。由此形成的“铁饭碗”劳动体制(
5、 )A.提高地方和企业积极性B.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C.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D.为工业化培养大量人才解析:C 统一调配、分配体现了对物力、人力资源的高度集中的管理和配置,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需要,故 C项正确;A、B、D 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4.(2018安徽马鞍山二模)1956 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道:“我们如今发展重工业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少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一种是多发展一些农业、轻工业。从长远观点来看,前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少些和慢些,至少基础不那么稳固,几十年后算总账是划不来的。后一种办法会使重工业发展得多些和快些,而且由于保障了人民
6、生活的需要,会使它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这反映出当时党的任务是(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道路C.争取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D.纠正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解析:B 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之际,毛泽东重提发展重工业的办法进行经验总结,强调在协调发展农、轻、重的前提下发展重工业,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期,就注意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故 B项正确。A、C、D 三项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故排除。5.(2018东北四市联考)1957 年 9月 14日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业合作社生产管理工作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在农村实行“包工、包产、包费用和超产奖
7、励”的“三包一奖”制,要求生产队在生产管理中建立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机制,以期建立严格的田间管理制度。这一做法意在( )A.局部调整农业生产关系B.农村包产到户初见端倪C.解决市场物资缺乏问题D.推动了人民公社化建设解析:A 据材料可知中央调整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分配和生产组织形式,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 A项正确;调整以生产队为单位,故 B项不符合题意;当时实行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体制,故 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在 1958年,故排除 D项。6.(2018四川名校联考)上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占据工业总产量的 20%,在“一五”计划中得到全国投资的 2.5%;到
8、 1957年,25 万工人迁出上海到全国各地。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A.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3B.上海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巨大C.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D.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得以改变解析:C 联系“一五”计划时期的时代背景可知,“25 万工人迁出上海到全国各地”是去支援各地的工业化建设,这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故 C项正确;A、B、D 三项与材料不符。7.(2018广东佛山二模)下表是中央部属企事业单位数目的变化表年份 1957 1958 1962 1965企事业单位数(个) 9 300 1 200 5 800 10 533这表明( )A.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B.
9、经济建设与改善民生同步进行C.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实施“八字”方针任务完成好解析:C 19571958 年中央部属企事业单位数目减少,表明中央改革国家行政体制,下放权力;19581965 年中央部属企事业单位数目持续增长,体现了中央的高度集权,这些变化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故 C项正确;A 项“全面”错误;B 项与材料无关;D 项“任务完成好”与材料不符。8.(2018山西名校联考)1950 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毛泽东认为:“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出现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政策( )A.是国家
10、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结合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C.由革命外交向国家外交的转型D.取决于地缘政治因素解析:A 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争取世界的和平”,符合我国建设国内经济和应对资本主义阵营孤立封锁的需求,故 A项正确;“一边倒”具有很强的偏向性,即建立外交关系偏向于社会主义阵营,故 B项错误;此时中国的外交仍为革命外交,故 C项错误;“一边倒”从国际格局上来看主要是应对两大阵营冷战的挑战,而非地缘政治因素,故 D项 错误。9.(2018河北保定一模)1950 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板块 12 社会主义 曲折 发展 限时 训练 20190225228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