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安徽铜陵市第五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安徽铜陵市第五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安徽铜陵市第五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安徽铜陵市第五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 C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 D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来自于墨子 兼爱, 他的解释是:圣人要以治理天下为自己的事情,就不能不考察混乱所起的根源。我曾试着考察起源于何处,认为就是起源于人和人的不相爱。墨子主张兼爱,爱所有的人。所以答案:选 C。 A、 D是儒家思
2、想的主张,排除; B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思想 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 A彻底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 B促进人类自立、自主意识的形成 C使宗教宽 容主张被人们广泛接受 D使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所以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促进人类自立、自主意识的形成,答案:选。 考
3、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欧洲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表现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蒙娜丽莎 B十日谈 C最后的晚餐 D西斯廷圣母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西斯廷圣母是绘画作品,而十日谈文学作品,所以答案:选。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的成就 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我国古代思想家的言沦是( ) A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 B “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
4、 C “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 D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个性自由,人性解放,追求内心的需要,这与中国宋明理学的心学流派比较相似,所以答案:选 B。 A是朱熹的思想,排除; C是王夫之的思想,排除; D是荀子的思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运动 普罗塔哥拉 有学者说: “若就经济角度而言, 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 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 ”。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是( ) A确立君主立宪制 B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5、C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运动 D工业革命、文艺复兴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在经济方面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在思想方面启蒙运动的高潮在法国,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法国 马克思在评价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
6、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人类理性的光芒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宗教改革的影响。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同时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人自己同上帝直接对话,但是并 没有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而是创立新的宗教,比如路德教,加尔文教。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 马克思在评论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7、 ”这两个 “枷锁 ”分别是指( ) A天主教权威和专制王权 B天主教权威与马丁 路德宣扬的宗教思想 C宗教信仰与人文主义 D宗教信仰与科学精神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马丁 路德进行宗教革命挑战了天主教的权威,但是又形成了新的宗教,因此两个 “枷锁 ”分别是指天主教权威与马丁 路德宣扬的宗教思想。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 当代史学家西斯 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史中说: “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 ”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 A以理性主义为核心 B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C提出建
8、立民主与法制的主张 D揭露批判天主教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启蒙 运动与文艺复兴的不同。而不管是文艺复兴还是启蒙运动都在一定程度上批判天主教,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卢梭说: “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 ”这体现他主张( ) 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 C三权分立 D主权在民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
9、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 而只是 只要 也可以 这决不是 而只是 ” 可知,体现他主张主权在民,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 有学者认为 :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 17、 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 “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主要是因为( ) A动员了英国光荣革命的爆发 B使广大人民接受了信仰自由 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D直接促发了法 国大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但是并没有跳出的儒家思想的框架,依然属于儒家思想
10、的范畴;而欧洲的启蒙运动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中西启蒙思想比较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 6世纪至公元前 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 “轴心时代 ”(Axial Age), “人类意识 ”首次觉醒,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 A在此之前人类对自然世界缺乏了解 B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 C中国用大一统方式推进了思想的发展 D苏格拉底特别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 “公元前 6世纪至公元前 3世纪 ”可知,这是属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智者运动时期,题干中 “人类意识 ”
11、首次觉醒可以说是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运动 智者运动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思想比较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 A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的绘画作品,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舆论阵地,后改为新青年。这四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2、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中西方思想解放运动 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立法权应属于人民代表;行政权应集中于那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临时机构,而不是集中于常设的委员会;司法权则应独立于行政权之外。三者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 建立和谐
13、社会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我们现代中国的奋斗目标。下列哲学思想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 ) A社会契约论 建立法制社会 B文明每前进一步,社会对抗和不平等就加深一步 C “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 D生存权是人的最高的自然权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B 是说法有误,排除;政治的目的是为了稳定,排除 C;所谓生存权,那就是相当生活水准权,是指人们获得足够的食物、衣着、住房以维持相当的生活水准的权利,排除 D。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是人人守法,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答案:选 A。 考点:西方
14、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社会契约论 法国大革命初期一首流行歌谣唱道: “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 ”这种呼声化为图景就成了下图所示漫画,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 ( ) A平等 B自由 C人权 D博爱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把高个儿截短,把矮个儿拉长 “可知,它表达的政治理念是平等。所以答案:选。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平等 欧洲人曾有这样认识 “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 ”。下列各项与此相一致的是( ) A人人均为上帝的造物,人只受上帝的奴役 B永恒的上帝啊 !我为什么不能再变得年轻呢 C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
15、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 D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造物主那里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人类的一切都是来源于上帝,这就是认为人人均为上帝的造物,人只受上帝的奴役。所以答案:选 A。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运动 神统治着一切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深远影响,而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 “圣化 ”、 “矮化 ”、 “正统化 ”、 “神化 ”、 “僵化 ”、 “维新化 ”、 “丑化 ”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 “僵化 ”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
16、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 B董仲舒提倡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牵制国人思想 C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 “存天理,灭人欲 ”的政治说教者 D洋务派提倡 “中体西用 ”,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儒家思想发展了到了宋明时期,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 “存天理,灭人欲 ”的政治说教者,这就将孔子僵化了,所以答案:选 C。 A、 D不符题意排除; B是孔子正统化,神化,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
17、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材料讲的是荀子的性恶论,主张隆礼重法,这说明了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荀子 对 “情 ”和 “趣 ”的提倡成为明代后期诗文理论突出的现象之一。汤显祖说 “世民为情,情生诗歌 ”;袁宏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安徽 铜陵市 第五 中学 上期 第一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