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浙江省湖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了 “领地国家 ”与 “税收国家 ”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 ”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大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对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 “领地国家 ”的是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周政治制度的理解与认识。从材料的信息 “一部分来自国王对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 ”来看, “领地国家 ”指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封地内
2、享有征收赋税和任免官吏的权利,但诸侯必须为周天子提供军赋和力役,由此分析可知 A符合题意。所以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针对下列情况,我国采取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 中国(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wh 2949kwh 10.9kwh A.没收官僚资本 B. 兴起 “大跃进 ”运动 C.土地改革 D.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阅读表格额获取信息的能力,表格中建国初期中国在钢产量与发电量上都与美国印度差距很大,也反映了建
3、国初期中国在重工业方面的落后,为此 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 D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计划 1960 年 11 月,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毛泽东直接组织和指导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进行调研。并在这期间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这些行动表明中共中央 A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 “左倾 ”错误 B为八字方针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 C放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速度 D坚持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4、阅读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题时注意 “1960年 11月 ”,联系已学知识及题干中所给的信息可知材料中的调查表明中共中央纠 正农村工作中的 “左倾 ”错误,解决人民公社中的问题,并不是放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速度。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八字方针 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拟定一个标题,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发展过程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图示一 “公私合营 ”说明的是过渡时期;图示二 “
5、研制汽车 ”说明的是一五计划;图示三 “大炼钢 ”反映的是大跃进。由此分析可知三幅图片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活动,有正确的探索,也有失误,因此 B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只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的表述, B属于对三幅图片的归纳概括,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经济建设与探索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演变来看,民国成立后 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握手逐渐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新时尚 革除历代官厅 “大人、老爷 ”等称呼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
6、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在称呼上逐渐采用平等的 “先生 ”“同志 ”代替了历代官厅 “大人、老爷 ”等称呼,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在大城市里婚俗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由此分析可知 的表述不合史实; 符合史实。故选 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社会习俗的变化 20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奢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报
7、纸和广播 B铁路与飞机 C电视和电影 D网络与漫画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解题时注意时间的限制 “20世纪初期 ”,材料中强调了文化尤其是口语的传播和趋同趋势,促成材料变化的主要媒介是电影和电视,因此 C符合题意。而铁路与飞机不涉及语言传播,而报纸是书面语,网络当时还没有出现,是在二十世纪的前期还未出现, B、 C、D三项都不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三角贸易 ”是 15到 19世纪西方殖民掠夺的一个重要方式。读右侧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航程 B贩运的主要是 A枪
8、支和工艺品 B香料和布匹 C黑人奴隶 D黄金和 白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航程 B 是从非洲到美洲的航程。由于美洲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美洲劳动力严重不足,于是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贩运的美洲为奴,因此 C 符合题意。 A 表述有误,枪支和工艺品主要是在欧洲交易; B表述不合史实,香料和布匹主要是在亚洲交易; D则是在美洲进行交易。故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三角贸易 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 “裙子经济 ”,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 的发展成反比。也就
9、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 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来源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抓住材料时期 “19世纪中期 ”。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社会生产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妇女走出家门,走进工厂参加劳动,为适应机器工业生产的需要 ,便于劳动,英国女性裤装和短裙流行起来,由此分析可知 A准确,而材料未涉及到女权、妇女解放、
10、殖民扩张等内容,故排除 BCD,本题的准确答案:为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由平民出身、从事贸易或其他资本主义冒险事业的人组成的中产阶级的相应发展。到 19世纪末,资产阶级政治家在西欧很多国家中担任最高领导职务,同贵族分享权力,因 为出身不 再能保证贵族对国家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垄断。富有的资产阶级花钱买地产,模仿贵族的 习惯和爱好,成了遍及欧洲各地的寻常的事。 ”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A资本主义国家人民获得了自由平等 B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工商业的发展使贵族阶层扩大 D世界经济格局逐
11、渐改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引文的大意为 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经济、政治实力增强,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而传统的贵族势力却相对削弱。 A、 C、 D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英国崛起的进程是从 16世纪开始的,直到 19世纪,每个世纪都有其突出特征,使近代英国的历史节奏好像是以世纪为单位: 16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变动首先迈步,推动着 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反过来又促进 18世纪的经济 “起飞 ”,带来社会的深刻变革,
12、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近代英国崛起的历程,似乎在验证着某种历史规律性。 大国衰落之鉴 根据材料,关于英国崛起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16世纪社会和经济 的变动 ”是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7世纪政治和思想改造 ”主要是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思想出现 “18世纪的经济 “起飞 ”是指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19世纪英国进入最辉煌时代 ”主要表现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英国的崛起的过程,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在 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发展,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思想出现, 18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英国获
13、得飞速发展, 19世纪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 世界工厂,由此分析可得出 符合史实,故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工业革命 英国的崛起 很久以来,糖在欧洲只是作为药用并被视为一种舶来奢侈品,直到美洲被发现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加工制糖,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由此推断在下表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呈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人均糖消费量(磅) 欧洲(除英国外) 英国 1680 1750 1800 0 85 1 90 1 98 4 10 18 A新航路开辟之初英国率先进行殖民掠夺活动 B圈地运动促使了英
14、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从而占据贸易优势 D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的生产力飞速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英国崛起的相关历史。表格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远远高出欧洲其他国家 ,这一差距在 18世纪下半叶又进一步扩大,而这一时期是英国最终确立海上殖民霸权的时期,由此分析可知 C项符合题意; A、 D两项时间不符, B与材料无关。故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的崛起 187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 100周年,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当时中国官员宁波海关文案李圭作为中图工商业的代表参加了这次博览
15、会。当时,李圭在博览会上最有可能见到的最新科技成就展品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两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成果,回顾已学知识可知汽车发明于 1885年;飞机出现于 1903年的美国,发明者是莱特兄弟;蒸汽机车发明于 1814年; 1876年贝尔试验电话机成功。据此本题 1876年的国际博览会, 两项应该还没有出现,故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两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成果想 阅读 “张一元 ”企业大事年表(部分),以下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时间 事件 1900年 安徽人张文卿于北京花市创办张玉元茶庄 1906年 在前门大栅栏开办第
16、二家茶店,始称 “张一元 ” 193040 年代 开始利用电台、电影等手段进行广告宣传 企业创办于 18世纪末 19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放松了 “民间办厂 ”的限制 在第二家茶店开业初期,经常有穿着改良的旗袍的女子和穿着西服的男子出入茶店 二十年代开始中国人自办的电台与商业活动密切相关,非常重视广告播报 “张一元 ”企业还可以通过商情类报刊进行广告宣传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通过 “张一元 ”企业的发展,考查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根据所学,第 项说法错误,企业创办于 19世纪末 20世纪初,当时清政府放松了 “民间办厂 ”的限制;第 项改良旗袍出现于 20世纪 20年代
17、后,西服是在鸦片战争后, 1906年改良旗袍还没有出现。 项符合所 学,故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初期的民族工业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是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词。以下关于我国古代城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西汉长安城东、西有 “市 ”九处 B唐朝前期长安城的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 C两宋时期城郊 “草市 ”已经十分普遍 D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清时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西汉都城长安城东、西有九市, A符合题意;宋朝时期,城市中坊
18、与市的界限被打破,而不是在唐朝, B不合史实;宋朝城郊和乡村的 “草市 ”更加普遍,且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CD均符合史实。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朝城市的发展 马克斯 韦伯说: “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 ”这一制度是 A世官制度 B察举制度 C九品正中制 D科举制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判断与理解。由材料 “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 ”“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
19、够的学养 ”等信息,可以判断是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隋唐科举考试一方面向所有人开放,凭真才实学参入到政权中来;另一方面避免了形成官僚特权阶层,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 20世纪 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省份 农会会员数 时间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西 山东 直隶 河南 1926年 6月 647,766 8144 38, 150 4120 1153 284 1342 270, 000 1927年 6月 700,000 8144 4, 517,140 2, 502, 600 382,
20、 617 284 360 245, 500 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利用表格材料的形式考查北伐战争的影响。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注意时间信息: 1926年 6月 -1927年 6月,由此可以判断题干中现象出现在大革命时期,由此可以直接排除 A、 C。再由地理范围信息:湖南、湖北、江西三地的农会会员数的大幅度提升,可以判断正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结果,且湖南、湖北、江西还是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因此 B符合题意,同时排除 D 项。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北伐战争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
21、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 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 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 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过渡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对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带来极大的破坏,材料 “革命失败以后 ”“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符合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
22、义革命发展的情况,毛泽东论述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故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美国记者谈到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 “ 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 ”他所说的 “统一 ”指的是 A国共两党正式组建联合政府 B蒋介石获释并重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从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关西安事变的史实。材料中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的评价,也就是要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影响。联系已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
23、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不是正式建立。 AD不合史实, B是次要的。故选 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西安事变的影响 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 A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依法治国理念的形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99年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浙江省 湖州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