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解密16其他文体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解密16其他文体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高频考点解密16其他文体类文言文阅读(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高频考点解密 16 其他文体类文言文阅读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山东卷 913, 晏子春秋 ,22 分天津卷 812,白蘋洲五亭记,23 分1418,上池州李使君书,20 分浙江卷 1418,颜太初杂文序, 20 分1620,琅嬛福地记,19 分江苏卷 69,重到沭阳图记,18 分北京卷 812, 荀子+吕氏春秋 , ,19 分914,亲废封建,23分914, 管子轻重 ,24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隋 论苏 辙人之于物,听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则人重而物轻。人重而物轻,则物之附人也坚。物之所以去人,分裂四出而不可禁者,物重而人轻也。故夫智者或可与取天下矣
2、,而不可与守天下。守天下则必有大度者也。何者?非有大度之人,则常恐天下之去我,而以术留天下。以术留天下,而天下始去之矣。秦、隋之亡,其弊果安在哉?自周失其政,诸侯用事,而秦独得山西之地,不过千里。韩、魏压其冲,楚胁其肩,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寸攘尺取,至始皇然后合而为一。秦见其取天下若此其难也,而以为不急持之,则后世且复割裂以为敌国。是以毁名城,杀豪杰,销锋镝,以绝天下之望。其所以备虑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愁苦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长呼起兵,而山泽皆应。由此观之,岂非其重失天下,而防之太过之弊欤?今夫隋文之世,其亦见天下之久不定,
3、而重失其定也。彼亦见天下之久不定也,是以既- 2 -得天下之众,而恐其失之;享天下之乐,而惧其不久;立于万民之上,而常有猜防不安之心,以为举世之人,皆有曩者英雄割据之怀,制为严法峻令,以杜天下之变。谋臣旧将,诛灭略尽,而独死于杨素之手,以及于大故。终于炀帝之际,天下大乱,涂地而莫之救。由此观之,则夫隋之所以亡者,无以异于秦也。悲夫!古之圣人,修德以来天下,天下之所为去就者,莫不在我,故其视失天下甚轻。夫惟视失天下甚轻,是故其心舒缓,而其为政也宽。宽者生于无忧,而惨急者生于无聊耳。及观秦、隋,唯不忍失之而至于亡,然后知圣人之为是宽缓不速之行者,乃其所以深取天下者也。(原文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
4、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弊果安在哉 果:究竟,到底B韩、魏压其冲 冲:要塞C寸攘尺取 攘:通“壤”,土壤D谋臣旧将,诛灭略尽 略:全,皆【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判断时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词语的语法功能,二是选项给出的意思是否符合语境。C 项,从结构的角度分析, “攘”与“取”对应,都应该是动词,这里翻译为“土壤”错误,应该翻译为“夺取”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燕、赵伺其北,而齐掉其东 剑阁峥嵘而崔嵬B以绝天下之望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C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独死于杨素之手 若亡郑而有益于
5、君 【答案】A误区警示1忽略具体语境。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虚词所在的具体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忽略虚词使用的语境,就会出现错误。如上题 B 项中的“以绝天下之望” ,如果不联系上文的- 3 -“是以毁名城,杀豪杰,销锋镝” ,就难以准确推断“以”的意义和用法。2忽略语法分析。要从语法的角度分析虚词的用法。如上题 D 项中的“独死于杨素之手” ,省略了主语,谓语是“死” , “于杨素之手”是“死”的状语,由此可判断“于”是介词,意为“在” 。3忽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特殊句式中虚词的意思一般是固定的。技法点拨1看语法。把握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可以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上题
6、A 项中的“剑阁峥嵘而崔嵬” , “峥嵘” “崔嵬”都是形容词,都修饰剑阁, “而”在这里是连词,表并列关系。2看句式。主要指文言特殊句式。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 ,“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3看语气。从句子的语气上判断虚词的意思。如庄子逍遥游中的“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这是一个选择疑问句, “其”在这里表示选择, “是还是”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跟秦朝的灭亡有关系的一组是( )以术留天下,而天下始去之矣秦人被甲持兵,七世而不得解是以毁名城,杀豪杰,销锋镝是以陈胜、项籍因民之不服,长呼起兵天下之所为去就者,莫不在我及观秦、隋,唯
7、不忍失之而至于亡A B C D【答案】B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首段通过对人与物的关系的剖析,得出如果过于在乎外在事物,反而容易失去的- 4 -道理。B自从周朝政治衰败,诸侯之间相互争战,而秦国却凭借崤山或华山以西不过千里之地夺得了天下,统一了六国。C隋朝取得天下后,制定了很严酷的法律来防止天下变乱。那些谋臣、猛将全死在杨素手中,以致隋朝发生了大变故。D古代的圣人通过修养德行来让天下人归附,他们心态从容和缓,实行的政策宽松。过于紧张,害怕失去天下,最后往往适得其反。【答案】C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所以备虑而固守之者甚密如此,然而海内愁苦
8、无聊,莫有不忍去之意。(2)涂地而莫之救。由此观之,则夫隋之所以亡者,无以异于秦也。 【答案】 (1)他们想到的用来牢固地守护天下的办法是这么周密、严谨,但是百姓忧虑痛苦、生活上无所依赖,都怀着离秦而去的念头。(2) (天下)一败涂地却没有办法挽救它。通过这可以看出,那么隋朝灭亡的原因,和秦朝没有什么两样。【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对于第(1)小题,考生要注意关键词“备” “无聊” “意”等的翻译。对于第(2)小题,考生要注意关键词“涂地” 、宾语前置句“莫之救” 、介词结构后置句“无以异于秦也”等的翻译。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
9、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5 -修 于 身 者 , 无 所 不 获 ; 施 于 事 者 , 有 得 有 不 得 焉 ; 其 见 于 言 者 , 则 又 有 能 有 不 能 也 。 施 于 事矣 , 不 见 于 言 可 也 。 自 诗 书 史 记 所 传 , 其 人 岂 必 皆 能 言 之 士 哉 ? 修 于 身 矣 , 而 不 施于 事 , 不 见 于 言 , 亦 可 也 。 孔 子 弟 子 , 有
10、 能 政 事 者 矣 , 有 能 言 语 者 矣 , 若 颜 回 者 , 在 陋 巷 , 曲 肱饥 卧 而 已 , 其 群 居 则 默 然 终 日 如 愚 人 , 然 自 当 时 群 弟 子 皆 推 尊 之 , 以 为 不 敢 望 而 及 , 而 后 世 更 百千 岁 , 亦 未 有 能 及 之 者 。 其 不 朽 而 存 者 , 固 不 待 施 于 事 , 况 于 言 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 ,唐四库书目 ,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
11、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注】 ?而忽焉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选自欧阳修文 ,有删节)【注】汲汲营营:形容人急切求取名利的样子。1对下列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逾远而弥存也 逾:越发B自诗 书 史记所传 传:传播C而后世更百千岁 更:经历D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 固:本来2下列对原文有关
12、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指出“草木” “鸟兽” “众人”三者都无法逃避归于灭亡的自然规律,然后从“众人”引出“虽死而不朽”的“圣贤” 。B作者认为,圣贤之所以永垂不朽,是由于他们立德、立功、立言,后通过层层分析,突出修身立德为首要之道,立言居“三不朽”之末。C文中写颜回未能建功立业,亦无著作传世,但在后世的名声远超其他孔门弟子,以此来证明修身立德能使人永垂不朽的道理。D文章第三段重在表明立言之“不可恃” ,抒发了作者对著书立说之士的悲慨,并直接批评了当时文坛浮奢的文风。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 -(1)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2)东阳徐生
13、,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4作者写这篇序文的目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高旦中墓志铭黄宗羲旦中家世以医名。时陆丽京避身为医人已十年,吴中谓之陆讲山,谒病者如市。旦中出而讲山之门骤衰。盖旦中既有授受,又工揣测人情于容动色理之间,巧发奇中,亦未必纯以其术也。所至之处,蜗争蚁附,千里拏舟,逾月而不能得其一诊。孝子慈父,苟能致旦中,便为心力毕尽,含旦中之药而死,亦安之若命矣。旦中有志读书,遍求其书而读之。美髯玉立,议论倾动,虽复流品分途,而能缱绻齐契,三吴翕然以风概相与。其过金阊,徐昭法必招之入山,信宿话言。蠡城刘伯绳,少所容接;每过旦中,不惜披布胸怀。旦
14、中亦以此两人自重。少喜任侠,五君子之祸,连其内子。旦中走各家告之,劝以自裁。华夫人曰:“诺。请得褒衣,以见先夫于地下。 ”旦中即以其内子之服应之,殡殓如礼。家势中落,药囊所入有余亦随手散尽,故比死而悬磬也。旦中姓高氏,讳斗魁,别号鼓峰。去年十月,旦中疾亟,余过问之,旦中自述:“梦至一院落,锁 甚严,有童子告曰:邢和璞丹室也。去此四十七年,今将返矣。 某适四十有七,非前定乎?”卧室暗甚,旦中烧烛自照曰:“先生其视我!平生音容,尽于此日。先生以笔力留之,先生之惠也。 ”余曰:“虽然,从此以往,待子四十七年而后落笔,未为晚也。 ”明年过哭旦中,其兄辰四出其绝笔,有“明月冈头人不见,青松树下影相亲”之
15、句,余改“不见”为“共见” ,夫可没者形也,不可灭者神也。形寄松下,神留明月。辰四理其垂殁之言以请铭,余不得辞。生于某年癸亥九月二十五日,卒于某年庚戌五月十六日,以其年十一月十一日葬于乌石山。(有删改)1对下列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病者如市 谒:拜见B苟能致旦中 致:得到C三吴翕然以风概相与 与:结交D某适四十有七 适:恰巧- 7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吴,地域名称,指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如“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B内子,指对别人称自己的或别人的妻子,与妇女称自己丈夫的“外子”相对。C讳,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加“讳” ,以表示
16、尊敬;号,是指名、字之外的自称。D癸亥,天干地支组成的六十个基本单位之一,前一位是甲子,后一位是壬戌。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至之处,蜗争蚁附,千里拏舟,逾月而不能得其一诊。(2)家势中落,药囊所入有余亦随手散尽,故比死而悬磬也。4根据第二段内容,概括高旦中的形象特点,不超过 30 个字。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游太室记【清】田雯嵩山神祠,在黄盖峰下,登封县东八里。祠门三重,古柏几二百株。三门之内,四岳神祠,分列左右。东有降神殿,绘“生甫及申”像于壁,剥落已半。西为御香亭,历代已来,封禅记功德地也。谒岳神殿祀事毕,下西阶,古柏鳞次,桀石丛峙。石上遍刊祝厘辞,祠官
17、姓氏。周览移晷,回登天中阁少憩。理策至山麓仰视一峰入云石色青绀如画岚流雾垂上合下竦是为万岁峰其麓为入山所必经也蓝舆行十里至中峰。昔人云:“嵩山如卧眠龙而癯。 ”望之浑成秀拔,若不知有嵚崎参差之势者。及涉中峰之巅,群峰争出,若攒图之托霄上,烟云吞吐,日月蔽亏,林木蓊郁,鸟兽游鸣,阴晴变态,二十四峰环列于中峰,左右上下,不可名状。如谢绛所称玉女窗、捣衣石,但略括一二矣。东五里许为卢岩,岩有卢鸿一宅,今为寺。两山忽张,匹练下垂,微飙吹之则左右动,奔涧荡壑,众山皆响,为嵩山佳处。昔鸿一隐此,作十志以自豪,抱微尚,鸣高蹈已耳。而来游者莫不凭襟怡情,因以思慕于其人矣。东有白鹤观,背负三峰,大小熊山屏其前,
18、为嵩高之奥宅。三峰多石室,远眺一室,豁达洞开,与他室异,或即谟觞室也。南七里径崇福宫投龙洞,力疲思返。余以半人疾,未及跻嵩之绝顶也,然眺洛河,瞻伊阙,顾以历历目中矣。桑钦水经曰:“昆仑之墟,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嵩山绝顶,直上可接。 ”吾欲御风而行,探昆- 8 -仑之墟矣。又三里抵嵩阳观,有柏二株,大可十人围,闻在汉已为巨木,殆殷周时物。柏之奇,若雏松之新绿,香泽凝肥,翠滴人衣。坐其下,如张帷幕。谡谡风鸣,如闻丝竹声。旁有石幢,上勒唐宋人题名,有似杂采帖也。嵩阳观碑,屃赑丰硕,在观门之西,徐浩八分书,遒古可爱。邀饮至藏书楼下,日将昳,遂登车以归。诘 旦 东 行 , 路 出 箕 山 左 , 沿
19、 水 下 流 , 复 探 石 淙 之 胜 , 砢 磥 砢 岖 , 负 险 相 望 。 百 二 十里 过 禹 州 , 达 襄 城 境 。康熙丙子二月丙辰记。(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上遍刊祝厘辞 刊:雕刻。B但略括一二矣 略:简要。C东五里许为卢岩 许:左右。D复探石淙之胜 胜:优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望之浑成秀拔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作十志以自豪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C大小熊山屏其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D吾欲御风而行 弃甲曳兵而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嵩山神祠位于黄盖峰下,东面是降神殿,西面是历代
20、帝王祭祀天地神灵和记录功德的御香亭。B嵩山卢岩有卢鸿一的房子,卢鸿一是曾在嵩山隐居的隐士,作终南十志表达自得之情,深受后人仰慕。C嵩山之上的嵩阳观有两棵殷商时期的大柏树,十人以上围抱的柏树让嵩阳观成为嵩山的幽深之地。D 文 章 记 载 了 作 者 在 嵩 山 的 游 程 , 描 写 了 嵩 山 的 地 位 和 景 物 风 貌 , 构 思 精 巧 , 其 写 景状 物 , 亦 生 动 传 神 。4用“/”给文中字体加粗的部分断句。理 策 至 山 麓 仰 视 一 峰 入 云 石 色 青 绀 如 画 岚 流 雾 垂 上 合 下 竦 是 为 万 岁 峰 其 麓 为 入 山 所 必 经 也 蓝 舆 行
21、十 里 至 中 峰- 9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及涉中峰之巅,群峰争出,若攒图之托霄上,烟云吞吐,日月蔽亏。(2)余以半人疾,未及跻嵩之绝顶也,然眺洛河,瞻伊阙,顾以历历目中矣。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姬 生南阳鄂氏,患狐,金钱什物,辄被窃去。迕之,祟益甚。鄂有甥姬生,名士不羁,焚香代为祷免,卒不应;又祝舍外祖使临己家,亦不应。众笑之。生曰:“彼能幻变,必有人心。我固将引之,俾入正果。 ”数日辄一往祝之。虽不见验,然生所至,狐遂不扰。以故,鄂常止生宿。生夜望空请见,邀益坚。一夜,门 自 开 。 生 曰 : “倘 是 狐 兄 降 临 , 固 小 生 所 祷 祝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19 年高 语文 高频 考点 解密 16 其他 文体 文言文 阅读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