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文(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二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分值:100 分时间:90 分钟第卷一、选择题(共 30 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 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汉字中占有很大比重。与此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C. 郡县制 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分封制度的作用,很多人都是以其封地为姓氏,所以答案选择B 项。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与“封地、封国”无关,排除;郡县制和行省制是以地域为划分依据的,是无关项。故
2、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影响2.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对后代影响深远。为加强皇权,秦朝在中央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 三公九卿制B. 郡县制C. 设相、卿士D. 封侯和伯【答案】A【解析】【详解】三公九卿制分化官员权力,三公相互独立、彼此牵制,加强了皇权。故 A 项正确。郡县制是秦朝地方行政制度。故 B 项错误。夏朝初步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CD 两项与题干无关,排除。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此项制度”指的是A. 三公九卿制- 2 -
3、B. 察举制C. 三省六部制D. 科举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是指底层平民通过科举考试而进入上层社会,故答案选D。A 是秦朝的中央官制;B 察举制选官标准为“孝,廉” ;C 是唐朝的中央官制。AB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名师点睛】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2)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5)主要
4、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4.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 英国的船坚炮利B.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 中国的闭关锁国D. 西方列强加紧扩张【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爆发时间是 19 世纪 40 年代,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所以材料中的“世界大势”主要是指西方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与中国保守封闭的农业文明相对,两种文明必然会发生冲突和碰撞。故 B 项正确。船坚炮利是英国取胜的原因,不是必然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排除 A 项;“闭关锁国”并不必然招致外来侵略,排除 C 项;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列强就
5、在世界各地扩张,排除 D 项。5.“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材料中的“法律”指的是- 3 -A. 罗马法B. “陶片放逐法”C. 人权宜言D. 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A【解析】这一题中指的是罗马用法律征服世界,而这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根据所学这是指罗马法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故选 A;B 是古希腊的,C 是法国的,D 是德国的,都与罗马无关,故排除 BCD。6.1971 年 10 月,我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是 ( )A.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B. 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C. 中日邦交正常
6、化 D.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答案】B【解析】1971 年 10 月第 26 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我国外交的重大成就。故答案为 B 项。参加日内瓦会议是在 1954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 1972 年,排除 A、C、D 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信息,联系史实可知,1971 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其他选项的历史事件均不是发生在 1971 年,据此确定答案。7.清和明相比,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其表现是A. 丞相制B. 设内阁C. 三省六部制D. 设军机处【答案】D【解析】【详解】为加强君
7、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故 D 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故 AB 两项错误。三省六部制是唐代中央行政制度。故 C 项错误。- 4 -8.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不尽相同的政体,下列文献与政体对应不正确的是A. 英国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B. 美国 1787 年宪法一一联邦共和制C. 德意志帝国宪法君主制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一一议会共和制【答案】C【解析】【详解】英国权利法案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故 A 项排除。
8、美国 1787 年宪法确立的是联邦共和制,故 B 项排除。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 C 项符合题意。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故 D 项排除。9.近代史上,共和政体自初创到最终确立历时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国家是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日本【答案】B【解析】英国和日本属于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 AD;美国自 1787 年宪法确立共和制以来,一直都是共和制,排除 C;法国于 1792 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后经过君主制、共和制的多次反复,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故选 B。【名师点睛】首先应清楚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两大主类型:共和制和君主立宪
9、制,然后了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的代议制的主要特点:英国有渐进性特点,法国有艰难曲折特点,美国分权制衡,德国专制性特点。10.台湾人民表示要“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与倭人” 。下列各项与之直接相关的是A. 南京条约的签订B. 天津条约的签订C. 北京条约的签订D. 马关条约的签订【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这一斗争兴起的直接原因是甲午中日战- 5 -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给日本而引发的,D 项正确。ABC 三项中的内容均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不符,排除。11.1919 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直接导致了A.
10、五四运动的爆发B.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C.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1919 年 5 月 4 日,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决定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因此答案为 A。D 项错误,中共成立是在 1921 年;C 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是在 1924 年到 1927 年;B 项是在 1915 年。BCD 均不符合题意。12.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与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国王统而不治 首相对君主负责A. B. C. D. 【答案】
11、D【解析】略13.马克思称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以下哪一点最能说明A. 以战争为侵略手段B. 要求增开商埠C. 洗劫焚烧圆明园D.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答案】C【解析】- 6 -【详解】侵略战争多以战争为手段,这并不能体现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海盗式”扩张。故A 项错误。要求增开商埠是为了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并不是以烧杀劫掠为目的,不能显示“海盗式”扩张的特性。故 B 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皇家园林圆明园,争先恐后掠夺珍宝,而且为了掩人耳目,放火焚烧,犹如海盗,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故 C 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
12、进驻北京,是为了从政治上操纵清政府,这并不能显示“海盗式”扩张的特性。故 D 项错误。14.张季子九录文录认为:“孙中山之革命,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下列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 辛亥革命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D.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孙中山之革命,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可以看出,作者肯定辛亥革命实现了国家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故 D 项正确。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A
13、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实现人民当家做主,故 B 项错误。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与题干“为国体之改革”不符,故 C 项错误。15.圣西门、傅立叶、欧文都是A. 空想社会主义者B. 马克思主义者C. 巴黎公社领导D. 十月革命领导人【答案】A【解析】【详解】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都在 19 世纪早期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提出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但并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和方法。这些思想家们把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希望放在资产阶级身上,他们的思想无法实现,因此被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故 A 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19 世纪中期,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不是马克思主- 7 -义者
14、,巴黎公社发生于 1871 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没有参与巴黎公社运动,十月革命发生于 1917 年,与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无关,故 BCD 三项排除。16. 下列是同上搜到的一个历史事件的关键词“列宁” 、 “四月提纲” 、 “攻打冬宫” ,这个历史事件应该是( )A.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B. 巴黎公社革命C.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D. 俄国十月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以及对其基本线索的梳理能力,此题有一定难度。根据材料,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列宁” 、 “四月提纲” 、 “攻打冬宫”等信息,很明确,题干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与列宁相关,而且在“
15、四月”以后,可知就是俄国十月革命;A B C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所以,正确答案选 D。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17.下列选项中属于南昌起义重要意义的是A.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 确立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 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答案】D【解析】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三湾改编确立了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ABC 错误;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 正确。18.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伊春市 第二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