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西周时期在审判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五听” 中的“目听”指:( )(A)分析当事人的陈述内容(B)观察当事人陈述时的气色(C)观察当事人陈述时的眼睛(D)观察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2 按照周代的礼制,解除婚姻的制度称为“七出” 。该七种离婚的条件包括: ( )(A)前贫贱后富贵(B)不顺父母(C)服三年丧(D)有所娶无所归3 秦代“不直 ”罪和“纵囚”罪,在睡虎地秦墓竹简 所载律文中指:( )(A)罪应重而故意轻判为“纵囚”(B)罪应轻而故
2、意重判为“不直”(C)应当论罪而故意不论罪为“不直”(D)不应当论罪而故意论罪为“纵囚”4 秦代经常使用“ 髡” 、“耐”、“完” 等耻辱刑,其中剃光犯人头发的耻辱刑指:( )(A)耐(B)髡(C)完(D)鬓5 汉代废除残人肢体的肉刑的刑罚系统性改革中,制定箠令的目的之一是:( )(A)规定适用的具体地点(B)规定适用的刑具规格(C)规定适用的男性对象(D)规定适用的禁止时间6 将廷尉改为大理寺始于北齐,这一称谓一直沿用到:( )(A)清末(B)北宋(C)明(D)元7 唐律规定,官吏犯罪需划分为公罪、私罪,处理上适用的原则是:( )(A)私罪从重,公罪从轻(B)私罪从轻,公罪从重(C)私罪、公
3、罪酌情处理(D)私罪比照公罪从重8 宋代神宗朝在中央设置“编敕所” ,其目的是:( )(A)作为司法审查机关(B)解决积案问题(C)确保当事人的申诉权利(D)进行编敕9 元代把臣民实际上分为四个等级,地位最低的“南人” 是指:( )(A)原南宋统治的民众(B)蒙古南边的人(C)西南地区各民族(D)南方的汉人10 清末变法前作为中央司法机构之一的大理寺是:( )(A)中央复核机关(B)死刑复核机关(C)中央监察机关(D)中央审判机关11 清廷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预备立宪上谕,随后进行官制改革,宣布“更定官制”,其原则是: ( )(A)君主立宪原则(B) “三权分立” 原则(C)文官制度原则(D)
4、行政兼理司法原则12 1905 年清廷提出“ 仿行宪政 ”,为表示对立宪之事的慎重,仿日本 “明治维新”设立:( )(A)考察政治馆(B)宪政编查馆(C)考察宪政馆(D)宪政修订馆13 1864 年清廷与英、美、法三国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的“会审公廨” ,最初设立于:( )(A)南京(B)广州(C)上海(D)厦门14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被正式称为“宪法” 的法律文件是: ( )(A)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B) 钦定宪法大纲(C) 中华民国宪法(草案)(D)“五五宪法 ”(1935 年)15 在十二表法制定之后,罗马主要使用的是:( )(A)成文不公开的习惯法(B)公开的成文法(C)不成
5、文公开的习惯法(D)不成文不公开的习惯法16 下面对罗马婚姻家庭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行一夫一妻的家长制家庭制度(B)古罗马所称的家或家族包括家父、妻、子女,但是,奴隶不包括在家族之内(C)家的特点是以家父权为基础(D)在帝国后期,民间婚姻主要以无夫权婚姻为主17 引起罗马法复兴热潮的契机是发现了:( )(A)查士丁尼法典原稿(B)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原稿(C)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原稿(D)查士丁尼新律原稿18 下列选项中属于英国宪法特点的是:( )(A)英国宪法的内容确定(B)英国宪法具有很强的延续性,但其渊源具有单一性(C)英国宪法是柔性宪法(D)英国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但修
6、改程序不严格19 法国人权宣言提出的资产阶级法治原则没有下列哪一项?( )(A)罪刑法定主义、法不溯及既往(B)禁止非法控告、逮捕或拘留(C)无罪推定(D)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表现20 下列关于日本“ 和平宪法 ”特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天皇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B)实行三权分立与责任内阁制(C)规定放弃战争原则,保留集体自卫权(D)扩大了国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2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制度较秦汉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其中确立于这一时期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制度有:(
7、 )(A)春秋决狱(B)准五服以制罪(C)死刑复奏(D)秋冬行刑22 清代编撰的大清会典分别出自以下哪几个皇帝?( )(A)顺治(B)雍正(C)光绪(D)同治23 下面属于罗马法中物权的有:( )(A)地役权(B)永佃权(C)人役权(D)抵押权与质权24 17 世纪初,普通法院和衡平法院冲突剧烈。这场争端以“衡平法优先” 原则的确立而告终。确立该原则的不是:( )(A)国王詹姆士一世(B)国王亨利二世(C)国王爱德华三世(D)国王查理一世25 根据美国联邦法院的解释,美国 1787 年联邦宪法(Constitution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的主要内容包括: (
8、)(A)授予各州的权力(B)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以及缔结的条约是“全国最高法律 ”(C)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D)宪法本身的批准问题26 1808 年 11 月 27 日施行的法国刑事诉讼法典的特点有:( )(A)法典兼采纠问式与控告式的诉讼程序(B)确立了起诉、预审和审判职能分立的原则(C)关于审判管辖,是按照法定罪名来划分法院的案件管辖的(D)法典的许多内容和制度来源于 1670 年的刑事诉讼法令 27 有关魏律的不正确说法是:( )(A)由汉律的 9 篇增加为 20 篇(B) “准五服以制罪” 人律(C) “八议” 人律(D)将九章律中的“具律” 改为“法例”置人律首28 下列对明代
9、地方司法机关划分不正确的是:( )(A)省、府(直隶州) 、县三级(B)府、直隶州、县三级(C)省、府、直隶州、县四级(D)省、州、县三级29 唐律强调贯彻儒家矜老恤幼的恤刑思想。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律云:犯罪时虽未老、疾,而事发时老、疾者,依老、疾论(B)律云:假有七十九犯加役流事发,至八十始断,止得依老免罪,不可仍配徒流(C)依狱官令:“犯罪逢格改者,若格轻,听从轻 ”(D)律云:假有七岁犯死罪,八岁事发,死罪不论;此名 “幼小时犯罪,长大事发,依幼小论”30 宋承唐律,仍实行唐制“七出” 、“三不去”的离婚制度,但在离婚或改嫁方面也有变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变通规定的是:( )(
10、A)“夫外出三年不归,六年不通问” 的,准妻改嫁或离婚(B) “妻擅走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流三千里,妾各减一等 ”(C)夫亡,妻“若改适( 嫁 ),其见在部曲、奴婢、田宅不得费用 ”(D)凡“夫亡而妻在 ”,立继从妻31 以下对罗马法中法人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古代罗马法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法人制度(B)财团法人必须拥有一定数额的财产,数额多少没有严格的规定(C)依照罗马法,手工业行会属于社团法人(D)到帝国时期,团体只需经过元老院的批准即可成立,无须皇帝批准32 美国创立的司法审查制度的宪法原则是:( )(A)宪法是最高法律,一切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B)联邦最高法院审理案件时,
11、有权裁定所涉及的法律或法律的某项规定是否违反宪法(C)经联邦最高法院裁定违宪的法律或法律规定不再具有法律效力(D)联邦最高法院对违宪的法律可自行制定相应的新的法律33 对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表述正确的是:( )(A)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成(B)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C)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D)总统任期 7 年,不可连选连任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 7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诉讼审判制度。通过对长期司法经验的总结和
12、提炼,西周时期形成了审理案件的“五听”制度。所谓“五听”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和目听。这是审判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观察方式。周礼.秋官.小司寇中载:辞听,听当事人的陈述,理屈则言语错乱;色听,观察当事人的表情,如理亏就会面红耳赤;气听,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如无理就会紧张得喘息;耳听,审查当事人听觉反应,如无理就会紧张得听不清话;目听,观察当事人的眼睛,无理就会失神。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D 项。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按照周代的礼制,解除婚姻的制度称为“七出”。所谓“七出”,又称“七去”,是指女子若有下列七项情形之一的,丈夫或公婆即可休
13、弃之,即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其中,不顺父母(公婆)是“逆德”,无子是绝嗣不孝,淫是乱族,妒是乱家,有恶疾不能共祭祖先,口多言会离间亲属,盗窃则是反义。故为人妻者若有此七项之一,夫家即可休弃之。“有所娶而无所归”是指女子出嫁时有娘家可依,但被休时已无本家亲人可靠。若此时休妻则置女子于无家可归之地,故不能休妻,属“三不去”即不能离异休弃的原则之一。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B 项。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秦律的“不直”罪和“纵囚”罪。在睡虎地秦墓竹简所载律文中,“不直”罪指罪应重而故意轻判,应轻而故意重判;“纵囚”罪指应当论罪而故意不论罪,以
14、及设法减轻案情,故意使案犯达不到定罪标准,从而判其无罪。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B 项。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秦代的刑罚。秦时经常使用“髡”、“耐”、“完”等耻辱刑作为徒刑的附加刑。“髡”是指剃光犯人的头发和胡须、鬓毛;“耐”与“完”是一刑二称,指仅剃去胡须和鬓毛,而保留犯人的头发。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B 项。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汉时期的刑罚改革。景帝进一步完善刑罚改革,又颁布篓令,规定笞杖刑具的尺寸,以竹板制成,削平竹节,以及行刑不得换人等,使得刑制改革向前迈了一大步。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B 项。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
15、题考查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司法机构的变化。秦时的廷尉是中央司法机关的长官,审理全国案件。汉承秦制,廷尉仍是中央司法长官;郡守为地方行政长官,也是当地司法长官,负责全郡案件审理;县令兼理本县司法,负责全县审判工作;基层设乡里组织,负责本地治安与调解工作。到了北齐时期正式将廷尉更名为大理寺,以大理寺卿和少卿为正副长官。大理寺的建立增强了中央司法机关的审判职能,也为后世王朝健全这一机构奠定了重要基础。此时期进一步提高尚书台的地位,其中的“三公曹”与“二千石曹”执掌司法审判,同时掌囚账。这为隋唐时期刑部尚书执掌审判复核提供了前提。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A 项。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
16、考查的是唐律中的刑罚原则。唐律规定公罪从轻,私罪从重。之所以要区分公罪与私罪,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各级官吏执行公务、行使职权的积极性,以便提高国家的统治效能;同时,防止某些官吏假公济私、以权谋私,保证法治的统一。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A 项。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立法活动。编敕是宋代一项重要和频繁的立法活动,神宗时还设有专门编敕的机构“编敕所”。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D 项。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元代的民族歧视制度。元代法律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法律维护民族间的不平等。元初,依据不同民族将民众的社会地位划分为四等:蒙古人社会政治地位最优越;色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法制史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