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七校高二期中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七校高二期中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七校高二期中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浙江杭州七校高二期中联考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右图为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均具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B 均具有合成 ATP的酶 C 处生成的 CO2可扩散至 处被利用 D 具有运输三碳糖的转运蛋白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 1为线粒体, 2为叶绿体内膜, 3为叶绿体基粒; 叶绿体中是色素分布在基粒上,故 A错误; 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场所,故能形成 ATP;叶绿体内膜不合成 ATP,没有 ATP合成酶;叶绿体基粒产生 ATP;故 B错误; 1处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以扩散到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不是到基粒上被利用, C错误; 叶
2、绿体合成的三碳糖要运输到膜外,属于主动转运,故需要载体蛋白, D正确 考点: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点评:识记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容易认为 D是错误的,说明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清楚, D属于运用层次,学生要学会分析糖类进出膜是那种跨膜方式; 下图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汽和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后, U形管 A、 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哪种情况 A A处下降、 B处上升 B A、 B两处都下降 C A处上升、 B处下降 D A、 B两处都不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 NaOH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故小白鼠呼吸产生的二
3、氧化碳都被NaOH溶液吸收,使得装有 NaOH溶液瓶中的气压降低,故 A处下降、 B处上升。 考点:属于运用题,考查 NaOH溶液作用以及 U型管两次气压引对液面的影响 点评:平时要注重提高分析能力,注重此类题型。 科学家用显微技术去掉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移入细胞核后发现变形虫又能恢复生命活动。下列实验结论最科学的是 A人工去核的细胞,一般不能存活多久 B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答案: B 试题分析:去掉变形虫的细胞核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移入细胞核后发现变形虫又能恢复
4、生命活动,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故能够说明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考点: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点评:学生要学会读题,抓住题中关键信息,比如此题中的 “新陈代谢 ”属于生命活动。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着丝粒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复制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中着丝粒的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质的分裂在有丝分裂末期;不符合 B.中都在间期,符合; C中细胞板的出现在有丝分裂末期;纺锤体的出现在有丝分裂前期;不符合 D中染色体数加倍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形成在有丝分裂间期,不符合
5、考点: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 点评:识记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 小麦和玉米的 CO2固定量随外界 C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A小麦的 CO2固定量与外界 CO2浓度呈正相关 B CO2浓度在 100mg 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 CO2 C CO2浓度大于 360 mg L-1后玉米不再固定 CO2 D玉米比小麦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 CO2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随着外界 CO2 浓度的增加,小麦的 CO2 固定量不断增大,且外界 CO2浓度在 100mg L-1时小麦几乎不固定 CO2, 而玉米能够固定二氧化碳,说明玉米比小麦更能有效地利用低浓度 CO2, 故
6、 ABD正确; CO2浓度大于 360 mg L-1后玉米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不变,不是不再固定, C错误; 考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点评:这是高考考查的重要一部分,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识图分析能力,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成生物体的活细胞都具有 A选择透性膜 B细胞核 C细胞周期 D需氧呼吸酶 答案: A 试题分析:活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A符合; 原核细胞无细胞核, B不符合;具有连续分裂能力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C不符合;乳酸菌等只能进行厌氧呼吸的生物体内无需氧呼吸酶, D不符合; 考点:活细胞的特点 点评:理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
7、功能的基本单位 如右图 P1、 P2为半透膜制成的结构,且在如图的小室内可自由滑动。 A室内溶液浓度为 2mol/L, B室内溶液浓度为 1.5mol/L, C室内溶液浓度为1.5mol/L,实验开始后, P1、 P2分别如何移动 A P1向右、 P2向右 B P1向左、 P2向左 C P1向左、 P2不动 D P1向右、 P2不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 A浓度大于 B浓度,水分子向右流动的速率小于向左流动的速率,故 P1向右;使得 B浓度大于 1.5mol/L,即大于 C,水分子向右流动的速率小于向左流动的速率,故 P2向右;故选 A 考点:渗透作用的运用 点评:理解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8、及其运用 下图甲、乙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 、 、 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 271 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 SH )脱氢形成一个二硫健( SS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且乙中最多含有 20种甲 B乙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乙蛋白质热变性时肽键数不改变 D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量比原来少了 4 832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甲是氨基酸,乙是蛋白质,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组成生物体氨基酸的种类 20种,故 A正确; 乙中有三条肽链,故至少含有 3个氨基和 3个羧基; B错误; 热变性指空间结构改变,肽键
9、数没有改变, C正确; 减少的分子量 =脱去的水分子量 +二硫健数目 2 =( 271-3) 18+42=4832,故 D正确 考点:脱水缩合过程 点评:理解脱水缩合过程 分析下表,可推测 溶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本尼迪特试剂 甲 - - 乙 - - 甲、乙混合 注: “ ”显色, “ ”显色更深; “-”不显色。 A甲溶液含有淀粉 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 C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 D混合溶液不含淀粉 答案: C 试题分析:双缩脲试剂是鉴定蛋白质的,碘液用于鉴定淀粉,本尼迪特用于鉴定还原糖,故甲中有蛋白质;乙中有淀粉;甲、乙混合后既有淀粉又有蛋白质,且淀粉在淀粉酶(蛋白质)的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故选
10、C 考点:糖类、蛋白质的检测实验 点评:识记三大物质检测实验的原理 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内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全部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 B线粒体中 有少量的 DNA和核糖体 C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都有叶绿体 D叶绿体不只存在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 答案: B 试题分析: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大部分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还有少量在线粒体内膜上; A错误; 线粒体能合成蛋白质,故有少量核糖体,也有少量 DNA和 RNA, B正确; 蓝藻和光合细菌等没有叶绿体,但是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在细胞膜上进行,C错误;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故只存在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 D错误; 考点:
11、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 点评:识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功能 在乙图的哪个细胞器中不含有甲图所示的物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为磷脂,是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A为线粒体,有双层膜; B为内质网,单层膜; C为叶绿体,双层膜; D为中心体,无膜,故选 D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以及细胞器的结构 点评:识记细胞膜的成分以及细胞器的结构特点 下图表示最适宜温度下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 P点时叶肉细胞的生理活动只受温度的影响 B如果温度降低, P点上移 C如果植物缺镁, M点左移 D L点的移动与 CO2无关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 P
12、点光照强度为 0,故只进行细胞呼吸,除了受温度影响之外还有水分等, A错误; 温度降低,细胞呼吸降低,故 P点上移, B正确; 缺镁,叶绿体合成不足,光合作用减弱, M为光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等于细胞呼吸,温度不变,故细胞呼吸速率不变,故要提高光照强度来增强光合作用,即 M右移; C错误; L点为光饱和点所对应的光合作用强度,二氧化碳增多或者减少都会影响光合作用,故 D错误; 考点: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点评:理解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细胞呼吸与氧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0 A当氧气浓度为 a时,该器官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B曲线 也
13、可以表示酵母菌的需氧呼吸与氧浓度的关系 C当氧气浓度为 b时,该器官只进行需氧呼吸 D曲线 中该器官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曲线 I是厌氧呼吸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 III是需氧呼吸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 II是细胞呼吸随氧气浓度的变化; B错误; 当氧气浓度为 a时,由于不能判断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故不能判断该 器官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关系, A错误; 当氧气浓度为 b时,厌氧呼吸消失,故该器官只进行需氧呼吸, C正确; 需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D错误; 考点: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 点评: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特别是氧
14、气对细胞呼吸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学生要理解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随着氧气浓度的变化; 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溶胶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 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细胞溶胶 A B 线 粒体 C D 酵母菌 E F 葡萄糖 - - 丙酮酸 - - - - 氧 气 - - - 注: “+”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 “-”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 B、 D、 F B A试管中不会有 CO2产生 C会产生 CO2和 H2O 的试管只有 C D根据试管 B、 D、
15、F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的场所 答案: B 试题分析:需氧呼吸的场所及物质变化如下: 第一阶段:细胞溶胶,葡萄糖 酶 2 丙酮酸 +4 H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 2丙酮酸 +6H2O 酶 20 H +6CO2+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 24 H +6O2 酶 12H2O+ 大量能量 酵母菌厌氧呼吸场所及反应式:细胞溶胶,葡萄糖 酶 2CO2 + 2 酒精 +能量 故试管 A中无葡萄糖,不能进行细胞呼吸;不会有二氧化碳产生;选项 B正确; 试管 B中能进行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形成丙酮酸; A错误; 试管 C中能进行需氧呼吸的第二、三两个阶段;形成二氧化碳和水;
16、 试管 D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进 行氧化分解; 试管 E中能进行需氧呼吸全过程,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故选项 C错误 试管 F中无氧气,故只能进行厌氧呼吸。 考点: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场所、过程 点评:识记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场所和过程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来自于线粒体 B乳酸菌厌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还原为乳酸的同时产生 2个 ATP C生物体细胞呼吸的意义只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植物细胞在厌氧呼吸过程中没有 H的产生,释放的能量少 答案: A 试题分析:剧烈运动开始进行需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在线粒体中,故 A正确; 厌氧呼吸产生的 2个 ATP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浙江杭州 七校高二 期中 联考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