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1及答案与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 1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西周初期统治者提出“ 以德配天 ”的政治法律主张,进而提出 “慎刑”的主张,强调的是:( )(A)明法慎刑(B)明礼慎罚(C)明德慎礼(D)明德慎罚2 西周时期在审判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五听” 中的“气听”指:( )(A)分析当事人的陈述内容(B)观察当事人陈述时的眼睛(C)观察当事人陈述时的气色(D)观察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3 以下对周礼的基本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A)“亲亲”、“君君”(B) “亲亲” 、“ 尊尊”(C) “亲君
2、” 、“ 君尊”(D)“君君”、“尊尊”4 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质剂 ”,其中的“质”指:( )(A)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B)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C)带有动产抵押性质的买卖的契券(D)买卖土地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5 西周时期婚姻“ 六礼” 中的 “纳征”指:( )(A)男方携礼至女家商定婚期(B)男家请媒氏向女方提亲(C)男方送聘礼至女家,故又称纳币(D)男方请媒氏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上于祖庙以定凶吉6 按照周代的礼制,解除婚姻的制度称为“七出” 。该七种离婚的条件包括: ( )(A)前贫贱后富贵(B)不顺父母(C)服三年丧(D)有所娶无所归7 对西周以降
3、“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原则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B)战国时期成文法的公布改变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C)春秋时期法律的法典化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D)战国时期法律的法典化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8 我国古代史称“ 铸刑书”一事是指:( )(A)郑国的子产铸刑书(B)晋国的子产铸刑鼎(C)郑国的邓析做竹刑于鼎(D)晋国的范宣子铸常法于鼎9 法经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从体例上看,法经六篇为明清律直接继承(B) 法经六篇成为隋唐律的篇目蓝本(C) 法经是对西周出礼入
4、刑制度的一种肯定(D)法经中各篇的主要内容被后世传统法典继承发展10 法经六篇中相当于后世名例律渊源的是:( )(A)囚法(B) 名法(C) 杂法(D)具法11 按晋书.刑法志引新论记载,法经中“其杂律略日夫有二妻则诛;妻有二夫则宫” ,是 法经中“ 六禁”内容的哪一种?( )(A)奸禁(B)宫禁(C)婚禁(D)淫禁12 秦代“不直 ”罪和“纵囚”罪,在睡虎地秦墓竹简 所载律文中指:( )(A)罪应重而故意轻判为“纵囚”(B)罪应轻而故意重判为“不直”(C)应当论罪而故意不论罪为“不直”(D)不应当论罪而故意论罪为“纵囚”13 秦律规定凡属未成年人犯罪,其刑事责任的认定标准是:( )(A)不负
5、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处罚(B)不得减轻刑事处罚(C)由其家长负完全刑事责任(D)负刑事责任但免除刑事处罚14 在众人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砍头并与众弃之的传统死刑执行方法称为:( )(A)弃市(B)枭首(C)辜(D)枭示15 在秦代若教唆未满 15 岁的人抢劫杀人,按秦律规定,即使分赃仅为十钱,教唆者也要被判处:( )(A)腰斩(B)碎尸刑(C)车裂(D)弃市16 秦代经常使用“ 髡” 、“耐”、“完” 等耻辱刑,其中剃光犯人头发的耻辱刑指:( )(A)耐(B)髡(C)完(D)鬓17 秦代强制男性犯人从事修城墙、女性犯人从事舂米的劳役,这种刑罚称为:( )(A)司寇(B)鬼薪、白粲(C)城旦舂(
6、D)髡钳城旦18 秦律中对轻微罪适用的强制缴纳一定财物的刑罚主要是“赀” ,不包括:( )(A)“赀钱”(B) “赀戍”(C) “赀徭”(D)“赀甲”19 汉代文帝废除肉刑的刑罚系统性改革后,存留的肉刑是:( )(A)刖刑(B)宫刑(C)劓刑(D)斩趾20 汉代废除残人肢体的肉刑的刑罚系统性改革中。制定篓令的是:( )(A)汉宣帝(B)汉景帝(C)汉文帝(D)汉武帝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本部分 51-9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21 下列各项属于对罗马法正确分类的有:( )(A)公法与私法(B)成文法与习惯法(C)普通法与制定法(
7、D)市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22 关于市民法和万民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A)市民法是罗马国家固有的法律,它早期是仅适用于罗马居民的法律(B)市民法调整的内容为国家行政管理、诉讼程序及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关系等方面(C)万民法主要调整罗马公民与外来人以及外来人之间的财产关系(D)万民法是通过民众大会和元老院的决议形成的法律23 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最著名的五大法学家的有:( )(A)盖尤斯(B)保罗(C)萨比努斯(D)查士丁尼24 罗马法学家依据不同标准从不同角度将法律划分为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其根据不是:( )(A)法律所调整对象的不同(B)适用范围的不同(C)立法方式的不同(D)权利主体
8、、客体和私权保护内容25 下面属于罗马法中物权的有:( )(A)地役权(B)永佃权(C)人役权(D)抵押权与质权26 罗马法中的人格包括以下哪几项权利?( )(A)自由权(B)市民权(C)继承权(D)家庭权27 罗马法学家依据不同标准从不同角度将法律划分为公法与私法。其根据是:( )(A)立法程序的不同(B)法律适用范围的不同(C)法律所调整对象的不同(D)权利主体、客体和私权保护内容28 罗马国家制定了一整套系统、复杂的诉讼制度和程序。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A)最古老而又原始的诉讼形式是法定诉讼(B)特别诉讼早于程式诉讼(C)最高裁判官凭借权力,发布强制命令采取特殊保护方法,不按一般程序
9、进行审理,这种诉讼程序称为特别诉讼(D)程式诉讼早于特别诉讼29 相对于英国普通法,衡平法有以下特点,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有:( )(A)诉讼程序简便灵活(B)重内容与形式(C)审判有时需要令状(D)不采用陪审制30 17 世纪初。普通法院和衡平法院冲突剧烈。这场争端以“衡平法优先” 原则的确立而告终。确立该原则的不是:( )(A)国王詹姆士一世(B)国王亨利二世(C)国王爱德华二世(D)国王查理一世31 下列对清代死刑命案审理的程序表述正确的是:( )(A)州县初审。只审查事实部分(B)省按察司为第三审级,负责复审地方上报的死刑案如发现有疑漏可驳回重审(C)总督 (或巡抚)为第四审级,对死刑案须
10、复审,并谘报刑部,上报中央(D)府为第二审级,负责复审州县上报的案件,提出拟罪意见,上报省按察司3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包括:( )(A)确立各民族的五族共和政体(B)规定国民在国家中的地位(C)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D)体现了资产阶级宪法中一般民主自由原则33 对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表述正确的是:( )(A)其结构由 14 章组成其中包括国民大会、中央与地方之权限、地方制度(B)基本精神与训政时期约法有所不同(C)其结构由 14 章组成,其中包括行政、考试、监察(D)施行国会制、内阁制、省自治、司法独立等34 唐律强调贯彻儒家矜老恤幼的恤刑思想。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11、A)律云:犯罪时虽未老、疾,而事发时老、疾者,依老、疾论(B)律云:假有七十九犯加役流事发,至八十始断,止得依老免罪,不可仍配徒流(C)依狱官令:“犯罪逢格改者,若格轻,听从轻 ”(D)律云:假有七岁犯死罪,八岁事发,死罪不论;此名 “幼小时犯罪,长大事发,依幼小论”35 唐律职制篇、贼盗篇对财产类犯罪分别作如下规定,你认为正确的是:( )(A)官吏出差,不得在所到之处接受礼物;主动索取或强要财物的,加重处罚(B)监临主守官盗取自己所监临财物或被监临人财物的,比窃盗加二等处罚;赃满 30 匹者即绞(C)不得向被监临人借用财物,不得私自役使下属人员或利用职权经商谋利;否则依情节分别处以笞杖或徒刑
12、(D)对一般窃盗罪规定,不得财者笞五十。得财者至 50 匹处加役流刑36 唐律规定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无法挽回的犯罪不适用自首。具体包括:( )(A)“于人损伤,不可备偿” ,不在自首之列(B) “于物不可备偿” ,不在自首之列(C) “私越渡关及奸罪” ,不在自首之列(D)“私习医药者 ”。并不在自首之列37 宋代一度在诉讼中,人犯否认口供(称“翻异”) ,事关重大案情的,由另一审判官或别一司法官府重审,称“别勘” 。其中换审判官又称为 ( )。(A)别推(B)复推(C)换推(D)别移38 宋承唐律。仍实行唐制“七出” 、“三不去”的离婚制度,但在离婚或改嫁方面也有变通。下列选项中不
13、属于变通规定的是( )(A)“夫外出三年不归,六年不通问” 的,准妻改嫁或离婚(B) “妻擅走者徒三年,因而改嫁者流三千里,妾各减一等 ”(C)夫亡,妻“若改适( 嫁 ),其见在部曲、奴婢、田宅不得费用 ”(D)凡“夫亡而妻在 ”,立继从妻38 (一) 2012 年 12 月,某公司对县税务局确定的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额及在 12 月 30 日前缴清税款的要求极为不满,决定撤离该县,且不缴纳税款。县税务局得知后,责令该公司在 12 月 15 日前纳税。当该公司有转移生产设备的明显迹象时,县税务局责成其提供纳税担保。请回答下列小题。39 该公司取得的下列收入中,属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
14、应纳税收入的是:(A)财政拨款(B)销售产品收入(C)专利转让收入(D)国债利息收入40 就该公司与税务局的纳税争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该公司不提供纳税担保,经批准,税务局有权书面通知该公司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B)如该公司不提供纳税担保,经批准,税务局有权扣押、查封该公司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产品(C)如该公司对应纳税额发生争议,应先依税务局的纳税决定缴纳税款,然后可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向法院起诉(D)如该公司对税务局的税收保全措施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也可直接向法院起诉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制史)模拟试卷 1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5、。本部分 1-50 题,每题 1 分,共 50 分。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为谋求长治欠安,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同时,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周初统治者(一说周公姬旦)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这种“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地用严刑峻法来迫使臣民服从。“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周初统治者
16、将“德教”的具体内容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D 项。【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诉讼审判制度。通过对长期司法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西周时期形成了审理案件的“五听”制度。所谓“五听”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和目听。这是审判案件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观察方式。周礼.秋官.小司寇中载:辞听,听当事人的陈述理屈则言语错乱;色听,观察当事人的表情,如理亏就会面红耳赤;气听,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如无理就会紧张得喘息;耳听,审查当事
17、人听觉反应,如无理就会紧张得听不清话;目听,观察当事人的眼睛,无理就会失神。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D 项。【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礼”。西周时期的“礼”可以归纳为“亲亲”与“尊尊”两个方面。“亲亲”,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上、以疏压亲,而且“亲亲父为首”,全体亲族成员都应以父家长为中心;“尊尊”,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都应恪守名分,而且“尊尊君为首”,一切臣民都应以君主为中心。在“亲亲”、“尊尊”两大原则下,又形成了“忠”、“孝”、“义”等具体精神规范。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B 项。
18、【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买卖契约。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周礼载,“质”、“剂”有别。“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项。【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西周时期“六礼”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合礼合法的婚姻必须通过“六礼”程序来完成。纳采:男家请媒氏向女方提亲;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请媒氏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
19、卜于祖庙以定凶吉;纳吉得吉兆后即与女家订婚;纳征:男方送聘礼至女家,故又称纳币;请期:男方携礼至女家商定婚期;亲迎: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也最终成立。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C 项。【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按照周代的礼制,解除婚姻的制度称为“七出”。所谓“七出”,又称“七去”,是指女子若有下列七项情形之一的。丈夫或公婆即可休弃之,印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其中,不顺父母(公婆)是“逆德”,无子是绝嗣不孝,淫是乱族,妒是乱家,有恶疾不能共祭祖先,口多言会离间亲属,盗窃则是
20、反义。故为人妻者若有此七项之一,夫家即可休弃之。“有所娶而无所归”是指女子出嫁时有娘家可依,但被休时已无本家亲人可靠。若此时休妻则置女子于无家可归之地故不能休妻,属“三不去”即不能离异休弃的原则之一。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B 项。【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对旧贵族操纵和使用法律的特权是严重的冲击,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一次重大胜利。成文法的公布。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旧传统,明确了“法律公开”这一新兴地主阶级的立法原则,对于后世封建法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A 项。【知识模块】
21、 中国法制史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成文法公布活动。公元前 513 年,晋国赵鞅把前任执政范宣子所编刑书正式铸于鼎上,公之干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史称“铸刑鼎”。这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之一。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 A 项。【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法经具有重要历史地位。首先,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是战国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法经作为李悝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一种肯定。其次,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从体例上看,法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司法 试卷 国家 考试卷 法制史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