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32及答案与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 32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九刑中不包括的刑罚是( )。(A)流(B)扑(C)赎(D)杖2 汉律主要指的是( ) 。(A)傍章律(B) 九章律(C) 越宫律(D)朝律3 汉律一共( ) 。(A)六篇(B)十二篇(C)二十篇(D)六十篇4 汉朝的法律体系中,有:关宫廷警卫方面的法律被称为( )。(A)朝律(B) 傍章律(C) 酎金律(D)越宫律5 汉朝的法律形式中,在法律没有正条规定时可以比照最接近的律令条文或者同类
2、型判例处断的是( ) 。(A)治狱程式(B)重首匿科(C)决事比(D)廷行事 6 以具律作为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的法典是( )。(A)九章律(B) 曹魏律(C) 泰始律(D)北魏律7 “八议”首次正式入律是在 ( )。(A)魏新律(B) 晋律(C) 北魏律(D)北齐律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8 三宥之法指的是( ) 。(A)过失(B)弗知(C)遗忘(D)故意9 对于西周时期礼与刑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出于礼,入于刑(B)礼不下庶
3、人(C)刑不上大夫(D)六礼10 西周时期,适用于契约关系的制度有( )。(A)质剂(B)傅别(C)囹圄(D)断狱11 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时期司法官名称的有( )。(A)司寇(B)大理(C)大理寺卿(D)小司寇12 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时期首次确立的制度或者法律原则的是( )。(A)赎刑(B)五听(C)罪疑从赦(D)三不去13 下列选项中,属于夏朝首次创立的制度或者法律原则的是( )。(A)七出(B)赎刑(C)不孝罪(D)罪疑从轻14 实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的王朝有( )。(A)夏朝(B)商朝(C)西周(D)汉朝15 渊源于西周时期“ 明德慎罚 ”的立法指导思想的有 ( )。(A)德主刑辅(
4、B)德本刑用(C)神明裁判(D)尚德缓刑16 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包括( )。(A)罪疑从赦(B)宽严适中(C)诬告反坐(D)上请原则17 下列有关西周时期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西周时期就已经确立了类推原则(B)最能体现西周时期宗法等级制度的刑法原则是老幼废疾减刑原则(C)西周时期有关“质剂”和“ 傅别”的划分体现了区分故意和过失的刑法适用原则(D)西周时期的“ 八辟” 之法是后世“八议”制度的渊源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18 简述西周时期婚姻六礼的主要内容。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5、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18 请简释下列文字的含义,并运用中国法制史知识进行分析19 礼记曲礼:“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祈祷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20 汉书贾谊传:“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后汉书陈宠传:“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21 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孔颖达疏:“礼不下庶人者,谓庶人贫无物为礼” ;“ 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
6、大夫犯罪之目也”,“非谓都不刑其身也,其有罪则以八议议其轻重耳。”22 礼记昏义:“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23 大戴礼记本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不顺父母去,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窃盗,为其反义也。”24 大戴礼记本命:“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何休注: “妇人
7、有三不去。尝更三年丧不去,不忘恩也;贱取贵不去,不背德也;有所受无所归不去,不穷穷也。”25 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日辞听,二日色听,三日气听,四日耳听,五日目听。”郑玄疏: “ 观其出言,不直则烦;观其颜色,不直则赫然;观其气息,不直则喘;观其听聆,不直则惑;观其眸子,不直则吒(音冒编者注)然。”25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理论知识对下列材料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26 礼记大传:“ 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
8、问题:(1)这段文字反映了西周时期什么原则? 其历史渊源是什么?(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3)西周规定这一原则的立法宗旨是什么?27 尚书吕刑:“ 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 孔安国传:“刑疑,赦从罚;罚疑,不论以为罪。”礼记王制:“ 附从轻,赦从重 ”;“疑狱汜(音犯编者注)与众共之,众疑,赦之。”问题:(1)这两段文字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原则? 其历史渊源是什么?(2)这两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3)这两段文字反映的立法宗旨是什么?(4)文中提到的 “五刑”、“五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8 周礼天官小宰:“听称责以傅别。” 郑玄注: “称则责贷予,傅别为券书也。听
9、讼责者,以券书决之。傅,傅著约束于文书;别,别为两,两家各得一也。”问题:(1)这段文字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什么?(3)这段文字反映了什么问题?(4)这段文字所提及的内容对司法制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 32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九刑包括奴隶制五刑加鞭、扑、赎、流。【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通常我们提到的汉律,指的就是九章律。【
10、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汉律由九章律9 篇、傍章律18 篇、越宫律27 篇和朝律6 篇组成。【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汉朝有关宫廷警卫方面的法律被称为越宫律。朝律是关于朝贺方面的法律;傍章律是关于礼仪方面的法律;酎金律是关于打击地方诸侯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法律。【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汉朝的法律形式中,在法律没有正条规定时可以比照最接近的律令条文或者同类型判例处断的被称为决事比。治狱程式为秦朝封诊式方面的内容,廷行事是秦朝的法律形式;重首匿科为汉朝“科”这一法律形式的表现形式。【知识模块】 中国法
11、制史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九章律在刑法总则篇的篇名上沿袭法经的“具法”和秦律中的“具律”。【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曹魏律又称魏新律,曹魏律首次将“八议”正式入律。【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二、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8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过失、弗知和遗忘为三宥之法的三种表现。【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9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六礼为婚姻制度的范畴。【知识模块】 中国
12、法制史10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质剂为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傅别为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囹圄为监狱名称,断狱为审判制度名称。【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11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大理为夏朝司法官名称,大理寺卿为北齐以后至清朝(元朝除外)的司法官名称。【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12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赎刑源于夏朝,罪疑从赦在夏朝就存在。【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13 【正确答案】 B,C,D【试题解析】 “七出”源于西周。【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14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嫡长子继承制源于商朝晚期,但不能说整个商王朝都实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
13、制一直沿用至明朝。【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15 【正确答案】 A,B,D【试题解析】 神明裁判为夏商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汉朝的德主刑辅、唐朝的德本刑用、明朝的明刑弼教与清朝的尚德缓刑的立法指导思想都渊源于“明德慎罚”。【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16 【正确答案】 A,B【试题解析】 诬告反坐为秦朝的刑法适用原则,上请原则首创于汉朝。【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17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西周时期所谓“罪无正律,则以上下而比附其罪”,即“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可见,该原则类似于类推适用原则。因此,A 项正确。最能体现西周时期宗法等级制度的刑法原则是同罪异罚原则,故
14、B 项错误。区分故意和过失的刑法原则的划分标志是“非眚”和“眚”,故 C 项错误。西周时期的“八辟”之法是后世“八议”制度的渊源,故 D 项正确。 【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三、简答题第 64-6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18 【正确答案】 西周时期,“六礼” 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为后世历代所继承。六礼内容是:(1)“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向女方送礼品提亲;(2)“问名“,即男家在女家答应议婚后,请媒人问女方的生年日月时辰,并卜于祖庙以定吉凶;(3)“纳吉”,即男家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家,决定订婚;(4)“纳征” ,又称为“纳币”,即男家送聘礼给女家;(
15、5)“请期”,即男家择定吉日为婚期,商请女家择定婚期; (6)“亲迎“,即男子赴女家迎女,举行结婚仪式。“六礼“之中,最基本的是“纳采”和“ 纳征”。“六礼”是古代礼制的一部分,该制度为后世所沿用。【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四、分析题第 67-69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知识模块】 中国法制史19 【正确答案】 (1)这段文字反映了西周时期“ 礼” 的性质和作用。(2)这段文字的基本含义是,伦理道德和仁义,没有礼的规范就不能形成;教化礼训和正定风俗,没有礼的规范就不能完备;分歧争议以及诉讼活动,没有礼的作用就不能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1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综合 中国 法制史 模拟 3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