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中育人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研究.doc
《新形势下高中育人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高中育人模式的改革与探索研究.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版本号: 006 第 1 页 广 东 省 教 育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申 请 书 项 目 类 别: 教育科研重点项目 项 目 名 称: 新形势下高中育人模式改革与探索研究 学 科 分 类: 教育学 项目负责人: 彭柯 负责人手机 : 13802867396 所 在 学 校: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盖章 )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二一四年九月 版本号: 006 第 2 页 基本信息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新形势下高中育人模式改革与探索研究 项目类别 教育科研重点项目 研究类型 基础研究 申请金额 9(万元 ) 学科一 教育学 - 教育管理学 学科二 学科三 计划开始日期
2、 2015.12 计划完成日期 2018.5 所属单位 惠州 所在学校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单位类型 中小学校 预期成果形式 论文、研究报告 合作单位 合作单位名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负责人信息 姓 名 彭柯 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72.9 学 历 大学本科 学 位 学士 职 称 副高级 职 务 校长 办公电话 0752 5538998 手 机 13802867396 一级学科 管理学 二级学科 管理理论 电子邮件 身份证号 432503197209011211 人才层次 国家 “百千万人才工程 “人选 研究专长 教育教学管理 摘要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3、力已成为一些学校的研究目标和办学特色,这些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新形势下高中育人模式的改革、探索与研究。该项目主要以课堂教学模式和德育创新模式研究为抓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索“ 121 三案三环主体课堂”教学模式,即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学习载体,以“导学案”为路线图,以“自主生疑、互动解疑、内化迁疑”为学习环节,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三主课堂”,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当前德育存在的问题,我校试图通过挖掘、整合惠州市的德育资源,构建以地方德育资源为载体的特
4、色德育模式,将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探索增强德育实效性、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该项目对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优 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 新,育人模式 版本号: 006 第 3 页 项目组成员 总数(含负责人)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 硕士 学士 11 2 8 1 0 3 8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位 职称 项目分工 工作单位 研究领域 隆海云 男 1968.6 学士 副高级 三案三环主体课堂教 学模式的研究 大亚湾第一中学 课堂教学研究 凌敏 女 1978.8 学士 中级 三案三环主体课堂教 学模式的研究 大亚湾第一中学 课堂教学研究 卢丽嫦 女
5、 1974.7 学士 中级 特色德育模式研究 大亚湾第一中学 德育研究 陈松亚 女 1982.1 硕士 中级 特色德育模式研究 大亚湾第一中学 德育研究 谢渊 男 1982.4 学士 中级 三案三环主体课堂教 学模式的研究 大亚湾第一中学 课堂教学研究 甘茂加 男 1981.11 学士 中级 特色德育模式研究 大亚湾第一中学 德育研究 阳波 女 1984.6 学士 中级 特色德育模式研究 大亚湾第一中学 德育研究 陈丹 女 1982.9 硕士 中级 特色德育模式研究 大亚湾第一中学 德育研究 陈文婷 女 1989.5 学士 中级 三案三环主体课堂教 学模式的研究 大亚湾第一中学 课堂教学研究
6、陈玉凤 女 1986.7 硕士 初级及以下 三案三环主体课堂教 学模式的研究 大亚湾第一中学 课堂教学研究 版本号: 006 第 4 页 预期成果 论文(篇) 总数 12 其中:核心期刊( CSSCI 和北大核心) 1 SSCI、 A HCI、 ISSHP 收录 11 专著(部) 研究报告(篇) 2 其他 1 经费申请表 (金额单位:万元) 预算科目 支持经费 备注(计算依据与说明) 图书资料费 1.0000 万元 调研差旅费 2.0000 万元 计算机机时费及其辅助设备购置和使用费 2.0000 万元 购置文具费 0.5000 万元 小型会议费 0.5000 万元 咨询费 0.2000 万元
7、 印刷费 0.8000 万元 复印费 1.0000 万元 成果打印费 0.5000 万元 其他 0.5 万元 合计 9.0000 万元 与本项目有关的其他经费来源 其他计划资助经费 万元 其他经费资助 万元 其他经费合计 0.0000 万元 版本号: 006 第 5 页 项目论证 一、研究意义(研究背景、学术价值、应用价值) (一)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的实施为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良好环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革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逐步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8、。 (二)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能力,转变其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生活。 (三)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要求在时空上开放,与外界进行多渠道 交流,从而使信息量倍增,课堂教学效果增强。“ 121 三案三环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的立足点是 “学生就是学习主人”的理念。它以地方德育资源为载体,将德育与学生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探索加强德育实效性、针对性的特色德育创新模式,对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优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满足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
9、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多少已不是最重要的,如何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技能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应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多在课堂进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成为现阶段课改研究的重点。另外,新时代对劳动者的道德素质也提出了新要求:仅有科学文化和学习能力还远远不够,只有德才兼备者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学校教育要全面了解和衡量学生的思想表现及其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行为规范,促进学生思想品质和知识技能全面提升。 二、本项目的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人的 素质已成为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核心,综合国力的竞争进入了以科技和教育为基础的新阶段。随着素
10、质教育深入实施,尤其是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清晰的认识,提升公民素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全国许多中小学、乃至高校都在进行素质教育实验的研究。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一些学校的研究目标和办学特色,这些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新形势下高中育人模式的改革、探索与研究,主要以课堂教学模式和德育创新模式研究为抓手 。目前,这两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分别为:2001 年,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纲要首次提出 “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之后,很多学校或个人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在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课堂教学论坛”上,就“
1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在线研讨;四川省龙马版本号: 006 第 6 页 潭区特兴镇中心校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而对“高效课堂”的研究于近些年才兴起,由长春出版社出版的熊梅所著的高效课堂一书对高效课堂进行了理论探索;山东省安丘市进行了快乐高效课堂的研究;江苏省盱眙县明祖陵实验小学在课堂教学方面实施“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浙江省建德市启 动“高效教学、高效课堂”系列研究活动。国外课堂教学相关研究更多的是从 “有效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的角度进行论述和呈现,该理念源于 20 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并引起世界各国教育学者关注。其主要代
12、表为美国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 。近年来,国外许多教育专家对“理解性学习”做了专门研究。 20 世纪 90 年代由斯宾塞基金资助的零点项目和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历经 10 年( 1986- 1996 年)研究,开发出 “为理解的教学”模式 (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Framework),简称“ UFT”。 1999年,美国课程研究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通过创设“通过设计促进理解”理论,将理解划分为六个维度即:解释、释义、应用、洞察、移情和自知。当前,我国高中学校德育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德育内容狭窄单一,德育模式多“说教”少实践等。很多教师在讲授各种价值观、道德观
13、时只停留在理论高度,不注意结合当地德育资源和学生实际;只用一些枯燥而又空泛的道理教育学生,使学生感觉到事不关己,甚至厌烦不已。针对当前德育存在的问题,我们试图通过挖掘、整合惠州市的德育资源,构建以地方德育资源为载体的特 色 德育模式,将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探索增强德育实效性、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该项目对于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优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本项目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拟达到的目标(分年度目标及总体目标) (一)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 本课题分为两个子课题:( 1)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模式“ 121 三案三环主体课堂”研究;( 2)构建以地方德育资
14、源为载体的特色德育模式研究。 1、子课题一研究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 1)总体框架:“ 121 三案三环主体课堂”教学模式问题的提出、“ 121 三案三 环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21 三案三环主体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界定、“ 121 三案三环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依据”、“ 121 三案三环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法、“ 121 三案三环主体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步骤及具体安排、“ 121 三案三环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2)基本内容:“ 121 三案三环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导学案的编制”、“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建设” 和“主体课堂常规流程”为基本内容。首先,导
15、学案的编制和使用包括导学案的编制原则、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导学案的编制和导学案的具体使用。 其次,高效课堂学习小组建设包括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合作学习小组的培训、合作学习小组的文化建设和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考核。 2、子课题二研究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 1)总体框架:“多元”育人模式研究;务实有效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模式研究;以“做、版本号: 006 第 7 页 学、教”为标志的德育教学模式研究;以预防发展为基础的心育模式研究;以综合考评为导向的学分评价模式研究。 2)基本内容: “多元”育人模式研究是以构建“人人有才,人人成材”为目标的体系模式的研究。高一年级以“养成教育”为支点,以“行为规范”为
16、目标,致力培养合格的高中生;高 二年级以“发展教育”为支点,以“陶冶情操”为目标,致力培养成熟的高中生;高三年级以“理想教育”为支点,以“健全人格”为目标,致力培养优秀的毕业生。养成在高一,规范在高一,夯实基础在高一;拼在高二,发展在高二,提升智慧在高二;挑战极限在高三,激发潜能在高三,提升人生境界在高三。 务实有效的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模式研究将深化一个中心,抓实两条主线,强化三个阵地,推行德育课程的六大系列,落实常规管理七项评价,开展八大德育主题月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十大良好习惯。 以“做、学、教”为标志的德育教学模式研究是围绕“做、学、教”,在教学内容(有用、乐学)、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案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形势下 高中 育人 模式 改革 探索 研究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