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篇题型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课件20190225298.ppt
《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篇题型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课件20190225298.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二篇题型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课件20190225298.ppt(4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题型三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高考真题系统研究,近年真题展示,1.(2016全国卷,12)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进行如下 实验: 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 A.NaHCO3、Al(OH)3 B.AgCl、NaHCO3 C.Na2SO3、BaCO3 D.Na2CO3、CuSO4,C,解析:由,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说明该样品中含有难溶物,则可排除D选项,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则说明该样品遇稀盐酸产生气体,且该难溶物
2、能溶于稀盐酸,则排除B选项;由,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在,则C符合题意,BaCO3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CO2和BaSO4沉淀。,2.(2015全国卷,12)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C,解析:工业上常采用Ca(OH)2作为沉淀剂,C项错误。,3.(2015全国卷,13)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中溶液滴入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D,4.(2016全国
3、卷,7)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B,解析:泡沫灭火器内部装的是Al2(SO4)3溶液和NaHCO3溶液,两者能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生成Al(OH)3沉淀和CO2气体,能灭火,A正确;2FeCl3+Cu 2FeCl2+CuCl2只能说明还原性Cu强于Fe2+,无法说明Fe与Cu金属性强弱,B错误;漂白粉在漂白织物时显示的化学性质是强氧化性,C正确;氢氟酸能刻蚀玻璃是因为HF能与SiO2反应,D正确。,解析:Fe3+为黄色,且Fe3+与SCN-反应会生成红色Fe(SCN)3,A项错误;c(H+) c(OH-),溶液显碱性,题述中四种离子与OH-可以共存,B项正确;
4、Mn 可以氧化Fe2+,C项错误;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呈酸性,H+与溶液中的HC 反应可生成CO2和H2O,两者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B,考情考法分析,1.此类题型中氧化还原反应主要考查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 2.离子共存型题目主要考查氧化还原型、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双水解型、特定情境下隐含离子型(结合pH、指示剂、水的电离、离子颜色等内容进行考查)。 3.常见无机物性质及转化多渗透于实验型或STSE型试题中,结合实验等内容进行综合考查。,题型考点分类突破,考向1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规律,知能储备,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关系图,2.氧化还原反应包括两个过程,即“氧化反应过程”和“还原反应
5、过程”,两个过程本应是不可分割的,同时发生的,故称“氧化还原反应”;但为了分析方便经常人为地分割成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并可称之为“半反应(即电化学里的电极反应)”。氧化剂+xe- 还原产物是还原反应,还原剂-xe- 氧化产物是氧化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性质强弱规律:即氧化剂氧化性氧化产物氧化性;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还原性;性质表现规律:最高价仅表现氧化性,最低价仅表现还原性,中间价态既可表现氧化性又可表现还原性(注意仅仅是表现这样的性质,并非性质很强);归中不交叉不换位规律(此规律主要用于分析归中反应);守恒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永远相等。,典例示范,【例题】银制器皿日久表面会逐
6、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 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 6Ag+Al2S3 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B,精讲精析:根据“电化学原理”可知必有电子转移,也就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食盐没有显著的氧化性或还原性,所以必然是铝与黑色Ag2S发生了反应,考虑Al为金属没有负价,所以其0价为最低价,仅具有还原性,且铝金属活动顺序比较靠前,还原性较强,所以判断
7、铝作还原剂,硫化银中S显-2价,最低价仅显示还原性不具有氧化性,因此只能是+1价银作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成Ag,B正确;Al2S3会发生彻底的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所以不能在溶液中存在,最终会形成氢氧化铝和硫化氢气体,C错误;处理过程中Ag2S转变为Ag失去S元素,必然质量减小,A错误;硫化银比氯化银更难溶,不可能与氯化钠反应形成AgCl,且如果是产生氯化银则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不是电化学原理,也没有必要用铝质容器,综合判断D错误。,题组巩固,1.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粉末,溶液褪色,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 +16H+5Na2O2 2Mn2+5O2+8H2O+10Na+。下列判断
8、正确的是( ) A.O2是还原产物,Mn2+是氧化产物 B.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标准状况下,产生22.4LO2时反应转移2mole- D.通常用浓盐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C,解析:Mn价态降低得电子作氧化剂,所以必有O元素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氧化产物O2,Mn2+为还原产物,因此A错误;根据O元素价态升高失电子可知,过氧化钠仅仅是还原剂,B错误;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为1mol,根据关系式5O210e-,知转移电子2mol,故C正确;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发生反应,一般用稀硫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所以D错误。,2.某离子反应中涉及H2O、ClO-、N 、H+、N2、Cl-六种微
9、粒。其中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还原剂是Cl- B.消耗1mol还原剂,转移6mol电子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D,3.铋(B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A族,其价态为+3时较稳定,铋酸钠(NaBiO3)溶液呈无色。现取一定量的硫酸锰(MnSO4)溶液,向其中依次滴加下列溶液,对应实验现象如表所示:则NaBiO3、KMnO4、I2、H2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I2、H2O2、KMnO4、NaBiO3 B.H2O2、I2、NaBiO3、KMnO4 C.NaBiO3、KMnO4、H2O2、I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化学 二轮 复习 第二 题型 物质 性质 变化 课件 20190225298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