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江苏专转本(语文)模拟试卷4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专升本类试卷]江苏专转本(语文)模拟试卷4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类试卷]江苏专转本(语文)模拟试卷42及答案与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江苏专转本(语文)模拟试卷 4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股 肱(gng) 蜿(wn)蜒 宁(nng)可 角(ju)色(B)麻 痹(b) 倏(sh) 忽 应 (yng)届 按捺(n)(C) 缫(so) 丝 晕(yn) 车 逶(wi) 迤 棺 椁(gu)(D)舐 (sh)犊 惬(qi)意 垂 涎(xin) 菜畦(q)2 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既使 针贬时弊 纰漏 置若罔闻(B)必竞 唉声叹气 忸怩 如愿以偿(C)装潢 煮豆燃萁 赈济 流言飞语(D)勇跃 轻歌曼舞 峻工 贻笑大方3 下列诗词名句与作者排序
2、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1)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 (2)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4)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A)秦观、孟浩然、范仲淹、宴几道 (B)孟浩然、范仲淹、秦观、宴几道(C)范仲淹、孟浩然、宴几道、秦观 (D)孟浩然、范仲淹、宴几道、秦观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词牌就是填词用的曲调名。它的性质相当于歌谱。 秋浦歌、水调歌头都是词牌名(B)清初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是一部古代文言短篇小说。这些小说以虚幻的想象之笔,写花妖狐魅之事,讽喻当时的现实,寄托作者的孤愤(C) “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 20
3、 世纪 30 年代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作家组织,鲁迅、柔石等都是它的成员(D)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是对西班牙上流社会的有力抨击,对骑士制度的讽刺和批判。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则是对资产阶级个人进取精神的歌颂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人陆游和词人辛弃疾都是南宋人,他们的诗作具有强烈的爱国御侮精神(B) “传奇” 的意思,就是传写曲折离奇的故事。人们习惯上把唐宋人用文言文写作的短篇小说称为“ 传奇”,也有人把明清戏曲称作 “传奇”(C)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春蚕都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反映农民翻身解放的作品(D)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盲人
4、诗人荷马根据民间史诗短歌编成,被称为荷马史诗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杂剧最初是北方剧种之一,后来推行全国,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的完整艺术形式(B) 诗经最初叫诗,到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才叫诗经。又称诗三百或三百篇。其“ 六义 ”是风、雅、颂、赋、比、兴(C)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语言艺术大师。其创作异常丰富,被誉“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 。代表作是 骆驼祥子(D)马克吐温,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其作品曾被誉为“ 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辛辣讽刺、构思奇特、情节曲折多变是其小说的艺术特色,比如竞选州长7 下列各项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5、( )(A)不为五斗米折腰 (B)春蚕到死丝方尽(C)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D)冰炭不言,冷热自明8 依次填入下面词中划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_人不见,水空流。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_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韶华不为少年留 西城杨柳弄春柔便做春江都是泪 碧野朱桥当日事(A) (B) (C) (D)9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著名文学家茅盾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李有才板话、农村三部曲等(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春秋战国时的大量史料,记载了许多历史故
6、事,文字优美,文学性强(C)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别,近体诗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D)世界名著人间喜剧、死魂灵、战争与和平 、悲惨世界的作者依次是巴尔扎克、果戈理、托尔斯泰、莫泊桑10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冰心、魏巍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分别有 背影、小橘灯、谁是最可爱的人(B)从内容的角度看,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比如石壕吏是叙事诗,秋浦歌是抒情诗(C)李白是唐代的伟大诗人,人称“诗仙”,明月几时有是他的作品(D)议论文的论证有立论和驳论两种方式,如 纪念白求恩是立论,“ 友邦惊诧
7、”论是驳论二、填空题11 “桃红和青白色的杂花在眼前还明亮,到远处就成为斑斓的烟霭了” 一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12 古时记述一个月的某一天,用“ _” 表示农历初一, “望”表示农历十五。13 说明文按说明对象,可分为实体事物说明文和_说明文。14 _,小人常戚戚。(论语)15 _与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16 马致远的_是写昭君出塞题材的杂剧作品。17 散曲分_和套数两种形式。18 闻一多提出诗歌的“ 三美 ”理论,“三美”是指_ 美、音乐美、绘画美。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是著名剧作家_。20 诗集飞鸟集的作者是印度的_。三、阅读理解20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李汉荣人,在人群里
8、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我们会发现
9、,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 ;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
10、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 ,在 “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
11、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越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注 这是作者 南山系列散文中的一篇,南山位于作者故乡。21 作者认为“ 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 ”的原因是 ?22 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 似乎”一词的含义?文章列举这些人物有何作用 ?23 从全文看,“ 精神的天空 ”具体指什么?作
12、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 的原因是什么?24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以排比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个人与人群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笔锋一转,写人群“ 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为后文提出远离人群的主张作了暗示和铺垫(B)第二段中“挤压”“发酵”“挤兑”等动词的运用,避免了与下文 “提炼”一词的重复,并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变化(C)通过深沉的思考、努力的探索,“我”的眼界变得开阔,思想变得澄明,琐碎而陈旧的生活也由此得到改变(D)作者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单位,认为这种机构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使人无法达到精神的高处(E)“低处的池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试卷 江苏 语文 模拟 4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