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模拟试卷65及答案与解析.doc(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工程硕士( GCT)语文模拟试卷 65及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 (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 2 下列加点字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旁 (旁边 )征博引 虎踞 (蹲坐 )龙盘 荒 诞不经 (常规 ) ( B)苦心孤诣 (达到 ) 赴汤 (开水 )蹈火 置之度 (考虑
2、)外 ( C)听 (听任 )之任之 尾大不掉 (摆脱 ) 若即 (靠近 )若离 ( D)茹 (吃 )毛饮血 甚嚣 (嚣张 )尘上 克勤克 (能够 )俭 3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费改税 ”能否遏制住愈演愈烈的乱收费现象,这对农村工作是个考验。 ( B)亚健康状态,往往受到无规律的生活和沉重的学习工作压力而引起。 ( C)一听说有盛夏的免费音乐节,许多的附近居民早早就赶来,等待观看。 ( D)就反腐败这样一个国际性的顽疾 来说, “公开 ”是最有效的一剂良药。 4 下列各句中,语义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他的笑话讲不完。 ( B)在我的首长这篇文章中
3、,他写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 C)小王回到了宿舍,发现老朱和他的朋友仍然坐在那里聊天。 ( D)董事长看到总经理非常高兴,不由分说地把他拉到了办公室里。 5 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表述,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地纷纷落着。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了 水花的颜色、形状和动态。 (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六国创业的艰辛不易。 ( C)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势的起伏而又微不足道。 ( D)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运用了拟人
4、的手法,使说理的文章更加生动。 6 根据以下诗歌内容,按描述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 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夜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 A) ( B) ( C) ( D) 7 下列有关文史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照,宋朝著名女词人,其作品多为豪放之作。 ( B)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背影为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 ( C)钢铁是怎样炼成
5、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小说塑造了钢铁战士保尔 .柯察金的 形象。 ( D)中国古代的史书体裁有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等。 8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 (指陕北和山东 )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一刀。 ”这里说的 “插上一刀 ”指的是: ( A)挺进大别山 ( B)辽沈战役 ( C)百万雄狮过长江 ( D)横扫大西南 9 下列的诗词名句,如果依照宴会送行、握手道别、别后思念、再度相见的次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
6、梦与君同。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 A) ( B) ( C) ( D) 10 书愤一诗借诸葛亮抒怀: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涛的作者是: ( A)杜甫 ( B)杜牧 ( C)辛弃疾 ( D)陆游 11 谈话法,讨论法和陶冶法这三种教学方法的共同特征是: ( A)以教师为主 ( B)以学生为主 ( C)师生互动 ( D)运用多媒体技术 12 下列表述民法调整的对象有误的一项是: ( A)公民之间 ( B)法人之间 ( C)公民和法人之间 ( D)国家征用土地 13 大量事实表明能够给予其成员巨大压力,使他们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采取与群体多数成员的言行保持一致的行为,这
7、种行为是: ( A)众行为 ( B)众从行为 ( C)同一行为 ( D)从众行为 14 我国侨乡是指: ( A)云南、贵州 ( B)广西、海南 ( C)广东、广西 ( D)广东、福建 15 摄入过多或机体生理生化功能改变而导致体同集聚过多的脂肪,易造成体重过度增加。因此而发生的一系列 病理生理改变,称为肥胖症。下列不属于肥胖症发病原因的是: ( A)遗传倾向 ( B)睡眠习惯 ( C)内分泌和神经调节 ( D)饮食习惯 二、填空题( 15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6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 我们 _认识什么事物,都必须全面地去看, _要看到
8、它的正面, _要看到它的反面, _,就不能有比较完全和正确的认识。 ( A)如果 一方面 一方面 否则 ( B)不论 不但 也 否则 ( C)不论 既 又 这样 ( D)如果 不仅 还 这样 17 在下面两段文字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语。 为了蝇头小利,一些人不惜头破血流, _几张 “大团结 ”就可以 “收购 ”某些人的廉耻心、自尊心, _骨头和灵魂。 一个人 _不懂得正确意见只能是对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而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去办事,那么,他 _有善良的动机,也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 A)乃至 甚至 如果 即使 ( B)甚至 乃至 如果 即使 ( C)甚至 乃
9、至 即使 如果 ( D)乃至 甚至 即使 如果 18 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组是: 小说十分真切地表现了阿 Q朦胧的反抗意识 _革命、造反、做皇帝。一朝登基,就可以 _跟别人一样,拿点东西 _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_就可以 _手执钢鞭 _痛打未庄的鸟男女 _包括赵大爷、假洋鬼子。 ( A) “”(), “”, ( B), “”(), “”, ( C) “”(, )“ , ”, ( D), “”(, )“, ” 19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正确的一组是: 寄生植物, _,它是靠攫取寄主的养料和水分来养活自己。许多寄生植物叶片的形态和寄主大致相似,便_,而且抢占高枝,抢占向阳的位置,虽然
10、毫无根底也要 _,出尽风头。 ( A)以名求实 鱼目混珠 故作姿态 ( B)顾名思义 冒名顶替 装模作样 ( C)顾名思义 鱼目混珠 虚张声势 ( D)以名求实 鱼龙混杂 虚张声势 20 下列 A、 B、 C三项分别与 三句衔接得最好的一组是: 我不仅 知道你会唱歌, 不仅我知道你会唱歌, 我知道你不仅会唱歌, A而且会跳舞。 B还知道你会跳舞。 C我们组的同事都知道你会唱歌。 ( A) A B C ( B) B A C ( C) C B A ( D) B C A 21 在战国变法运动中,认为今胜于古,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 ”的思想家是 _。 ( A)墨子 ( B
11、)孟子 ( C)商鞅 ( D)荀子 22 _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体例周详,论旨精神,清人章学诚称赞该书 “体大而虑周 ”。 ( A)典论 .论文 ( B)文献 ( C)文心雕龙 ( D)文选 23 我国军事学院第一任院长是 _。 ( A)叶剑英 ( B)刘伯承 ( C)陈毅 ( D)贺龙 24 “鸡声茅店月, _”是唐代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 ( A)人迹板桥霜 ( B)白发悲花落 ( C)中天悬明月 ( D)渡头余浇日 25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项羽被围、四面楚歌的一次战役是 _。 ( A)牧野之战 ( B)垓下之战 ( C)巨鹿之战 ( D)官渡之战 26 1915年是战争
12、中使用毒气的开端,首先使用的 _。 ( A)法国人 ( B)德国人 ( C)美国人 ( D)日本人 27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大雪满弓 ”诗中 “单于 ”是 _民族首领的称谓。 ( A)吐蕃 ( B)蒙古 ( C)女真 ( D)匈奴 28 非管理性事务的增多会使管理幅度 _。 ( A)增加 ( B)不变 ( C)减少 ( D)扩大 29 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资料显示,近年来,上海、天津 、苏州等多个大中城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造成城市地面大面积下沉的主要原因是 _。 ( A)酸雨对地表的侵蚀 ( B)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利用 ( C)全球增温使海平面升高 ( D)植被遭到破
13、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 30 噬菌体的细菌的关系是 _。 ( A)寄生 ( B)捕食 ( C)共生 ( D)竞争 三、阅读理解题( 20小题,每小题 2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3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你利用花,花也利用你 我们为何给人送花 ?赠人花可以表达抚慰之情或柔情蜜意,也可用于恭喜庆贺或请求宽恕。我们天生就知道送花有一种强大的心理效应,然而在接受鲜花的心理效应方面还没有进行过多少科学研究,尽管花卉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可观的国际产业。 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花卉能够激发我们积极的情感和其他深层心理变化,在这一点上人类与其他任何物种几乎都不一样,更让
14、人好奇的是,花卉可能利用了它对人类的这种影响来不断进化。进化生物学认为,植物往往为了吸引众多不同物种而进化,从而使其不断传播开来。但是这 种理论提出,植物 人类共同进化的根据是花儿带来的感情奖赏。 拉特格拉斯大学的一个地理学家和遗传学家小组的研究表明,我们人类就是花卉进行繁衍战略的一部分。他们认为,人类至少 5000年来一直在广泛种植花卉,与其他植物相比,它们拥有非常大的进化优势。他们还指出,花卉的形状和香味能够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为了验证其论点,这个研究小组给 150位妇女带去不同的礼物,其中包括鲜花、水果和糖果等。结果发现,得到鲜花的妇女比得到其他礼物的妇女要兴奋
15、得多,而且这种效应持续了数日。再者,得到 鲜花的妇女比之前更积极地回答问题。他们通过另外的试验发现,鲜花不仅能够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能使人露出笑容、开口交谈,而且还能促进认知功能,比如提高记忆力等。有些人得到鲜花后的情感表现甚至出乎研究人员的意料。 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进化理论来解答鲜花带来的这种非同寻常的心理效应。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类对风景和植物的欣赏跟人类原始时期的生存条件有关,当时人类根据环境线索来寻找食物,由于花儿这种美丽的东西跟食物采集息息相关,人类变得 “从感情上 ”欣赏这种美,所以会喜欢花。在鲜花盛开的地方就意味着将来会结出果实供人食 用,这样的地方也可能比较适合人类繁衍生息。然而
16、拉特格拉斯大学的心理学专家们认为,鲜花各种不同的感觉因素在共同影响人的情绪,因此鲜花是“级刺激物 ”通过多通道感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而这些引起感觉注意的因素多数会造成我们的心理状态迅速出现深度变化。 对人类基本没有食用或其他生存价值的开花植物,利用对人的感情作用实现了与人类的共同进化,这跟狗的进化情况很相像。开花植物就相当于作为人类伙伴的动物。所以下次你给人送花的时候就知道,你利用花的时候,花也在利用你。 31 下列各句中,不属于 “花也在利用你 ”的一项是: ( A)花卉可能利用了其能激发人积极情感和其他深层心理变化这一影响来不断进化。 ( B)花可用来表达抚慰之情和柔情蜜意,也可
17、用于恭喜庆贺或请求宽恕。 ( C)开花植物利用花儿给人带来的感情奖赏不断进化。 ( D)我们人类就是花卉进行繁衍战略的一部分。 32 根据文意,下列各句中不属于鲜花带来的 “心理效应 ”一项是: ( A)得到鲜花比得到其他礼物更能让人兴奋, ( B)得到鲜花后更愿意与他人交谈、沟通。 ( C)鲜花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 D)鲜花通过多通道感觉相互作用引起人的心理变化。 33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包括鲜花在内的植物,往往为了吸引众多不同的物种而进化。 ( B)无论是鲜花的形状还是鲜花的香味,都能引发人强烈的情感反应。 ( C)原始人类对花儿的喜爱,与原始人类的
18、生存条件密切相关。 ( D)对接受鲜花的心理效应问题,心理学界已经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 34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化心理学与进化生物学对开花植物进化的认识是一致的。 ( B)鲜花不仅能 使人露出笑容,而且还能提高记忆力,促进思维功能发展。 ( C)科学研究证实,鲜花跟食物采集息息相关,所以人类 “从感情上 ”喜欢花。 ( D)对人类来说,开花植物既没有食用价值,也没有其他基本生存价值。 35 阅读下文,然后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便由形象转
19、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 “物境 ”转为 “意境 ”。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 “韵味 ”,通过超 视听的心灵 (或称 “第六感官 ”)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 “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时 ”,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白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 “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而是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 “竹外疏花,冷香人瑶席。
20、”又云: “千树压,西湖寒碧。 ”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 有 “得意忘象 ”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乎已违。 ”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诗人已不是着眼于 “目击可图 ”之境,而意在 “境外生境 ”。 “境外生境 ”者,于 “物境 ”之外生出 “意境 ”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负古人。故司马光云: “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 ”(诗人玉屑卷六引 ) 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情 感
21、托之于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 “情境 ”。这已是 “移情作用 ”的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在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 “兴者托事于物 ”,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 “岁华尽摇落,劳意竟何成 ”寄寓时不我待、美人迟暮之叹:宋徽宗燕山亭咏杏花,以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寄予国破家亡、失身为虏之痛。工于寄托者,皆善于闪烁其词,隐藏其旨,令读者于言外有所感触。寄意的深隐,以造成情味的隽永。含蓄深沉,故耐人寻味。 35 “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 ”的 “此 ”指的是: ( A)是诗人
22、在作品的描写中所努力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 ( B)是诗人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心境时寄托的对象。 ( C)是诗人使读者的感情与作品抒写的感情产生的共鸣。 ( D)是诗人能让读者观其作品时所受到感动的艺术技巧。 36 对第一段中引用姜夔的诗、司空图和司马光的话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传达给读者的往往是言外之意,即 “得意忘象 ”之趣。 ( B)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一般注意了从 描摹客观自然而逐步转向表现主观感情。 ( C)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注意欣赏和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一种特有的韵味。 ( D)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该注意领会诗人所创设的一种艺术意境以及言外之意。
23、37 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咏花诗词的另一境界 情境 ”指作者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 B)一些追求诗品意境的诗人往往善于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寄托在对外物描绘的形象之中。 ( C)引用陈子昂、宋徽宗的咏花诗是为了举例说明古代咏花诗词大多只是表现 诗人的主观感情。 ( D)咏花诗词常以景物作为思想感情的象征或寄托,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38 根据全文内容作出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是历代文人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 B)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作品,作者都应追求逼真、神似的艺术表达效
24、果,方能打动读者。 ( C)作家尤其是诗人应该努力追求诗品的韵味,达到意境美,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 ( D)鉴赏古诗要感受作者托于物外的景物描写,还要体味诗人隐藏其间的深沉的寄意。 3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尽管具有人类学意义的工作相当卖老 有两个例子,古希腊历史学家罗多德,或北非学者阿拉伯 .英布 .卡尔顿,在公元前 5世纪和公元 14世纪撰写的对他人的描述 但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人类学是相对晚近的西方文明的产物。例如,在美国,学院或大学 (在罗彻斯特大学 )普通人类学含学分的第一次课程直到 1879年才开设。倘若人们一直关心他们自己及其起源,以及其他人,那么为什么成体系的人类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工程硕士 GCT 语文 模拟 65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