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
《[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类试卷]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10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10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皆可称为 ( )(A)课程采用(B)课程变革(C)课程实施(D)课程计划2 提出著名的“ 课程层次理论 ”的教育家是 ( )(A)华虚朋(B)克伯屈(C)古德莱德(D)杰克逊3 忠实取向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是 ( )(A)量化研究(B)质的研究(C)实证研究(D)理论研究4 “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 的观点属于 (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课程创生取向(D)课程变革取向5 在“兰德课程变革动因研究” 中,麦克劳林指出,成功的课程实施的关键是 ( )(A
2、)学校机构对课程变革的接受性(B)具体实施课程计划的教师对课程变革的需要(C)参与课程实施的学生对课程变革的需要(D)参与课程计划编制的专家对课程变革的分析6 “校长应有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信念,以及教育创新意识,并且能够与教师、学生一起不断创生新的课程”,这符合校长在课程实施中的哪一种领导形象 ( )(A)反应者(B)实施者(C)管理者(D)发动者7 “对正在形成的课程或教学计划,评价可以有效地找出其优缺点及成因,为修订提供建议。” 这体现了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哪种功能 ( )(A)需要评估(B)课程诊断与修订(C)课程比较与选择(D)目标达成程度的了解8 下列不属于形成性评价特征的
3、是 ( )(A)既定性(B)过程性(C)探索性(D)灵活性9 在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第一代评价的本质特点是 ( )(A)描述(B)评定(C)测验(D)价值判断10 第二代评价兴起于 ( )(A)19 世纪初(B) 19 世纪末(C) 20 世纪初(D)20 世纪 30 年代11 被称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 的是 ( )(A)拉尔夫.泰勒(B)斯太克(C)古巴(D)林肯12 过程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下列哪种思想的影响 ( )(A)科技理性(B)工具理性(C)实践理性(D)解放理性13 泰勒在“八年研究 ”基础上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 )(A)差别模式(B)目标达成模式(C)外貌模式(
4、D)回应模式14 斯太克首先于 1974 年提出,后被古巴和林肯等人进一步发展的评价模式是 ( )(A)目标达成模式(B)差别模式(C)外貌模式(D)回应模式15 评价应向听取评价结果的人提供他们所关心的信息,评价者应充分了解那些人所关心的问题,这种评价模式是 ( )(A)回应模式(B)过程模式(C)目标游离模式(D)目标达成模式16 建构主义教学策略的中心是 ( )(A)教材(B)教师(C)学习者(D)学习环境1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建构主义典型教学模式的是 ( )(A)情境教学(B)随机访问教学(C)支架式教学(D)案例教学模式18 “建构主义的立场,如果认真对待的话,即是与知识、真理和客观
5、性等传统概念直接相冲突的,它们要求从根本上去重建个人关于实在的观念。”这是 ( )(A)温和建构主义(B)社会建构主义(C)个人建构主义(D)激进建构主义19 在几种典型的评价模式中,被许多专家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有效的评价模式是 ( )(A)差别模式(B)回应模式(C)目标达成模式(D)行为模式20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 所体现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 ( )(A)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B)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C)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D)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21 一个完整的课程变革过程的基本环节包括 ( )(A)课程计划(B)课程实施(C
6、)课程采用(D)以上都是22 提出差别模式的是 ( )(A)斯太克(B)古巴和林肯(C)普罗沃斯(D)泰勒23 在“兰德课程变革动因” 模式中,课程变革过程被视为几个阶段 ( )(A)1 个(B) 2 个(C) 3 个(D)4 个24 主体取向的评价受_所支配。 ( )(A)实践理性(B)科技理性(C)工具理性(D)解放理性25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课程教材改革中所面临的主要基本问题有 ( )(A)国际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问题(B)平等与高质量之间的关系问题(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D)以上都是26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 ( )(
7、A)练习(B)意义(C)实践(D)道具27 以“谋求教育的质量与公平兼得” 为教育价值追求的时代是 ( )(A)公平主义时代(B)大众主义时代(C)效率主义时代(D)精英主义时代28 美国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倡导的“卓越教育” 是一种 ( )(A)谋求平等与高质量兼得的教育(B)以高质量为核心目标的教育(C)旨在提升国际理解能力的教育(D)精英主义的教育29 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看,研究者对个案性的“深度访谈法” 倍加青睐。这类研究者所持有的课程实施取向是 ( )(A)课程实践取向(B)课程忠实取向(C)课程创生取向(D)课程相互适应取向30 将课程知识视为是“ 一种人格的建构 ”,这是
8、基于哪一课程实施取向的观点 ( )(A)忠实取向(B)发展取向(C)相互适应取向(D)课程创生取向二、简答题31 简述博比特与查特斯对于课程开发理论的贡献与局限。32 简述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中教学的“形式阶段” 。33 如何理解“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34 简述泰勒教学模式中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35 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的基本特征。三、论述题36 试论述教学过程的本质。37 结合实际,试论述如何有效开发综合课程。四、材料分析题38 夸美纽斯曾经写道:“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所以,假如他发现了某门学科与某个学生的天性不合,他决不应强迫他去学习;
9、因为在某一方面缺少的东西多半会由另一方面去补足。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教学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 10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比较“课程改革”与“课程革新”而言,“课程变革”是最常用的概念。凡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皆可称为“课程变革”。故选项 B 正确。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及其助手在 1979 年出版了一本名为课程探究:课程实
10、践之研究的专著,在本书中古德莱德提出了课程的五个层次,形成其著名的课程层次理论。故选项 C 正确。3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由于忠实取向探究的基本问题是测量课程实施对预定变革计划的实施程度的基本因素,所以忠实取向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是量化研究。故选项 A 正确。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课程创生观看来,课程变革是教师和学生个性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思维和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一套设计和实施新课程的组织程序。课程创生观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故选项 C 正确。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课程实施者对课程变革的需要越大,课程实施的程度也就越大。麦克劳林在“兰德课程变革动因研究”中
11、指出,学校机构对课程变革的接受性是成功的课程实施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具体实施课程计划的教师对课程变革的需要才是关键。故选项 B 正确。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校长在课程实施中的领导形象是多种多样的。霍德和霍尔归纳出二种:反应者、管理者、发动者。其中符合发动者形象的校长应有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信念,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引下成为课程变革的经常的发动者,校长应具有教育创新意识,能够与教师、学生一起不断创生新的课程。故选项 D 正确。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大体可以分为:需要评估、课程诊断与修订、课程比较与选择、目标达成程度的了解、成效的判断。课程诊
12、断与修订即通过对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或教学计划,评价可以有效地找出其优缺点及成因,为修订提供建议。在这种反复的过程中,可使课程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故选项 B 正确。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们概括出形成性评价的特征是过程性、探索性、灵活性,不包括既定性。故选项 A 入选。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第一代评价在本质上是以测验或测量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项特质。其基本特点是:认为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而选项 A 中的“描述”属于第二代评价的特点;选项 D 中的“价值判断”则属于第三代评价的特点;选项B 中的
13、 “评定”表述不准确。故选项 C 正确。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第二代评价是 20 世纪 30 年代随“八年研究”而兴起的,一直持续到20 世纪 50 年代。故选项 D 正确。1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目标取向的评价是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兴起以后在课程与教学领域渐居支配地位的,其主要代表是被称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的托尔夫.泰勒以及布卢姆等人。故选项 A 正确。1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过程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瓦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而选项 A、B 中的“科技理性”、“工具理性”属于
14、目标取向的评价本质上的追求;选项D 中的“解放理性”支配的是主体取向的评价。故选项 C 正确。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目标达成模式即泰勒在“八年研究”基础上提出的评价模式,它是以泰勒的课程理论为依据、同绕目标达成而建构起来的一种评价模式。故选项 B 正确。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回应模式是斯太克首先于 1974 年提出,后被古巴和林肯等人进一步发展而成的。而选项 A 中的“差别模式”是由普罗沃斯于 1969 年提出的;选项 B中的“目标达成模式”是由泰勒提出的;选项 C 中的 “外貌模式”是由斯太克于 1967年提出的一种评价模式。故选项 D 正确。15 【正确答案】
15、A【试题解析】 回应模式即评价应该向听取评价结果的人提供他们所关心的信息,评价者应充分了解那些人所关心的nJ 题。故选项 A 正确。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故选项 C 正确。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背景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其中最典型的有三个,即“隋境教学”、“随机访问教学”、“支架式教学”,不包括案例教学。故选项 D 入选。1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激进建构主义”的主要代表范.格拉瑟斯费尔
16、德对传统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采取了彻底否定的态度,认为不应去涉及客观世界的存在性问题,也不应将对客观真理的追求视为认识的最终目的,他说:“建构主义的立场,如果认真对待的话,即是与知识、真理和客观性等传统概念直接相冲突的,它们要求从根本上去重建个人关于实在的观念。”故选项 D 正确。19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回应模式的出现,一方面是社会对评价的进一步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评价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些评价专家认为,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有效的评价模式。故选项 B 正确。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是对教学过程本质的基本概括,在教师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试卷 全国 课程 教学 模拟 1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