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南昌二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项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孔子强调“仁” ,即普遍的爱;又强调“礼” ,即遵守周礼的规范。据此可以看出,孔子的儒家学说侧重于A. 重建社会秩序B. 改善百姓生活C. 实现政治平等D. 消除贫富差别【答案】A【解析】孔子强调“仁”和“礼” ,这些都是周代的一种行为规范,为的是规范社会秩序,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与儒家主要目的无关;C 选项是墨家的思想观点;D 选项与儒家思想不符。2.韩非子指出:“赏莫如厚
2、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韩非子上述政治主张利用了人性特点中的A. 诚实守信B. 好大喜功C. 自私自利D. 趋利避害【答案】D【解析】材料中韩非子阐述法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讲是“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也就是利用民众对利弊的态度来统治臣民,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排除 A、B 选项。C 选项说法不正确,不应该是自私自利的心理。3.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 2 -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 ,而乱臣贼子惧
3、” 。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A. 孔子编写春秋来维护君主专制B. “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C. 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D. 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材料解释了“春秋笔法”的含义,并举例说明,最后阐述了儒家对史书的看法,即史书的批判和教化功能。根据“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 ,这说明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批判和教化功能,故 D 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对君主的批判,没有体现维护君主专制,故 A 项错误;从“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得知“春秋笔法”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反而不利于历史纪录
4、的客观性,故 B 错误;奠定我国古代正史编撰体制的是史记 ,而非春秋 ,故 C 项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孔子成春秋 ,而乱臣贼子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荀子按“上贤、次贤、下贤”的标准把儒者分为三个等级:“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 ”这说明荀子A. 制定了严格的选官标准B. 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C. 适应了将儒学政治化D. 未突破原有等级观念【答案】C【解析】“严格的选官标准”表述错误,排除 A;“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与题干无关,排除 B;材料强调荀子按贤能把儒者划分为“上贤、次贤、下贤”三个等级,荀子代表战国时期
5、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适应了将儒学政治化,故 C 正确;“原有等级观念”是奴隶社会的等级观念,荀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材料有关儒者三个等级的标准突破原有等级观念,排除 D。5.原始儒家的君臣关系是“义合” ,所谓“从道不从君” ,但汉武帝时历史上第一个“封侯拜- 3 -相”的儒生公孙弘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 史记又载:“公孙弘以春秋 ,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反映了A. 儒学在民间成为“显学”B. 公孙弘并非真儒者C. 儒学的法家化和政治化D. 儒学地位显著提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表明朝廷上
6、事务由皇帝决定,这是法家化的表现, “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是指儒学地位的提高,会使天下学士争相学习儒家经典,这是其政治化的体现,所以符合题意的是 C 项,ABD 项不符合题意。6.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清有一句名言:“所谓不知春秋 ,不能涉世;不精老 、 庄 ,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 注重研究社会现实B. 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C. 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 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答案】A【解析】由材料“所谓不知春秋 ,不能涉世”可知,儒家思想注重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所以答案选 A。古代中国很少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排除 B;C 是道家的;D 是佛教,排
7、除。7.下面是关于战国时期“司南”的一些记载或看法。这些记载或看法说明作者 记载或看法来源 内容鬼谷子战国鬼谷子谋篇第十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杨琳自然辩证法通讯2016年第 3 期王振铎构拟的勺形司南受到一些人的否定,但否定者对原始文献的解读问题更多,难以成立。尽管我们今天还未能用天然磁石复制出可以指南的勺形司南,但- 4 -不能因此而否定勺形司南刘秉正自然科学史研究2006 年第 3 期笔者从 1956 年开始对此提出质疑(指对司南是勺形的质疑),1985 年又提出司南可能既是北斗又是官职之说A. “司南”不是勺形的 B. “司南”就是勺形的C. “司南”是指北斗星 D. 战
8、国时已有“司南”【答案】D【解析】【详解】表格中战国鬼谷子谋篇第十有关于司南的记载, 自然辩证法通讯对于战国时期出现司南予以认同, 自然科学史研究中从开始质疑到确认司南。说明战国时已有“司南”属于历史是史实,故 D 项正确。 鬼谷子谋篇第十中没有提及司南的形状,后者的论证不足以说明司南的形状,故 A 项和 B 项错误。只有自然科学史研究提出司南可能是北斗星,不足以证明真实性,故 C 项错误。8.董仲舒认为:“天立王,以为其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董仲舒的这种主张A. 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思想B. 有利于减少君主的暴政C. 与“君权神授”相矛盾D. 包含反对依
9、法治国内容【答案】B【解析】从“天立王,以为其民也”可以看出董仲舒在君权神授中蕴含了一定的民本思想,重视对君主爱民思想的培养,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错误,民主和民本思想是有差异的;C 选项不符合材料的内容;D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法律的内容。9.秦始皇采取的“焚书坑儒”措施受到后世持久而强烈的批判,汉武帝采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在后世基本没有受到批评。后者受到如此“宽容”的主要原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 -A. 所尊儒术是百家的综合 B. 后世话语权由儒家掌握C. 没有禁止其他学说流传 D. 没有妨碍其他学说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秦始皇采取的“焚书坑儒”不仅坑杀儒
10、生,主要是禁止其他家思想的传播,汉武帝采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树立儒学独尊地位,但是其他家思想并不是禁止传播,故 C 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儒术并不是融合百家思想,故 A 项错误。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并不是材料中现象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汉代树立儒学独尊,肯定是妨碍了其他学说的传播,故D 项错误。10.蔡伦于公元 105 年研制成“蔡侯纸” ,但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纸才逐步取代竹木简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这说明A. 国家分裂阻碍新技术的推广B. 魏晋时期文化教育比东汉发达C. 魏晋时期手工业比东汉发达D. 当时新技术的推广过程比较长【答案】D【解析】从蔡伦改进造纸术到纸真正得到广泛的运用经历
11、了很长的时间,这就说明新技术的出现与推广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错在这与国家分裂无关;B 选项强加因果;C 选项无法得出这一结论。11.西汉海昏候墓出土了一块珍贵的“孔子屏风” 。屏风上记载,孔子身长七尺九,按照汉代的长度推断孔子身高 1.82 米。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身长九尺六,约合2.2 米。这种现象说明A. 对史料的运用应谨慎B. 考古与文献记录可以相互印证C. 考古比文献记录更可信D. 史记对孔子身高的记录不可信【答案】A【解析】材料中二者关于孔子身高的记载有较大差别,不能相互印证,还需进一步考证,说明对史料- 6 -的运用应谨慎,故 A 项正
12、确,B 项错误;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对孔子身高的记载,也属于后世人的描述,不属于原始材料,故 C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史记的记载就存在谬误,故 D 项错误。12.佛教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佛教徒强调“内(儒)外(佛)兼修” ,认为戒骄杀为仁,戒盗为义。佛教徒如此行为是因为A. 儒学理论非常成熟、完善 B. 儒学理论与佛教理论精神相同C. 调和佛学和儒学便于传播 D. 佛教对各种思想采取宽容态度【答案】C【解析】【详解】 “内(儒)外(佛)兼修”主要适应佛学在中国传播的需要,促使佛学适应儒学需要,故 C 项正确。材料现象并不是儒学理论非常成熟,主要是佛学适应儒学发展需要,故 A项错误。儒
13、学思想和佛学显然精神不同,故 B 项错误。佛学并不是对各种思想宽容,相反,儒学对于佛学的宽容,故 D 项错误。13.柳宗元是唐代思想家、文学家,虽什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 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 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C.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D. 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答案】B【解析】唐宋时期,我国思想和文学领域相对活跃,各方面成就都受到人们认可,到了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有所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控制加强,所
14、以对柳宗元的思想成就的关注减少,体现了对其成就评价受到了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故选 B;C 中的“决定”说法错误,排除;A 夸大通俗文学的影响力,排除;D 中“更加全面”不符合历史和题意,排除。点睛: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应该更明确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尺度加深,然后再结合宋明时期的思想文化政策,从而得出答案。14.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 ,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7 -从中可以得知A. 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 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 成圣是
15、理学的终极目标【答案】B【解析】朱熹认为日常行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都认为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成就圣人,说明二者的思想都注重人们的日常行为,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故 B 正确;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排除 A;C、D 材料没有体现,排除。15.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据此可知,朱熹A.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B.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C. 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D.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
16、朱熹的主张是通过格物、达到“穷理” ,实现“致知” ,即材料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故答案为 A 项。材料没有涉及“正心诚意” ,排除 B 项;材料并非强调天理是万物的本源,而是探讨如何感知天理,排除 C 项;材料没有涉及“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排除 D 项。点睛:由于程朱理学认为理在心外,因此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去认识和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 。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不必外求,因此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16.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
17、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8 -A. 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B. 宋代理学的影响C. 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 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答案】B【解析】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富于哲“理” ,这是由于受到了宋代“理”学影响,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宋代君主专制强化和形成宋诗这种特点无直接的关联,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和商品经济也无直接的关系,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不涉及租佃契约关系问题,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富于哲“理”和宋代“理”学
18、是吻合的。17.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理学) 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上述材料旨在说明理学A.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B.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答案】A【解析】“它(理学)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说明理学博大精深,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
19、表明有一定封闭性,故 A 正确;理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故 B 错误;C 太过绝对,故 C 错误;理学重点关注的不是世界本源的问题,而是为了说明封建伦理纲常的正确性,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 D 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它(理学)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全面分析可知,材料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明理学博大精深,二是说明具有一定封闭性。18.据叶德辉书林清话 ,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 9 -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
20、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A.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 、 “真宗剧增至十万” 、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应选 C。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是毕昇发明的;B 项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
21、故 D 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19.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B【解析】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
22、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 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 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 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 不正确。- 10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科技的成就,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20.明清时代,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和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A. 白话文开始兴起B. 文学素材日益丰富C. 市民阶层逐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南昌市 第二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