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礼记中载: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代统治者提出了 “惟命于不常 ”(康诰)、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尚书)和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泰誓)等思想。殷周变革中天命观的发展实质上体现了 A政权神秘化色彩不断加强 B早期民主政治的特征 C对于天命神意的批判否定 D一定程度的理性色彩 答案: D 试题分析:殷人把神看成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万事求卜,盲目屈从于神。西周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视天命无常,认为只有治国有方才能承续天命,并赋予天以 “敬德保民 ”的道德属性,开始消解传统天命观
2、里所存在的非理性因素,使天命具有理性和德性的色彩。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下图所示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 19301936 年的货币供给(年终总量) 单位: 100万元 年份 银币 铜币 纸币 银行存款 总货币 1930 2200 287 7 956 3 3392 1 6836 1 1931 2271 281 4 896 9 3591 5 7040 8 1932: 2289 275 1 924 4 3880 8 7369 3 1933 2275 268 8 978 8 4290 6 7813 2 1934 1995 262 5 1108
3、9 4620 9 7987 3 1935 1703 256 2 1413 5 5460 1 8832 8 1936 1391 250 2438 6 6394 2 10473 8 A通货膨胀严重 B国内政局稳定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开展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301936 年中国处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币制改革等措施,导致银币供给量减少、纸币供给量、银行存款、总货币供给量增加。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 “拿
4、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 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 ”可见 “教训 ”是 A生产过剩,市场狭小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D片面发展重工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苏联的经济建设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毛泽东提倡关心群众生活,调整工人工资,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 和集体福利。所以吸取的教训是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论十大关系 中
5、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 “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 ”这里 “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 ”“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分别指 A个体经营、集体经济 B精耕细作、平均主义 C协作经营、按劳分配 D小农经济、共同劳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把握材料中的 “集体经济 ”、 “家庭经营 ”、 “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即可判断本题主要涉及农业的经营方式,选择 A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
6、经济体制改革 下表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 “一五 ”到 “十二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编: “一五 ”( 1953 1957年) 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 ”( 1958 1962年) 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 ”( 1981 1985年)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 ”( 1991 1995年) 小平南方谈话 改革潮涌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 “一五 ”计划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B “二五 ”期间工业生产大倒退 C “六五 ”期间深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八五 ”期间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53 1957年的一五计划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A项错误;1958-19
7、62年大跃进期间追求工业生产的高速度, B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1984年, C项不符合史实;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D项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面对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 在城邦危机时代, “泛希腊主义 ”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
8、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 “城邦动物 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 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该材料 A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 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C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矛盾重重 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的关键信息是 “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 ”,说明希腊人认同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这是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思想根源。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9、以下为有关人与神关系的三段资料。 资料一:世人因为神赐的灵魂,才能领略神创造的世界;人的全部生命经历都需通过信仰的解释,才能显示意义。资料二:人无法自己挣得拯救,上帝自动将拯救赐予信仰他的人;人只有对上帝负责,才能自由体验上帝的恩宠。资料三:个人是独特、理性和有创造性的;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神赐,但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特长才是对神的最高尊崇。 这三段资料分别来自不同时期的作者,他们依次是 A人文主义者、中世纪基督徒、路德教徒 B中世纪基督徒、路德教徒、人文主义者 C路德教徒、中世纪基督徒、人文主义者 D路德教徒、人文主义者、中世纪基 督徒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10、,材料一强调教会在人生命和信仰中的重要性,显然这出自中世纪基督徒之手;材料二主张 “信仰即可得救 ”和自由解读圣经,这应该是路德教徒的观点;材料三中强调 “理性 ”和个性解放,应该是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主张,所以答案:选 B, A 、 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某一时期中,学者强调分析与研究,在探讨不同因素对制度发展的影响时,还努力找出这些影响背后的 规律和因果关系。这最可能是那个时期学者思考的方向? A中古时期 B文艺复兴时期 C宗教改革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答案: D 试题分析:启蒙
11、运动倡导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建立资产阶级 “理性王国 ”,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故选 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 美国 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 “ 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 3/5。 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 3年内以及此后每 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 ”宪法中关于人口统计的规定 A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改选众议员每十年进行 C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 D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 1787年宪法的内容。从材料信息中看,关
12、于选举人口的规定是南北妥协的产物,有利于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故选 D。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 学者钱乘旦在其著作中说,在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体系下,世界近现代史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其中, “在这个阶段上,社会进入全方位变化: 经济上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官僚化;社会方面的世俗化、城市化;文化方面的商业化、大众化 ” 。下列现象发生在作者所说的 “这个阶段上 ”的是 A光荣革命、人权宣言、费城制宪会议 B奥斯曼帝国扩张、印度莫卧儿王朝建立、中国满清入关 C宪章运动、社会主义运动、 1832年议会改革 D工业生产比例降低、主权概念正
13、在发生变化、妇女地位大大提高 答案: C 试题分析:作者所说的这几个阶段都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光荣革命、人权宣言、费城制宪会议等重要事件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奥斯曼帝国扩张、印度莫卧儿王朝建立、中国满清入关等事件和材料中的几个变化无关;工业生产比例降低、主权概念正在发生变化、妇女地位大大提高等现象的发生是在当代。因此 A、 B、 D均错。宪章运动、社会主义运动、 1832年议会改革等重要事件发生在工业革命后,人类进入到工业社会。故选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关于漫画所反映的对外政策,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批评意见,认为 它 “开了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
14、先例 ”。批评者的理由是 A无视欧共体力量的壮 B主观上排斥东欧国家加入 C公开叫嚣遏制共产主义 D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答案: D 试题分析: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该题的漫画反映了美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批评者认为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 “开了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先例 ”,理由是美国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下表为 20世纪 90年代初期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表。下列选项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单位: 100亿美元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出口 进口
15、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世界 353 355 376 378 375 370 发达国家 250 259 265 270 256 253 71% 73% 70% 71% 68% 68% 发展中国家 103 96 111 108 119 117 29% 27% 30% 29% 32% 32% A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B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的大趋势 C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D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贸易中获得双赢 答案: A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表格可以看出, 1991-1993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重分别为 70%、 30%,反
16、映了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B、 C、 D项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 联合起来 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 包围城市 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 1930.5.24) 这说明当时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B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材料反
17、映的是反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主张 “城市中心论 ”,说明当时中共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存在分歧。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 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 “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 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阶级(注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己经成熟了。 ”陈独秀这是在解释和宣传 A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针 C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党纲 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的三大政策 答案: A 试题分析:陈独秀是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看到了在当时的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主张应联合资产阶
18、级进行革命斗争,这是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 B是 1923年中共三大的内容; C是中共一大; D出自1924年国民党一大,从时间上也可以排除 B、 C、 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 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 B以 “孝道 ”治天下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材料可知:西周重视血缘分封原则选拔人
19、才,有无姓氏是区分贵族和平民的标志之一;随着战国时期选才标准逐渐转向以军功爵、才能为主的郡县制,平民也可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姓氏也不再成为区分等级高低的标志了,所以战国时,平民也可以有姓氏。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中国自古就有重视水利工程建设的优良传统。下列对下图所示水利工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最初起到了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的作用 B促进了秦国农业发展,使东方六国难以抗衡 C第一次沟通了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 D加快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政府管辖的进程 答案: B 试题分析:观察图片,该水利工程位于岷江,可以判断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都江堰
20、兼具有防洪和灌溉功能,一方面减轻了岷江两岸的水害,同时也灌溉了成都平原的广大田地,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农业的特点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 “天人三策 ”,提出 “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 ”的建议。其 “养士 ”的主要目的是 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 “通经致用 ”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 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西汉时期,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他建议兴办太学,用儒学经典教育青年子弟,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以巩
21、固政治上的统一。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 “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唐代的公开竞选 ,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这表明汉唐选官制度 A适应了阶层关系变动 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C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 ”强调了汉唐选官制度共同点是都打破了原有的选官范围,适应了社会发展阶级变
22、动的需要,答案:选 C, A、 B、 D三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 “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 ”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 调参与、改善社会。这种社会变迁是指 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故太平道要救济生民 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故道教重视立功 C宋代庶民社会崛起,故道教强调入世苦行 D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故道教强
23、调入世苦行,参与、改善社会。 C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右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地区 价格 江苏 米谷每石中价 1.51.6两白银 湖广 米每石 1.42两白银 江西 米每仓石 1.52.3两白银 山西(部分地区) 米麦每石 1.52两白银 山东(兖州、泰安) 粟米每仓石 1.41.8两白银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 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 C. 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 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表分析能力。从表格可以看出全国各地米谷价格相差不大,体现各地商业信息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西省 南昌市 第二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第三次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