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6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目标导航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了解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变迁的有关史实。2.理解大众传媒发展变迁的原因,认识它们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讨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出现(1)19 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中国丛报和万国公报 。(2)自 19 世纪 70 年代起,出现了一些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2高潮(1)时间: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2)表现2时间 作用戊戌变法前后 维新派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辛亥革命
2、时期 革命派创办报刊,同维新派展开论战新文化运动时期 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3发展(1)20 世纪前期,中国共产党创办共产党 红色中华 新华日报 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作用。(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日报 红旗等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报刊的内容也较丰富。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思维点拨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内因(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报刊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2)近代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3)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
3、了报刊业的发展。图解识记 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作用二、影视事业的发展1电影事业(1)起步:1905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2)成熟: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3(3)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被搬上银幕,成为电影主题。(4)辉煌: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2电视事业(1)诞生:1958 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2)普及: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3)影响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量。在现代社会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
4、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思维点拨 电影媒介的特点(1)时效性不强。(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享受。(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易混易错 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事件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与文化娱乐生活。影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三、互联网的兴起1诞生:20 世纪 60 年代末。2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风靡全球,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3特点(1)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因此,被称为“第四媒介” 。(2)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还能模拟三维
5、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3)高度互动,双向传受。4影响(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方便。(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易混易错 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各种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4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主题 中国近现代传媒的变迁1报刊史料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操,遂致力于办报,藉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陈
6、玉申晚清报业史史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 18951898 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 120 种,其中 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姚福申中国编辑史史料解读两段史料分别分析了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史料一划线部分“西方列强的入侵”“外患之凭陵” ,说明了外部原因, “清廷之腐败”说明其内部原因;史料二划线部分则强调了报刊业与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提倡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2)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报刊
7、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示 (1)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2)近代报刊与社会政治斗争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助推了维新变法等政治运动的发展,维新变法等政治斗争借助报刊展开宣传,又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2影视史料 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吗? 1909 年大公报史料解读从划线部分信息“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和“1909 年”判断“开眼界”描述的媒5介。从划线部分信息“开眼界” “看欧美各国风土人情”归纳其 “比听戏强”的表现。问题思考史料中使人“开眼界”的是什么
8、?“比听戏强得多”的表现是什么?提示 电影。表现:可以直观感受各国风土人情,可以较快感受生活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人们的生活和文化需求。3互联网史料一 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史料二史料解读用夸张的比喻说明互联网发展迅速。漫画形象地说明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具有负面影响。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反映的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现象,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成本低廉;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
9、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2)结合史料二中的漫画分析网络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提示 网上信息量大,各种信息良莠并存,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淫秽色情、诈骗等负面信息便会乘机而入,影响社会,特别是对好奇心强而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影响。61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入侵由外国人创办的。“报” “刊”不分。中国近代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纸,也包括各种期刊。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因政治斗争需要而创办的。(2)影响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
10、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影响及应对之策(1)影响积极方面: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消极方面:网络不良信息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使不少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等。(2)应对之策顺应世界潮流。由于互联网具有极大的优势,我国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加快互联网技术在各个产业中的作用,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消除负面影响。针对网络的负面影响
11、,政府必须加强管理,使互联网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同时,社会、教师等要正确引导青少年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大众传媒的变迁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1以报道、记录、宣传、批判、形成舆论为内容的新闻事业的功能,是报刊业的主要任务,它对人们尤其是知识界的政治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维新派、革命派曾以报刊为阵地,大造变法或革命的舆论。后来,报刊上开始登载商业广告、娱乐信息,而且比重日益增大,但新闻报道仍被人们认为是报刊的主要特征。2影视是带有政治导向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消磨闲暇时光,7发散剩余能量,转换情绪,获得修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影视中夹带大量商业广
12、告,甚至出现电视商场的专题节目,引导人们消费。总之,影视对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大。3互联网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一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的出现,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完成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乐趣。1下表是 18951897 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可能对表中反映的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有( )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其中中国人自办报刊1895 7 31896 11 71897 49 45民族危机加剧刺激国人办报热情 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手段 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 推动了维新
13、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A B C D【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案 C解析 材料中的表格是反映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而非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材料是考查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的原因而非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的影响,而“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属于中国人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的影响,所以本题凡是含的选项均是错误的。2 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 ”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8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
14、展答案 C解析 题干中体现了秀才不出门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说明近代报纸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31907 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婉和抗争之声,仅八天申报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考点】报刊业走向繁荣【题点】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答案 B解析 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正是通过“报纸”宣传这个手段,所以这一现象足以表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
15、动力。4历史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如央视六套电影频道的官方网址是“” ,其中“m”为“movie”简写,那么“1905”的寓意是( )A这一年中国拍了第一部电影B这一年世界电影传入中国C这一年是世界电影诞生的年份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考点】影视事业的发展【题点】电影事业的发展答案 A解析 “movie”翻译为电影,1905 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电影定军山 ,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起步。5.如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 QQ 场景。那么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9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虽然快捷迅速,但费用较打电话要昂贵多了 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
16、地获取信息A BC D【考点】互联网的兴起【题点】互联网的兴起答案 B解析 互联网的费用低廉,所以排除含的选项。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类别 篇数 比例列强在中国 215 47.4%经济/财政/商务 87 19.2%总论(变法维新主张) 19 4.2%潘光哲开创“世界知识”的公共空间:时务报译稿研究引者注:时务报1896 年创刊于上海,1898 年停刊,梁启超任总主笔。材料二 时四方新学士子喜康、梁议论新颖,群相呼应,起而组织学会讨论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举其著者,如长沙之湘学会,时务学堂其他如算学会、农学会、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度 高中历史 第五 单元 中国 现代 社会生活 变迁 16 大众传媒 新人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5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