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14中高一4月月考理科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14中高一4月月考理科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14中高一4月月考理科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河北省衡水 14中高一 4月月考理科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与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形成无关的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答案: A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共同结果。引起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主要是因为地处内陆而形成的。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西电东送 ”三大通道中目前以输送火电为主的通道是 A北通道 B中通道 C南通道 D北通道和南通道 答案: A 南水北调对于北方地
2、区的有利影响是 有效利用水资源发电 促进经济发展 增加人均水资源拥有量 缓解工农业缺水 A B C D 答案: D 西气东输该工程建设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环境意义是 A缓解能源紧缺 B改善水体质量 C促进减排降污 D保证能源安全 答案: C 试题分析:注意环境意义,结合选项内容, AD项不属于环境意义,而西气东输对水体质量基本没有影响,由于西气东输利于改善我国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故能促进减排降污。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西气东输的主要地理意义等基本内容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不同的区域间存在 A显著的差
3、异性 B明显的连续性 C基本的相似性 D相同的特色 答案: A 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区域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其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为了加强三个经济地带的互补与合作,应从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劳动密集型 资金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A B C D 答案: B 产业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 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三次产业占国民收入的 比重 A B C D 答案: A 本题考查产业结构的表现。产业结
4、构指的是第一、二、三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第一产业是农业、畜牧业,第二产业是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的是广义的服务业。产业结构包括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比重及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的区域,据此完成下题。 若甲表示我国的东部地带,乙表示中西部地带,则沿箭头 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水源 资金 能源 技术 A B C D 答案: D 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以第二产业为主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 工业化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
5、主导力量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答案: C 南方乡村房屋斜顶大窗可能为适应: A夏季高温多雨 B夏季凉爽干燥 C冬季温暖少雨 D春秋凉爽干燥 答案: A 试题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湿热,乡村房屋斜顶大窗利于通风散热。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主要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基本特征,并结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分析即可。 读下列我国四个区域简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关于 两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性因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水源, 热量 B 土壤, 水源 C 热量, 土壤 D 热量, 水源 【小题 2】
6、 地区淡水养殖业发达的有利自然因素是 A地处水乡,河湖众多 B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C光热充足,土壤肥沃 D植被茂密,物种丰富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 性。区域之间的特征具有明显的 性。 A相对一致差异 B绝对一致相对一致 C差异整体 D地带非地带 答案: A 下列关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传统农业占绝对优势,工业化尚未起步 B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大 C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规模小 D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答案: C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
7、不同区域,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 1】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 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小题 2】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 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技术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A 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区表现为 A面状 B网络状 C点状 D岛状 答案: A 本题考查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通常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
8、现为岛状。就此而言,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 社会综合体。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具备的优势是 A资源和劳动力丰富 B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 C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 D科技力量雄厚 答案: A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区域的开放性。区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区域的开放性特征,便于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落后地区提高资金、技术和人才;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为经济发展地区提高资源、劳动力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区位优势:劳动力和资源。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我国正在实施的
9、西部大开发的省区中,不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A广西 B陕西 C重庆 D贵州 答案: A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的划分。按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将全国划分 为三大经济地带,即: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 13个省、市、自治区),中部地带(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内蒙古、安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 9 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带(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9个省、自治区)。广西属于东部经济地带。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影响
10、荒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C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已得到了遏制 D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环境无关 答案: B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的共同结果。引起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气候干旱。引起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全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受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形成洪涝灾害 D中纬度地区降水增加 答案: B 本题考查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
11、带来的影响。绿色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减少导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 “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于 2008年 11月在广州举行,其主题为 “城市森林 生态文明 ”。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 1】提出这一主题除了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外,还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下列属于城市森林带来的社会效益的是 A提供农林牧副产品 B为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 C减少空气污
12、染、降低温室效应 D净化饮用水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 【小题 2】为实现 “城市森林 生态文明 ”的目标,下列城市森林发展措施合理的是 A要多移植大树、古树进城 B要因地制宜合理搭配树种 C要多引种欧美等国家的优良树种 D为了体现美观,树种要整齐划一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我国下列地区及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 确的是 A黄土高原 盐渍化 B云贵高原 沙漠化 C江南丘陵 红漠化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石漠化 答案: C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植被破坏 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 降水强度大 ,多暴雨 A B C D 答案: B 如果亚马孙
13、雨林被毁,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大气中 C02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当地生态环境将可能恶化 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 B C D 答案: A 本题考查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绿色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热带雨林破坏导致全球变暖加剧。减少生物的多样性。能够使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所以本题选择 。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
14、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答案: D 关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B高科技成为推动区域增长的重要力量 C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形成 D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扩大 答案: D 关于湿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B湿地的共同特点是地表常年有水或经常有水 C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湿地类型多样 D我国的湿地仅分布在沿海和平原地区 答案: D 本题考查是湿地资源。湿地指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沼泽地等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的成片浅水区,还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米的水域。我国的湿地资源分
15、布广泛,从沿海到内陆,从北到南都有湿地的分布。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制约西部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答案: A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发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是因为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成本太高 C粮食生产过剩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 D 试题分析:停止围垦三江平原的沼泽地,体现保护湿地,保护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湿地保护。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环境保护等基本内容即可判断。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大量人口向西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经济因素 D社会
16、文化因素 答案: C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从政治上来说,这是宏观政策的具体表现。但主要还是经济因素,通过开发西部,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下列说法,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A草原发展畜牧业,载畜量越多越好 B黄土高原的植树造林,严禁砍伐 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D使用化肥、农药,促进农业高产、稳产 答案: C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
17、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选择 “东线先行 ”的主要原因是 A东线工程难度较小,且原有一定的江水北调基础 B东线工程大量抽取长江水,可减少长江下游的洪涝灾害 C东线工程可以根本改变华北地区缺水状况 D保证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答案: A 试题分析:东线工程可利用原京杭大运河,工程量较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 点评: 本题难度低,基础性强,学生只要掌握我国南水北调三线工程的基本概况等基础知识即可判断。注意区别三线工程的优缺点。 干旱是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总特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河北省 衡水 14 中高 月考 理科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