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
《(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湘教版必修2.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考报告】学考要求 考纲细解d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某区域城市化过程,正确归纳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d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能够结合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必考要求b 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理解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加试要求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形成及解决措施以某城市为例,综合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形成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1.城市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影响领域 表 现城市 高楼鳞次栉比、道路纵横交错农村 城市现代文明影响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农村青年向往着都市的繁华城乡差距 因交通运输的现代化
2、、信息技术的普及而大幅度缩小2.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候、水文、生态环境等方面。影响因素 表 现 原 因气候改变了下垫面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高强度和持续的经济社会活动水文 水系紊乱;河道富营养化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环境城区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遭受干扰和破坏城市是重要的污染源3.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2表 现 结 果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 农业用地演化为建设用地,形成城市功能分区改变了居民的就业方式 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演化为现代化工业社会乡村景观逐步为城市景观取代 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
3、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 集中 经济开发和信息交流大幅度加强影响和改变地方文化促使现代文明向传统文化渗透,强化了当地与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二、城市环境问题1.表现: 交通拥挤 、环境质量下降、 地价房租昂贵、 就业困难、社会不稳定等。2.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现象):人口向环境质量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三、我国城市发展趋势1.特点(1)城市经济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2)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3)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 城市或当地的小城镇。21 2.建设(1)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2)控制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 。
4、22 (3)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必考 d)城市面积的扩大及城市建设,可能对地表结构及土地质量带来哪些负面影响?提示:破坏地表形态和结构,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城市建设及工业、生活废弃物导致土地污染,使土地质量下降等。探究归纳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 果地形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3等地质灾害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局部地区的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
5、气带到城区水文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 ,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造最大的地方(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环境农村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居民就业方式 第一产业 第二、三产业景观特征 乡村景观 城市景观人口 分散、农业人口 密集、非农业人口经济开放程度 低 高
6、信息、交通 闭塞、不便 灵活、便利文化、观念 传统文化转变为现代文明学以致用下图是“某城市热力环流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1)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B.城市绿地面积小C.人类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的余热D.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4(2)下列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的可行性措施有( )扩大绿地面积 完善城市道路网 提倡坐出租车加强城市管理A. B. C. D.解析 第(1)题,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第(2)题,提倡坐出租车会增加交通流量,加剧交通拥挤与大气污染。答案
7、 (1)C (2)C二、城市环境问题与我国城市发展趋势(必考 d、b)大城市地价昂贵,向来有“寸土寸金”之说,然而上海市却在地处市中心的黄埔、静安、卢湾三区交界地带,营造了 20 万平方米的公共绿地,你同意这种做法吗?为什么?提示:同意。市中心建设绿地可以改善城市中心的环境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结构思想。探究归纳城市环境问题及整治主要表现 原因 危害 治理措施大气污染工业废气、汽车等交通尾气、燃烧煤炭所排放的烟尘引发酸雨和光化学污染,危害人体的健康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严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等产生的影响人们的工作、休息,甚
8、至影响人体健康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城市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和地面径流所造成的水体污染影响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生长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限量排放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生产发展,建筑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占用城市用地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对人文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堵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住房缺少,质量低劣,影响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5城市环境质量地理环境的影响增加就业难度,扩大失业队伍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乡村人口的无序进入造成贫困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加快
9、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学以致用图甲和图乙为研究性学习小组观察记录的我国某城市相关资料。读图,回答(1)(2)题。(1)由图甲分析,解决该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的合理措施有( )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 积极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所有车实行单双号出行 错开上下班高峰时间A. B.C. D.(2)若该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结合图甲、图乙判断该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可能在( )A.04 时 B.69 时C.1015 时 D.1519 时解析 第(1)题,图甲显示 8 点左右和 18 点左右车辆通过次数最多,即上下班时间为车辆通行高峰。为防拥堵,应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
10、具,错开上下班高峰时间。无益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说法太绝对,不可行。第(2)题,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应当是污染气体最多(汽车拥堵高峰)又不容易扩散(气温较低,对流微弱)的时段。对比题目中的四个时段,69 时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微弱,污染气体不易扩散,且该时段车辆通过次数高,排放尾气多,因此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答案 (1)D (2)B61.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B.生物多样性减少C.环境污染加剧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解析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破坏了原有生物的栖息地,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生产、生活
11、污染物排放量大,造成环境污染加剧;城市人口、工厂、企业密集,排放的废气、废热过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平均气温升高;由于城市内部地表水下渗有限,造成集水速度加快,特别是夏季,河流下游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答案 A读沪宁交通走廊与城市扩展关系图,回答 23 题。2.如图所示,城市扩张的特点主要是( )A.沿主要交通线扩展B.垂直于主要交通线扩展C.以老城区为中心,均衡扩展D.向郊区航空中心扩展3.图示城市扩展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A.城市规模过大 B.人口过于密集7C.导致城市环境问题恶化 D.城市连接成片解析 第 2 题,观察图中每个城市扩展区的形状,可以明显看出,城市扩展表现出明显的沿主要交通线
12、扩展的特点。第 3 题,城市扩展反映出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加剧城市环境的恶化。答案 2.A 3.C4.网约车是出租汽车的一种形式。据统计,一辆出租车或网约车占用城市道路资源相当于1520 辆私人出行小汽车,一辆公共汽车占用城市道路面积 65 平方米,而运能相当的 60辆小汽车占用 1 600 平方米城市道路。结合下表和材料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表:佛山市 20142016 年前 3 个季度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情况2014 年 2015 年 2016 年拥堵指数 6.43 6.76 6.95平均时速 24.93 km 22.95 km 21.73 kmA.公共汽车比私人小汽车运能大,灵活性
13、更好B.网约车占用道路资源比私人小汽车大C.近 3 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日益严重D.近 3 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可能与网约车有关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交通以及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看到公共汽车比私人小汽车运能大,但是灵活性没有私人小汽车好,A 错误;网约车占用道路资源相当于 1520 辆私人出行小汽车,比私人小汽车大,B 正确;表中数字显示近 3 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日益严重,C 正确;网约车占用城市道路资源相当于 1520 辆私人出行小汽车,近 3 年来佛山通勤日晚高峰交通拥堵可能与网约车有关,D 正确;故选择 A。答案 A下图为某地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蒸发量、地表径流和
14、地下径流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 56题。5.该城市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比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降水量减少 B.硬化地面增加C.过度开采地下水 D.水资源利用率低6.下列措施对缓解图示变化趋势作用不大的是( )8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B.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C.完善城市排水系统D.限制建筑物的高度解析 第 5 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的地表径流量上升,地下径流量减小,这是因为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城市地面进行硬化,导致地表水下渗减弱而形成的,故 B 正确。由题设及图得不到该地降水量下降的信息,故 A 错误;城市中过度开采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影响地下径流,但不会影响地表径流,故 C 错误;地
15、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大小和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无关,故 D 错误。第 6 题,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会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增加水分的蒸发,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有利于提高地表水排泄的速度,这些都对图示蒸发量下降、地表径流量增大、地下径流减小有缓解作用,故不选A、B、C。而限制建筑物的高度对缓解图示变化趋势无作用,故选 D。答案 5.B 6.D7.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将下列环境污染源的代表字母填入图中:A.工业“三废” ;B.建筑工地;C.汽车;D.居民炉灶;E.生活垃圾;F.生活污水。(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污染治理的措施分别是:甲:_;乙:_;丙:_;丁:_。(3)使城市生态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用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地理 第二 城市 环境 三节 城市化 过程 地理环境 影响 学案湘教版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94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