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96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96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96及答案与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9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对感性材料“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 ,说明意识具有(A)目的性和计划性(B)对生理活动的控制作用(C)能动创造性(D)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作用2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是(A)实践(B)规律(C)意识(D)人3 中国跨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中国人民经过反复实践和探索,又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这一事实说明(A)社会历史规律具有决定作用
2、(B)主体的选择可以不受社会历史规律的制约(C)在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上,主体没有选择的自由(D)社会发展是历史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有机统一4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5 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6 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具有(A)决定性(B)
3、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7 坛经中记载:“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日风动,一僧日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8 实践高于(理论的) 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性(B)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D)直接现实性9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10 “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
4、是(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D)运动的基础和承担者11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C)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12 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产生物质(B)意识转化为物质(C)意识决定物质(D)意识创造物质13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
5、(C)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14 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A)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B)一切同时并存的现象之间的联系(C)引起和被引起的现象之间的联系(D)反映和被反映的现象之间的联系15 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6 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揭示的是事物的(A)必然联系(B)本
6、质联系(C)稳定联系(D)内部联系17 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的(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实践活动之中18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句话说的是(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相同之处(B)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C)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在的过程(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19 2009 年全球发生了甲型 H1N1 流感,经过科研人员的连续攻关,最终生产出了疫苗,并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这一事实说明(A)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B)规律是可
7、以认识、把握与创造的(C)人的意识不仅可以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可以创造客观世界(D)通过实践,实现了意识自身的“物化”20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一命题表明(A)意识先于物质,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C)意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1 18 世纪法国最激进、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霍尔巴赫认为:“人是自然产物,存在于自然之中,服从自然的法则,不能超越自然。”这一观点(A)肯定了自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B)否定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将机械决定论贯彻到人的活动领域(D)认
8、为人们只能认识规律,不能利用规律22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的哲学寓意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C)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性,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D)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23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24 传习录记载:“ 先生 (指哲学家王阳明) 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日: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日: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
9、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这一观点的错误是(A)把人对花的感觉与花的存在等同起来(B)把人对花的感觉夸大成脱离花的独立实体(C)主张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肯定人对花的感觉的能动性25 鲁迅说过:“ 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A)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26 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
10、“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 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A)物质运动多样性的思想(B)万物都是乏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27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的缺陷在于(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物质的一般特征(C)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D)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28 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A)意识是物质的属性(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根源于物质(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29
1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D)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三、分析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29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直
12、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所制约。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材料 2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象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认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而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30 阐述材料 1、2 所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31 如何理解“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
13、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 。31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各门科学在 18 世纪已经具有自己的科学形式,因此它们终于一方面和哲学,另一方面和实践结合起来了。科学以哲学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牛顿的学说和洛克的学说同样是唯物主义的前提)、启蒙运动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以实践为出发点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摘自英国状况.十八世纪材料 2恩格斯曾说:“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又说:马克思 “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英国工业的这一次革命化是现代英国各种关系的基础,是整个社会的运动的动力。民主主义党派与工业革
14、命同时出现。1769 年约.霍恩.图克创立了权利法案协会,自共和国时代以来第一次在这个协会中重新讨论民主主义原则。摘自英国状况.十八世纪材料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32 阐述材料 13 所阐述的核心思想。33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9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较大。四个选项都是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但是只有 A、C 两个选项与题干有关。本
15、题考查的核心是对感性材料的“改造制作功夫”,这是典型的创造性的体现,只有创造性才能“改造制作”。同时,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的过程,也就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认识现象到认识本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恰好说明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因而 C 选项正确。很多考生将题干的核心单纯地放在了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目的性上,因而会误认为 A 选项正确。B 选项,对生理活动的调节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不选。D 选项,指导实践改造世界也与题干无关,题干所说是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还在认识范围内,还没有指导实践,所以也不能选。【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 【正确答案】 A【试题
16、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而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所以本题选 A。【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规律性,但并不因此而否定主体人在可能性空间内的选择。题干中“跨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明主体选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选项 A 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选项 BC 本身就是错误的。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D。【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
17、点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心不在焉”强调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所以只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题干指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夸大。所以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具有创造性;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题干所说的符合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属于意识能动作用。故 c 为正确选项。【知识模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9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