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整合专题二功能与动量第4讲力学三大观点的应用专项训练201902203263.doc
《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整合专题二功能与动量第4讲力学三大观点的应用专项训练20190220326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整合专题二功能与动量第4讲力学三大观点的应用专项训练201902203263.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4 讲 力学三大观点的应用1处理力学与动量、能量的综合问题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1)明确物体的运动过程及其受力情况,了解在该运动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变化情况及做功情况,有不少问题是需要分段来分析的。(2)根据物体的运动过程及相应的功能关系的转化情形,选择合适的公式列式求解。2力学规律选用的一般原则力学中首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从两个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看出多项都是状态量(速度、位置),所以守恒定律能解决状态问题,不能解决过程(位移 x,时间 t)问题,不能解决力( F)的问题。(1)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优先考虑使用两个守恒定律。(2)若物体(或系统)涉及到速度和时间,应考虑使用动量定理。(
2、3)若物体(或系统)涉及到位移和时间,且受到恒力作用,应考虑使用牛顿运动定律。(4)若物体(或系统)涉及到位移和速度,应考虑使用动能定理,系统中求摩擦生热时应用滑动摩擦力乘以相对路程,运用动能定理解决曲线运动和变加速运动问题特别方便。考点一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恒力的冲量可应用 I Ft 直接求解,变力的冲量可优先考虑应用动量定理求解。2物体动量变化是由合外力的冲量决定的,物体动能变化是由合外力的功决定的。3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虽受外力但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2)系统所受合力不为零,但在某一方向上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动量守恒。(3)系统虽
3、受外力,但外力远小于内力且作用时间极短,如碰撞、爆炸过程。在被誉为 “中国轿车第一撞”的碰撞试验中,让汽车以 50 km/h 的碰撞速度驶向质量为 80 t 的碰撞试验台,由于障碍物的质量足够大可视为固定的,所以撞击使汽车的速度在碰撞的极短时间内变为零,如果让同样的汽车以 100 km/h 的速度撞向未固定的与汽车同质量的物体,设想为完全非弹性碰撞,且碰撞完成所需的时间是“第一撞”试验的两倍,求两种碰撞过程中汽车受到的平均冲击力之比。解析 以汽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汽车以 50 km/h 的速度碰撞,根据动量定理有F1 m(N) pt 13.9 t汽车以 100 km/h 的速度碰撞,动量守恒
4、有 mv2 mv根据动量定理有2F2 m(N) pt mv mv2 t 13.92 t故 。F1F2 21答案 21【题组突破】1(2018江西省名校质量检测)如图 241 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 P、 Q 两物块,它们在 t4 s 时发生碰撞,图乙是两者的位移图像,已知物块 P 的质量为 mp1 kg,由此可知图 241A碰撞前 P 的动量为 16 kgm/sB两物块的碰撞可能为弹性碰撞C物块 Q 的质量为 4 kgD两物块碰撞过程中 P 对 Q 作用力的冲量是 3 Ns解析 根据位移图像可知,碰撞前 P 的速度 v04 m/s,碰撞前 P 的动量为P0 mPv04 kgm/s,选项 A 错
5、误。根据位移图像,碰撞后二者速度相同,说明碰撞为完全非弹性碰撞,选项 B 错误。碰撞后,二者的共同速度 v1 m/s,由动量守恒定律,mPv0( mP mQ)v,解得 mQ3 kg,选项 C 错误。由动量定理,两物块碰撞过程中 P 对 Q 作用力的冲量是 I PQ mQv3 Ns,选项 D 正确。答案 D2(多选)滑块甲的质量为 0.8 kg,以大小为 5.0 m/s 的速度向右运动时,与另一质量为 1.0 kg、以大小为 3.0 m/s 的速度迎面而来的滑块乙相撞。碰撞后滑块甲恰好静止。假设碰撞时间极短,以向右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碰后乙的速度大小为 2 m/sB碰撞过程中甲受到的乙的
6、作用力的冲量大小为 4.0 NsC碰撞过程中乙动量的变化量为 2.0 kgm/sD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14 J解析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 甲 v 甲 m 乙 v 乙 m 乙 v 乙 ,代入数据解得 v 乙 1.0 m/s,选项 A 错误。碰撞过程中甲动量的变化量为 p 甲 0 m 甲 v 甲 4.0 kgm/s,由动量定理可得甲滑块受到的乙的作用力的冲量为 I p 甲 4.0 Ns,选项 B 正确。碰3撞过程中乙动量的变化量为 p 乙 m 乙 v 乙 ( m 乙 v 乙 )4.0 kgm/s,选项 C 错误。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m 甲 v m 乙 v m 乙 v 乙 2 E,代入数据解
7、得 E14 J,选项12 2甲 12 2乙 12D 正确。答案 BD考点二 应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分析多过程问题(2018 武昌三模)如图 242 所示,两根粗糙直杆 AC 和 PE 与半径为R0.5 m 的光滑半圆环 CDE 平滑连接,固定在同一竖直面内,两直杆与水平方向夹角均为 37,质量分别为 m10.3 kg、 m20.1 kg 的小环套在直杆上相距为 L1的 A、 B 两处,m1、 m2与两直杆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 10.5 和 21.0。将 m1在 A 点无初速释放后,在B 点与 m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 BC 间距 L22 R1.0 m),碰后 m1、 m2具有相同速度但不粘连
8、,之后 m2停留在 Q 点, QE 相距恰为 L21.0 m。取 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图 242(1)AB 间距 L1多大?(2)m1从 A 点释放后,在两直杆上通过的总路程多大?审题探究(1)m1与 m2的碰撞过程,两者组成的系统动量是否近似守恒?(2)m1、 m2碰后一起由 B 点运动到 Q 点的过程,有哪些力对系统做功?系统的动能如何变化?(3)m2停在 Q 点后, m1的运动过程如何?其最终状态如何?解析 (1) m1、 m2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 f1、 f2f1 1m1gcos 1.2 Nf2 2m2gcos 0.8 Nf f1 f22 Nm1
9、、 m2碰后瞬间速度为 v,研究 m1、 m2整体,由动能定理,有: f2L2( m1 m2)gL2cos (m1 m2)v2124得 v6 m/sm1、 m2碰撞时间极短,碰前瞬间 m1的速度 v1,由动量守恒,有m1v1( m1 m2)v 得 v18 m/s从 A 到 B,对 m1由动能定理,有( m1gsin f1)L1 m1v 得 L116 m12 21(2)m1、 m2整体到达 Q 点时速度为 0,此后, m2由于下滑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将始终静止于 Q 点, m1返回并在两倾斜轨道之间来回运动,由于有摩擦力作用,最终会在 C 点速度为零,研究 m1从 Q 点无初速开始至最终到 C 点
10、速度为零的整个过程,设在两倾斜杆上依次通过的路程为 x1、 x2、 x3.,由动能定理x x1 x2 x3m1gL2(sin cos ) f1x00x3.5 mm1在两直杆上总共通过的路程 x L12 L2 xx21.5 m。答案 (1)16 m (2)21.5 m【题组突破】1(2018漳州质检)如图 243 所示,在高 h2.7 m 的光滑水平台上,质量为 m的滑块 1 静止在平台边缘,质量为 0.5m 的滑块 2 以速度 v0与滑块 1 发生弹性正碰,碰后滑块 1 以速度 v1滑离平台,并恰好沿光滑圆弧轨道 BC 的 B 点切线方向进入,轨道圆心 O与平台等高,圆心角 60,轨道最低点
11、C 的切线水平,并与水平粗糙轨道 CD 平滑连接,距 C 点为 L 处竖直固定一弹性挡板,滑块 1 与挡板发生弹性碰撞返回,滑块 1 与轨道CD 间的动摩擦因数 0.3, g10 m/s 2。求:图 243(1)速度 v1的大小;(2)速度 v0的大小;(3)为使滑块 1 最终停在轨道 CD 上, L 最小值应为多大?解析 (1)滑块 1 进入 B 时 vBy ,tan ,解得 v13 m/s2ghcos vByv1(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0.5 mv00.5 mv2 mv1又 0.5mv 0.5mv mv ,12 20 12 2 12 21解得 v04.5 m/s5(3)vB 6 m/s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物理 二轮 复习 第一 部分 专题 整合 功能 动量 力学 观点 应用 专项 训练 201902203263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55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