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7及答案与解析.doc(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 7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是(A)列宁主义(B)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C)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D)科学发展观2 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解释世界、说明世界,这种观点是(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辩证法(D)形而上学3 哲学除了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还要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的两种不同的观点是(A)社会存在和
2、社会意识(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4 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统一性的最高抽象和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A)认识范畴(B)实践范畴(C)运动范畴(D)物质范畴5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即指“不离”)这一观点是(A)有神论(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6 “自然界只是观念的 外化 ,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只是在空间中展示自己的多样性”,这一观点是(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观点7 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而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B)形
3、而上学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观点8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改革的时间”。这是(A)一切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一切唯心主义观点9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 1 日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其含义是(A)世界观是唯物主义,方法论是唯心主义(B)自然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唯心主义(C)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唯心主义(D)自然观是唯心主义,历史观是唯心主义10 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A)主体决定客体的过程(B)主体反作用于客体的过程(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D)客体决定主体的过程11
4、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A)指导实践、改造世界(B)达到理性认识(C)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12 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是(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劳动者(D)生产工具13 构成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和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生产资料所有制(D)生产14 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其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15 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A)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B)社会物质财富的内容(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D)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16 撇开一切具体形式
5、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属于(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17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A)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B) 18 世纪以摩莱里和马布利为代表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 16-17 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D)20 世纪初的理想空想社会主义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8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空想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科学社会主义19 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A)世
6、界的本原是物质(B)物质就是水、火、气或粒子(C)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0 一切唯心主义都认为(A)万事万物都是精神的产物(B)认识是先于经验和事物(C)主观意志决定一切(D)世界是不可知的2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表现为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运动的客观性(C)时间、空间的客观性(D)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22 下列命题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思维过程即观念是独立的主体(B)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体(C)现实事物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D)作为自然的人创造了精神和上帝23 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或事例的是(A)宇宙有正负宇宙,负宇宙由亡灵组成(
7、B)电脑可以预测人的前途和命运(C)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形非即神也,神非即形也” ;“生则合而为用,死则形留而神逝 ”24 下列哪些属于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物质观(A)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B)物质是不可再分的原子(C)物质就是自然界(D)物质的本质是不可认识的25 列宁对物质的界定体现了(A)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观点(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观点(D)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6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A)揭示了各种具体的感性的物质形态的共性以及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B)同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物质实体的旧唯
8、物主义划清了界限(C)揭示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同否认外部世界实在性的一切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7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主要表现在(A)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互元论划清了界限(B)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28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包括(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C)物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2
9、9 认识来源于实践,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人的认识没有影响(C)间接经验在认识过程中没有任何作用(D)只有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比较完全的知识30 主体认识活动包含有选择、建构等成分,这里的选择和建构是指(A)以对客体反映为基础(B)主体在认识活动中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C)在主观范围内的选择、建构(D)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主体对客体的选择、重构31 恩格斯指出:“ 人的思维最本质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这一论断表明(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B)自然界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C)认识是反映性
10、和创造性的统一(D)自然界是实践和认识的对象3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这是因为(A)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B)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4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社会意识划分为(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C)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D)意识形态和政治法律制度35 社会存在
11、决定社会意识,主要表现在(A)礼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B)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C)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D)随着什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36 意思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可以落后于社会存在(B)可以超越社会存在(C)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具有历史继承性37 社会意识(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在反映和依赖社会存在的基础有相对独立性即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主要表现有(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性38
12、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是(A)社会分工的出现(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C)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关系的发展39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表现有(A)对商品生产者或购买者来说,两者不可兼得(B)任何商品都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40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表现为(A)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B)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C)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D)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41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重性的表现是(A)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B)
13、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具体劳动(C)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D)商品的价值决定抽象劳动42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表现为(A)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B)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C)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43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的新特点有(A)在竞争目的上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B)在竞争手段上还采取非经济手段(C)在竞争范围上还扩大到非经济领域(D)在后果上具有更大的破坏性44 金融资本是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
14、础上产生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的统治者,其表现有(A)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主要通过“参与制” 实现(B)在政治领域中的统治主要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 ”实现(C)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D)通过掌握新闻媒体等上层建筑各个领域左右国家内外政策和社会生活45 垄断资本所获得的高额利润,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具体来说,垄断利润的来源有(A)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B)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C)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概论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