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兰考县三中卫星部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河南省兰考县三中卫星部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兰考县三中卫星部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卫星部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分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族规又称族训、家训、宗约家礼等。清朝毗邻城南张氏宗谱家规记载:“王者以一人治天下,则有纪纲;君子以一身教家人,则有家训。纲纪不立,天下不平;家训不设,家人不齐矣。 ”家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A. 辅助国家法制之所不及 B. 维持家族血缘伦理C. 用来祭祀家族列祖列宗 D. 强化族人对宗族的依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
2、王者以一人治天下, 则有纪纲; 君子以一身教家人,则有家训”体现中国古代推行家国一体的政治特点,家训起到家族治理的作用。A 项不是家训的主要作用,故 A 项错误;家训作为宗法观念的表现,主要起到维持家族血缘伦理的作用,故 B 项正确;家训用来规范家族成员行为,主要不是起祭祀列祖列宗的作用,C 项错误;家训可以凝聚家族成员,但不能起到强化族人对宗族的依赖作用,D 项错误。故选 B。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现是( )A. 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B. 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
3、独立性C. 郡县与封国的并行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D. 实现了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在西周分封制下,贵族拥有世袭特权,贵族在封地内拥有管理土地和人民的大权,导致国家具有分散性和松散性,故 B 项正确。周王天下共主不符合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特点,故 A 项错误。郡县与封国并存是西汉初期实行地方制度,故 C 项错误。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是商朝政治制度特点,故 D 项错误。【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 、注意两个“角度” 、理解三个“特点” 。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
4、- 2 -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3.史记秦本纪曰:秦武公十年(公元前 688 年) “伐邦、冀戎,初县之” ;公元前 350年,商鞅下令“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这说明秦国( )A. 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 B. 分封等级秩序消失C. 县制从内地推广到边疆 D. 郡县行政组织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春秋时期的秦国就存在设置县的地方管
5、理办法,而商鞅变法推广郡县制,故选 A;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的信息,而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有一个过程,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郡县制的地域分布特点,排除 C;材料主要是反映秦国郡县制的发展沿革,排除 D。4.全球通史中指出:“从后来的历史看,秦帝国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由于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这说明秦帝国统一文字( )A. 对后来民族统一影响深远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 有利于秦中央集权的建立 D. 是君主专制的体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种文字所共有的性质,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
6、久的统一的粘合剂”可知,秦帝国统一文字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A 正确;秦帝国统一文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但是与材料强调的作用“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不符,排除 B;C 不符合“统一的粘合剂” ,排除 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君主专制,排除 D。5.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 , “左丞相” 。秦丞相的主要职责是( )A. 辅佐皇帝处理政事 B. 分管国家具体事务C. 协助皇帝管理军事 D. 代表皇帝监察百官【答案】A【解析】- 3 -【详解】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其中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其中丞相主要是负责辅助皇帝处理政
7、事,故 A 项正确。分管国家具体事务是九卿的职责,故 B 项错误。协助皇帝管理军事是太尉的职责,故 C 项错误。代表皇帝监察百官是御史大夫职责,故 D 项错误。6.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说的“封建政治
8、”即为分封制, “郡县政治”即为郡县制。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 项错误;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B 项错误;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纽带,C 项错误;分封制下地方官吏世袭,而郡县制下官吏的任免权在中央(皇帝)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D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郡县制7.西汉统治者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行省制度 B. 颁布推恩令 C. 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D. 设通判【答案】C【解析】【详解】汉初
9、统治者鉴于“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教训,认为秦王朝失败是由于没有实行分封,因而使天子孤立无助。因此除了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外,还分封了一些同姓子弟为王,建立诸侯国,故 C 项正确。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故 A 项错误。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剥夺诸侯权力使用措施,故 B 项错误。通判是北宋时期负责监察地方的官员,故 D 项错误。8.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 “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这反映了( )A. 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 B. 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 4 -C. 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 D. 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
10、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将军带兵光复幽蓟,驱逐敌寇所获得的荣耀,都比不上科举高中状元所获得的荣誉,反映了宋朝文人地位高于武将,这是宋代重文轻武观念导致的结果,A 正确;题干通过科举中状元与边关大将的对比,表现出的是重文轻武的观念,而不是文武并重的观念,也不能体现科举制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的繁荣,排除 BC;武将专权表现最突出的是唐朝的藩镇割据,排除 D。9.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 15 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 。这表明( )A. 专制皇权日益膨胀 B. 群臣思
11、想保守顽固C. 传统文化力量强大 D. 改革面临政治风险【答案】C【解析】“国本之争”中明神宗最终妥协主要还是因为受到传统嫡长子继承制及宗法关系的影响,故C 项符合题意。根据“国本之争”的最终结局可以得知,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与 A 项不符。大臣的思想是否保守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B 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改革的问题,故排除 D 项。10.清代行政区划一般采取省、府、县三级制。此外部分地区设州和厅,前者地位同于府,后者同于县,蒙古地区全被征服后,清室因其部落故俗,分其地为若干蒙旗,以理其政,并赋予高度的治权。对西南地区的外族首先沿用明朝的土司制度,后大多改土归流。材料说明清朝( )A. 废除了元朝行
12、省制 B. 地方行政制度因地制宜C. 沿用明朝地方制度 D. 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显示,清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在蒙古、西南等地各不相同,主要是基于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制度,体现了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因地制宜,故 B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相关废除行省制的信息,故 A 项错误。材料表明清代的地方制度有其创新之处,如蒙古地区实行蒙旗制,西南地区后改行土司制度,因此不能说明是沿用明代的制度,故 C 项排除。清代- 5 -少数民族只是推行不同于其它地方的行政制度,并没有实行自治,故 D 项错误。1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
13、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 君权至上的后果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实质上是君权至上的后果,故 B 正确。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故 A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故 C 排除。君主权力受到制约,是表面现象,不是实质,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影响12.
14、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A. 太尉 B. 御史大夫 C. 刺史 D. 监察御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B 出现于秦朝,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C 出现于西汉;D 出现与隋朝。故答案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13.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 6000 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
15、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 分封制受到冲击 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答案】C- 6 -【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诸侯不在勤王,这表明了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冲击,故 C 项正确;西周后期周天子的权力就已衰落,周赧王属于东周,故 A 项错误;贵族政治彻底瓦解是在北宋,故 B 项错误;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法制,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本质” 。本题的现象是“勤王不成” ,这反映的实质是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严重冲击。14.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的选取注重门第,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
16、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专制皇权的强化C. 血缘政治的衰落 D. 科举制度的成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题干信息“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附马多出自寒门” ,目的在于防止大臣与皇室勾结,威胁皇权,实际上反映了专制皇权的强化,故项正确;A与题干信息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表现1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货币B. 开创皇帝制度C. 建立三公九卿制D. 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
17、制【答案】D【解析】秦朝虽二世而亡,但其统一六国结束了当时诸侯割据的局面,为后来中华民族长期的统一局面奠定了基础,且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故 D 项正确。统一度量衡与货币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方面的措施,与题干不符。故 A 项错误。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只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一个方面。故 B、C 项错误。点睛:分析选项时要注意比较选项的关系,本题中 D 项包括 BC 两项,A 项则是 D 项的巩固性措施。- 7 -16.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A. 商夏周 B. 商周夏 C. 夏商周 D. 夏周商【答案】C【解析】【详解】公元前 207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兰考县 卫星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