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包含金星的天体系统有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答案: C 试题分析:金星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而不属于河外星系。 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读 “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 ”,完成题。 【小题 1】图中能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 A B C D 【小题 2】白天云量增多时,会导致 A 减弱 B 减弱 C 增强 D 不变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图示大气热力作用的基本过程反映, 表示到达大气上
2、界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会被大气削弱,则 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了太阳辐射则发出地面辐射 ,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之后大气发出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 表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 【小题 2】阴天白天多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较少。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 难度不大,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掌握大气的热力作用的过程和对天气的影响分析即可。 有关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空气压的高低状况与近地面相同 B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 C高空气压高,
3、近地面气压低的地方,空气就会垂直下沉运动 D近地面气温较高的地方气压也较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热力环流中,高空气压高低状况与近地面相反, A错误;水平气流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 B正确;近地面为低压,反映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 C错误;近地面气温较高,则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及气压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热力环流图示中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及反映的气压高度即可判断。注意可结合画图分析。 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 1】南半球对应图中 处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小题 2】降雨较多的地区是
4、 A B C D 【小题 3】在 和 之间的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C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风带分布纬度位置, 位于低纬,南半球的低纬为东南信风。 【小题 2】结合四纬度的高低气压和风带分布判断, 为低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故降水量较多, 为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量较少, 为信风带,从较高纬度吹向较低纬度,气温升高,降水量较少。 【小题 3】 之间的风带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从 30的副热带高压吹向60的副极地低压带,气温降低,水蒸气易凝结,故降水量较多,故温和多雨。 考点
5、: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对气候的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适宜高一基 础性测试。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纬度的关系,并能结合气压带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判断对气候特征的影响。 读 “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题。 【小题 1】此时北半球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小题 2】此季节甲地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盛行西南风 C气候炎热干燥 D气候温和湿润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根据图示气压带的分布位置,赤道低压带完全位于赤道以北,故判断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 【小题 2】甲地位于 30-40之间,此时
6、甲地位于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故判断为高温少雨。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利用纬度位置判断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进而分析北半球的季节和对气候的影响。 读表 “某同学记录的北京春季某周天气状况 ”,完成题。 【小题 1】 2012年 7月 21日,北京出现的暴雨是由于 A高压过境 B气团过境 C冷锋过境 D暖锋过境 【小题 2】此段时间内,它给北京带来的影响有 利于污染清除 低温造成冻害 城市出现内涝 大风阻碍出行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影响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是受冷锋影响的天气实例。
7、【小题 2】此时为北京的盛夏季节,故不可能造成低温冻害。北京夏季的暴雨带来降温、也利于大气污染的清除,但可能导致城市内涝,故选 B项。 考点: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影响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我国的常见天气系统形成的天气实例,并能结合常见天气的主要影响分析即可,注意结合时间资料分析。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 1】 m地的风向是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小题 2】此时, m、 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A m地晴, n地有雨 B m地有雨, n地晴 C m、 n两地狂风大作 D m、 n两地同现大雾 答案:
8、【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由图中锋面示意图可判断此锋面为暖锋,而此区位于北半球,根据图示方向可判断 m 地风向应为西南风,即偏南风。 【小题 2】暖锋降水在锋前,锋后被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图中 m 地处于锋后, n地在锋前,故 m地晴, n地有雨。 考点:本题考查锋面气旋图示的判断。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冷锋、暖锋天气图示的判断,并能结合锋面系统两侧的雨区位置特征判断即可。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四地的气候类型中,位于 30 40大陆西岸的气候类型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 2】与北京的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9、 【小题 1】 B 【小题 2】 C 试题分析: 【小题 1】结合四图的气温、降水量分布信息判断,甲图最低月温在 0C 以上,降水均匀,故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 40-60的大陆西岸;乙图雨热不同期,故判断为地中海气候,分布于 30 40大陆西岸;丙图最低月温在0C以下,降水集中于夏季,故判断为温带季风,分布于大陆东岸;丁图最低月温在 0C以下,终年降水量较少,故判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温带大陆内部。 【小题 2】结合上题分析,北京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即丙图。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利用气温、降水量分布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规律,即以温定带,以水
10、定性。并能掌握我国主要城市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A沿海地区地下 水位下降 B高纬度地区粮食作物减产 C低纬度地区制冷能耗降低 D原有生态系统内的物种遭受重大损失 答案: D 试题分析:全球变暖引起冰川、雪盖面积缩小,部分冰川融化,故海平面上升;导致了全球各地降水量的变化,进而影响世界各地的生态环境,故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全球变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即可判断。 关于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A使水呈三态变化 B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C造成海平面下降 D促使能量转换和物质迁移 答案: D 试题分析:水循环促
11、进了陆地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和补充;塑造了各种流水作用的地貌形态;促使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迁移和转化,故 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即可判断。 读 “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回答题。 【小题 1】关于洋流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中低纬大洋西侧为寒流,东侧为暖流 D甲洋流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 【小题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 A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 B能使海洋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程度增加 C甲洋流沿岸温带海洋性气
12、候广布 D乙海区附近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试题分析: 【小题 1】直接图示的洋流分布模式判断,南半球由于受南极大陆影响,没有形成中高纬海区的副极地环流, A错误;北半球的中低纬副热带海区环流呈顺时针, B正确;中低纬环流大洋西侧为暖流,东侧为寒流, C错误;甲洋流为补偿流, D错误。 【小题 2】洋流使海洋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程度降低, B项错误; 甲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分布于大陆东岸,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大陆西岸, C错误;乙海区位于巴西东南部,没有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D错误;洋流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交换和输送, 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全球
13、洋流分布和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能结合图示的洋流分布提取有效信息,并能结合世界洋流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即可。 读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回答题。 【小题 1】图中序号所在位置属于外部圈层的有 A B C D 【小题 2】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正确表述是 A甲 重熔再生 B乙 变质作用 C丙 沉积作用 D丁 冷却凝固 【小题 3】主要由图中 M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 A维苏威火山 B东非大裂谷 C喜玛拉雅山 D长江三角洲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3】 D 试题分析: 【小题 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即图示的 部分。 表示岩石圈,属于内
14、部圈层。 【小题 2】地质循环的过程一般可结合生成的物质来判断地质作用,图示甲生成沉积岩,故判断为外力作用;乙生成变质岩,故判断为变质作用;丙生成岩浆岩,故判断为冷凝作用;丁生成岩浆,故判断为重熔再生。 【小题 3】图示 M生成沉积岩,故应判断属于外力作用,火山、东非大裂谷和喜马拉雅山脉都属于地壳运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而长三角属于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为外力作用的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地质循环和外部圈层结构。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差异,并能结合地质循环的过程,注意利用生成的物质来判断地质具体的 地质作用。 读 “四种地貌景观图 ”,回答题。 【小题 1】以
15、上四种地貌景观的形成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小题 2】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环境中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A B C D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B 试题分析: 【小题 1】根据图示的地貌景观判断: 为角峰,反映冰川侵蚀地貌; 图风蚀蘑菇,反映风力侵蚀作用; 为河口三角洲,属于流水沉积地貌; 为火山喷发,属于内力作用的结果。 【小题 2】丙图为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是西北干旱 半干旱地区最常见的地貌景观。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结合图示判断地貌景观,并能结合我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日
16、本当地时间 2011年 3月 11日 14时 46分,本州岛以东海域发生 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震后大量核污染水从遭到破坏的福岛核电站流入海洋。读图,完成题。 【小题 1】日本发生特大地震时,北京正值 A上午 B正午 C下午 D傍晚 【小题 2】核污染水大量流入海洋可能会造成 A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活动频繁 B本州岛东部沿海发生海啸 C日本暖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D北海道渔场渔业减产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试题分析: 【小题 1】日本当地时间即东九区区时 2011年 3月 11日 14时 46分,而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较东九区区时晚一个小时,故北京时间为 3月 1
17、1日 13时 46分,属于下午。 【小题 2】直接抓住题干信息,水污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地震、海啸和洋流都与水污染的危害无关,而水污染可能影响渔业生产,故选 D项。 考点:本题考查区时计算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区 时计算的基本规律:所求区时 =已知区时 +时差,东加西减。并结合水污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 读图,回答题。 【小题 1】图中如果 a、 b、 c、 d代表纬度,且 abcd,沿箭头方向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将向东南方向运动的是 A B C D 【小题 2】若该图表示大洋环流,其表示的海域是 A中低纬度北太平洋 B中高纬度北太平洋
18、 C中低纬度南印度洋 D中低纬度南大西洋 【小题 3】 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增温增湿 B增温减湿 C降温减湿 D降温增湿 【小题 4】若 a代表高空, d代表地面,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处气温高, 气温低 B 处气压高, 处气压低 C 处易形成阴雨 D 的风向最终大致与等压线平行 【小题 5】若此时表示的是白天,则: A 处是海洋, 处是陆地 B 处是郊区, 处是城市 C 处是沙地, 处是草地 D 处是山谷, 处是山地 【小题 6】若此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循环占水循环的数量最大 B人类影响最大的是 环节 C该循环是陆地内循环 D能促使陆地水得到更
19、新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4】 B 【小题 5】 C 【小题 6】 D 试题分析: 【小题 1】 a、 b、 c、 d代表纬度,且 abcd,故判断图示位于北半球,则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结合图示的物体运动方向,可画出其偏转后的运动方向即可判断。 【小题 2】画出全球大洋环流模式图,只有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呈顺时针,符合图示方向。 【小题 3】结合上题分析, - 的洋流为寒流,故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小题 4】若 a代表高空, d代表地面,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则 处 为热空气上升,而 处为冷空气下沉, 处气压比较,则高空气压始终低于近地
20、面,故 B项错误。 【小题 5】结合上题分析, 处为热空气上升,而 处为冷空气下沉,白天的海陆之间,陆地热空气上升,海洋冷空气下沉, A错误;城郊之间,始终城市盛行上升气流, B错误;白天的沙地和草地之间,沙地热空气上升,草地冷空气下沉, C项正确;白天的山峰和山谷之间,山峰热空气上升,山谷冷空气下沉, D错误。 【小题 6】若图示为水循环,则有水汽输送和径流环节,判断为海陆间循环,则通过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体得到不断的更新和补充, D项正确。 考点:本 题考查洋流、地转偏向力、热力环流和水循环等相关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但考点较多,解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掌握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方向的差异
21、; 能画出全球的洋流模式图进而判断洋流分布; 掌握热力环流的基本图示和气压高低的判断方法; 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类型和不同的水循环环节。 读 “某日昼夜半球示意图 ”和 “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 1)在图 13中用箭头画出太阳的直射光线。 ( 2)图 13表示的日期是 _(前后),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 _向其南北两侧递减,赤道上的昼夜 状况是 _。 ( 3)图 13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图 14中的 _位置(填序号),此日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开始向 _(方向)移动。 ( 4)太阳直射点从 向 位置移动过程中,北极圈内出现 _(极昼或极夜)现象,且其范围逐渐 _。 (
22、5)太阳直射点从 向 位置移动过程中,北京日出时间越来越 _,正午人影长度越来越 _。 答案:( 1)图略( 1分) ( 2) 12月 22日前后,南回归线,昼夜平分。 ( 3) ,北。 ( 4)极昼,扩大。 ( 5)晚,长。 试题分析 :( 1)阳光始终垂直于晨昏线。( 2)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3)结合上题分析,此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即 位置。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不断向北运动。( 4)图示从 向 位置移动过程,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北京市 东城区 上学 期末考试 地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