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针炙学练习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
《[医学类试卷]针炙学练习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类试卷]针炙学练习试卷15及答案与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针炙学练习试卷 15 及答案与解析1 患者,男,40 岁。突发胃痛,呕吐,腹胀,腹泻。治疗应首选(A)足三里(B)关元(C)命门(D)大椎(E)肾俞2 患者,男,43 岁。两耳轰鸣,按之不减,听力减退,兼见烦躁易怒,咽干,便秘,脉弦。治疗应首选(A)手、足太阴经穴(B)手、足少阴经穴(C)于、足少阳经穴(D)手阳明经穴(E)足太阳经穴3 一患者双下肢关节游走性疼痛,肿胀,时有寒热,舌苔黄腻,脉浮;治疗除对症取穴外,整体取穴还应配(A)肾俞、关元(B)膈俞、气海(C)商丘、足三里(D)大椎、曲池(E)膝眼、太溪4 患者,男,70 岁,家属代诉:患者于今层起床后半小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
2、,遗溺,子撒,四肢厥冷,脉细弱。治疗用隔盐灸,应首选(A)肾俞、太溪(B)关元、神阙(C)脾俞、足三里(D)胃俞、三阴交(E)三焦俞、内关5 患者,女,55 岁。头晕头痛,心悸耳鸣,失眠多梦,急躁易怒,脉细弦。治疗应首选(A)百会、脾俞、气海、足三里(B)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C)头维、中脘、内关、丰隆、解溪(D)脾俞、胃俞、合谷、足三里(E)四神聪、印堂、太阳、外关6 患者,男,24 岁。脘腹胀痛,痛甚欲便,泻后痛减,大便恶臭,伴嗳腐吞酸,不欲饮食,舌苔垢腻,脉滑。治疗时除取大肠俞、天枢、是三里外,还应加(A)曲池、内庭(B)中脘、内关(C)曲池、人椎(D)气海、上巨虚(E)梁门、外
3、关7 患者,女,40 岁。呕吐痰涎,伴头晕、胸痞、心悸,舌苔门,脉滑,治疗除取土穴外,还应加(A)列缺、尺泽(B)膻中、丰隆(C)曲池、外关(D)风池、尺泽(E)列缺、合谷8 患者,女,45 岁。失眠 2 个门,近日来人睡困难,有时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舌苔薄,脉沉细。治疗应首选(A)神门、内关(B)神门、胆俞(C)神门、三阴交(D)心俞、脾俞(E)心俞、足三里9 百会位于(A)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3 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B)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5 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C)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4 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D)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
4、上 5 寸,或两目外眦尖连线的中点处(E)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 4 寸,或两目外眦连线的中点处10 任脉起于(A)咽喉(B)口唇(C)鼻(D)眶下(E)小腹11 任脉主治(A)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B)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C)肺、喉病(D)侧头、胁肋病(E)后头、肩胛病、神志病12 既是腑会穴,又是胃之募穴的是(A)足三里(B)胃俞(C)中脘(D)上巨虚(E)天枢13 位于脐上 4 寸的穴位是(A)下脘(B)水分(C)建里(D)中脘(E)上脘14 治疗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应首选(A)四缝(B)十宣(C)八邪(D)合谷(E)曲池15 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
5、,应首选(A)足三里(B)四缝(C)合谷(D)曲池(E)大椎16 针刺环跳时宜选(A)指切进针法(B)挟持进针法(C)提捏进针法(D)舒张进针法(E)单手进针法17 斜刺的角度应为(A)150左右(B) 250左右(C) 350左右(D)450左右(E)600 左右18 胸椎棘突下的穴位针刺法是(A)直刺(B)斜刺(C)向上或向下平刺(D)向上斜刺(E)向下斜刺19 针刺治疗疾病的手法,总的归纳为(A)补虚泻实(B)提插补泻(C)开合补泻(D)补法与泻法(E)平补平泻20 捻转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手法是(A)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快(B)捻转角度小,用力重,频率快(C)捻转角度大、用力轻,频
6、率快(D)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E)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慢21 捻转补泻法中泻法的操作方法是(A)捻转角度小,频率快,用力重(B)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轻(C)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D)捻转角度大,频率慢,用力重(E)捻转角度大,频率快,用力重22 平补平泻法是(A)既有补法成份,也有泻法成份(B)既不是补法,也不是泻法(C)以补为主,兼有泻法(D)以泻为主,兼有补法(E)进针后均匀提插、捻转,得气后出针23 晕针时应当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A)立即停止针刺(B)已刺之针暂时不能起出(C)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之(D)患者平卧,头部放低(E)松开衣带,注意保暖24 针刺时应当注意的
7、事项不包括(A)先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疑虑(B)注意患者的体质(C)尽量采取坐位(D)手法宜轻,切勿过重(E)对于饥饿、过度疲劳者应待其进食、体力恢复后再进行针刺25 以下病证不适宜灸法的是(A)血瘀(B)风湿(C)实热(D)厥逆(E)痛经26 隔姜灸可用于治疗(A)寒性呕吐腹痛(B)哮喘(C)瘰疬(D)疮疡(E)小儿脐风27 具有温肾壮阳作用的间接灸是(A)隔蒜灸(B)隔盐灸(C)隔姜灸(D)温针灸(E)隔附子饼灸28 下列病症,不宜用三棱针治疗的是(A)高热惊厥(B)中风脱证(C)中暑昏迷(D)急性腰扭伤(E)喉蛾29 胃脘胀满,攻痛连胁,嗳气频频,或兼呕逆酸苦,苔薄白,脉沉弦,其治疗取穴
8、当选(A)取足太阴脾经穴、足阳明胃经穴为主(B)取足厥阴肝经穴、足少阴肾经穴为主(C)取背俞穴、任脉经穴为主(D)取足阳明胃经穴、任脉经穴为主(E)取足厥阴肝经穴、足阳明胃经穴为主30 心脾两虚之不寐让除取神门穴、三阴交穴外,还应配(A)心俞、脾俞、厥阴俞(B)胃俞、行间、足三里(C)心俞、肾俞、太溪(D)心俞、脾俞、外关、合谷(E)肝俞、太冲、间使31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A)原穴(B)络穴(C)俞穴(D)郄穴(E)募穴32 八脉交会穴中,治疗心、胸、胃病症的腧穴是(A)后溪、申脉(B)公孙、内关(C)临泣、外关(D)列缺、照海(E)外关、内关33 既是合穴,又是八会穴的是(A)
9、足三里(B)尺泽(C)阳陵泉(D)悬钟(E)曲池34 风袭经络所致太阳经头痛的治疗配穴处方应选(A)百会、通天、行间、阿是穴(B)后顶、天柱、昆仑、阿是穴(C)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D)率谷、太阳、委中、阿是穴(E)列缺、风池、百会、阿是穴35 治疗偏头痛的配方取穴是(A)天柱、昆仑、后溪、阿是穴(B)风池、侠溪、丝竹空透率谷(C)百会、风池、行间、阿是穴(D)上星、合谷、足三里、阿是穴(E)以上都不是36 患者,女,43 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痛处游走不定。治疗除取阿是穴及局部经穴外,还应选用的是(A)膈俞、血海(B)肾俞、关元(C)足三里、阴陵泉(D)大椎、曲池(E)神阙、关元37
10、患者,男,38 岁。素有腰痛,近日因劳累后症状加重,腰部触之僵硬,俯仰困难,其痛固定不移,舌紫暗,脉弦涩。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A)膈俞、次髎(B)命门、阳陵泉(C)腰阳关、养老(D)命门、志室(E)次髎、阳陵泉38 哪一穴位不能用于催乳(A)膻中(B)少泽(C)少商(D)耳穴内分泌(E)乳根39 习惯性痛经针灸疗效最好的时间是(A)行经前 34 天至经期后 4 天左右(B)痛经未发作时(C)行经前或行经后(D)行经期或行经后 34 天(E)坚持每日治疗,需针灸三个月40 小儿遗尿,治疗选穴主要选取(A)膀胱经背俞穴(B)任脉(C)任督二脉(D)任脉及足阳明胃经(E)任脉及背俞穴41 患者外
11、感风热,咽喉赤肿疼痛,吞咽困难,咽干,咳嗽,治疗应首选(A)列缺(B)内庭(C)太溪(D)少商(E)廉泉针炙学练习试卷 15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地仓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治疗口眼喎斜、口角跳动、齿痛、流泪、唇缓不收。2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治疗口眼喎斜、颊肿、齿痛、牙关紧闭、面肌痉挛。3下关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治疗牙关紧闭、下颁疼痛、口喎、面痛、齿痛、耳鸣、耳聋。4天枢在腹中部,距脐中 2 寸。腹痛、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热病、疝气、水肿、月经不调。5足二里在小腿前外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类 试卷 针炙 练习 1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