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反馈检测: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带解析).doc
《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反馈检测: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反馈检测: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带解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 2反馈检测:第 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带解析) 选择题 近年以来,社会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 )。 A电影 B电报 C报刊 D电话 答案: C 现在有网友认为, “你的粉丝超过了 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 1 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 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 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 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 1 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 )。 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 C成为思想解放
2、的主要手段 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答案: A 伊朗门事件、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屡屡被曝光。这突出反映了 ( )。 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进程出现曲折 B政府完全处于公民的监督之下 C第三次科技革命负面影响增大 D报刊、网络和电视等媒介监督作用增强 答案: D 1909年发行的图画日报描绘了当时上海人看电影的情景。当时的票价还比较低,是普通民众可以接受的。以下叙述你认为没有正确反映当时情况的是 ( )。 A “电光影戏即电影,票价只卖二十文 ” B “活灵活现景物真,观众面露诧异情 ” C “交头接耳说紫禁,争看清帝丢皇位 ” D “电影初创寂无声,旁有吹吹打打人 ” 答案:
3、C 创刊于清咸丰年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 “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 ”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 ”, “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 ”。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 )。 A娱乐大众 B报道国内外大事 C宣传政治主张 D传播商业信息 答案: D 用 QQ聊天,用 E-mail发邮件、用 Blog(博客 )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表明 ( )。 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 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 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 C 美国许多青少年无休止地看电视,日益 “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年高 历史 人教版 必修 反馈 检测 16 大众传媒 变迁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