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3.doc
《2019高中历史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历史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测试(二)新人教版必修3.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六单元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2、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0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3 分 , 共 60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只 有 一 项 是 符 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1962 年,邓小平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据此可见当时邓小平A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B以生产力
3、为判断标准C认为法律要为经济让路 D赞成农民搞承包经营2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梦想。这些重大理论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都是 20 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产物A B C D3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下列毛泽东的革命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重视党对革命领导权的控制重视共产国际的指导 重视革命武装力
4、量的建设A B C D4习近平指出:邓小平“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据此推断,邓小平的“新境界”、“新的科学水平”最主要在于A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B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C解决了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D设计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5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重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C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
5、企业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实现这一伟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在十年对峙时期的重大探索是A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B坚持走城市中心革命道路C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D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2720 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至三十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加强了根据地建设,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中国革命取得了重大发展。这些史实表明这一历史时期的思想灵魂是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自力更生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团结一切力量、坚持革命的斗争D星火燎原
6、、均贫富、武装斗争81978 年 12 月 13 日,邓小平在为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所准备的手写提纲中提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这说明当时的邓小平A正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與论准备B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C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D已形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920 世纪 20 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30 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些反映出共同的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互学习借鉴B“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D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10新文化运动时期,针对
7、胡适主张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李大钊予以严厉批判,大力宣传俄国革命。20 世纪 60 年代,邓小平提出“双猫理论”,反对空谈,主张务实,没有引起社会的太大关注。改革开放后,“双猫理论”很快家喻户晓。这反映了A改革和革命在形式上是一致的B李大钊尚未正确认识中国国情C社会思潮的变革服务于政治需要D邓小平根据国情修正了马克思主义11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不属于邓小平理论内容的是A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B一国两制,和平统一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改造并举1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8、。以下言论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13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述:“毛泽东力排众议,说服了这些溃不成军的士兵、矿工和农民组成的部队,撤退到湘赣两省交界的偏僻山区。”在“偏僻山区”毛泽东撰写了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新民主主义论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论人民民主专政14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
9、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共和的实践者3D民主科学的倡导者151924 年,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这里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A都反对社会的贫富分化B都主张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C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D都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16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10、基层民主17近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演变一直伴随着思想争论,如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等。这些争论A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形成B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C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D根除君主专制思想蔓延18下图是国民党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关系图,其中交集部分应是A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争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D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19下边是毛泽东某部著作的目录内容(部分),对该著作解读正确的是A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B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C突破“城市中心论”的革命模式D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20下列事实最能
11、说明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是A“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B2008 年“神州七号”飞船问世C英雄战士孟祥斌舍己救人D党中央号召“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两 大 题 , 共 计 40分 。 考 生 根 据 要 求 进 行 作 答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4材料一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
12、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
13、须臾缓”。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所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10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10 分)22十七大报告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古今中
14、外历史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 分)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孔子家语观思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1924 年孙中山建国纲领材料三 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15、改善他们的生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邓小平在 1987 年指出:“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在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邓小平文选第 3 卷材料四 在罗斯福实行“新政”时期,1933 年成立的田纳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结果建成了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下图是正在建设中田纳西河流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历史 第六 单元 20 世纪 以来 中国 重大 思想 理论 成果 单元测试 新人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