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四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 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指导意见 学习要求1.了解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志开始的原因。2.理解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知识点一 “九十五条论纲”1.原因(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局面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神权统治和经济搜括。经济: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极力阻碍德意志的统一。(3)思想因素: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4)直接原因:1517 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发表:1517 年 10 月,马丁路
2、德发表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 ,简称“九十五条论纲” 。3.影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知识点二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1.宗教思想(1)理论基础是“因信称义” ,认为人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2)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每个信徒都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3)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2.宗教仪式: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3.世俗权力(1)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2)德意志应当停止向教廷纳贡,取消教廷的最高宗教司
3、法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知识点三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1.对德意志:冲击天主教会统治(1)改革主张迅速传播,不少宗教团体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2)掀起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引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2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3)把圣经译成德文,推动了宗教改革的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4)1555 年,德意志确立“教随国定”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2.对欧洲: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称为新教,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缺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概念阐释】1.因信称义:源自圣经 ,是基督信仰中重要的
4、一条教义,它宣扬: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 ,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 ,就得救了,这就是“因信称义”的思想。2.新教:即基督教新教,是基督教的一派,与天主教、正教并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包括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产生的新宗派: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以及随后又从这些宗派中不断分化出来的更多宗派。【思维点拨】1.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旧文明的矛盾冲突加剧、德意志近代化的发展要求,这一切决定了宗教改革必然首先在德意志地区展开。2.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得到上帝的拯救,任何人都可以自主理解和判断圣经的含义,人人都能与上帝直接沟通。
5、3.“因信称义”不等同于“因行称义”:“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修行观,适应了工商业市民阶层和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利益需求,沉重打击罗马天主教会的思想控制。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结构图示】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题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史料研读史料一 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 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
6、塔上攀3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美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马丁路德传记史料二 教皇的代表后来沮丧地报告:“十分之九的德国人欢呼路德 ,剩下十分之一的少数则高呼罗马教廷该死!”1.史料一反映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深得民心,被人们广泛接受。是说:很短的时间宗教改革便成为德意志人谈论的主题2.史料二体现了德国各阶层人民同罗马教皇的矛盾,马丁路德得到德国各阶层人民的拥护。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 ,却“立时钟声大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提示 理解:路德原本只是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
7、宗教改革。条件: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人文主义影响。2.史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 说明了德国各阶层人民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德国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支持。史论归纳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1.必要性(1)天主教会不仅控制着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大肆在德意志搜括掠夺财富,这使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尖锐,引起各阶层的不满。(2)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便于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使得天主教会对德意志有很大的影响力。2.可能性(1)16 世纪初,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
8、发展,特别是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自由发展工商业。(2)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影响,立志进行宗教改革。4主题 全面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史料研读史料一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的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必因信得生”) ,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史料二 上面所说的,虽然只就新兴的中等阶级必然要同现存的教会发生冲突这方面提到了两点,但已经足以证明:第一,在反对罗马教会权力的斗争中,最有直接利
9、害关系的阶级是资产阶级;第二,当时反对封建制度的每一种斗争,都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必然首先把矛盾指向教会。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1.史料一体现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是指灵魂得到拯救的人,是因为虔诚的信仰上帝而得永生。2.史料二体现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形式,即“披着宗教外衣” 。1.依据史料一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观点有何意义。提示 “因信称义”否定了教皇的神权地位,否定了罗马教廷支配下的天主教会存在的必要性。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的观点。提示 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必然会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对;由于资本主义
10、发展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小,这种斗争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史论归纳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1)“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主张,它把灵魂得救的决定权由教皇、教士转移到个人手中,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2)认为宗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 ,不是教会,从而否定了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3)与上帝沟通不需要教会和神父作中介,这样就否定了教士、教廷、教皇的权威。(4)反对购买赎罪券,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建立廉俭教会,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5)主张全体信徒皆教士,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地位平等的思想。51.这幅作
11、品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 )名称:布拉格扔出窗外事件版画时间:1618 年 5 月 23 日地点: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波希米亚王国首都布拉格情景:新教徒们以侵害宗教自由的罪名将三名帝国官员扔出窗口A.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早期阶段B.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背景下C.法兰西启蒙运动的高潮阶段D.英格兰都铎王朝的统治时期解析 据材料中“新教徒”可知与宗教改革有关,故 B 项正确。答案 B2.16 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 30 万古尔登的财富,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 1497 年德皇所征税额的 21 倍。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表明( )A.德意志为教皇贡献了许多财富B.神圣罗马帝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考 历史 第四 单元 欧洲 宗教 改革 马丁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