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西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西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西省六校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西省六校高三 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元史选举志一记载 :“(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 以为: 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败鬻以为工匠商贾。 ”另据谢枋得叠山集记载: “当时社会阶层的划分有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的说法。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 A重视科举制度 B文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C有明显的等级划分 D工商业经济发展较快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 “士无如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败鬻以为工匠商贾
2、 ”“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可以得出文人地位低下。从材料 “贡举法废,士无如仕之阶 ”可知 A项不符合题意; C项只体现了第二则材料的意思; D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元代儒家地位 一位西方的的外交官说: “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作出消极反应的运动。它太有用了,因此 不会消失。 ”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A改变了超级大国控制世界局面 B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宗旨 C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发展 D积极帮助亚非国家获得 “独立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
3、不结盟运动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不结盟运动的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和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 “冷战 ”,实行全面裁军,销毁核武器。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不结盟运动 他的画重视色彩和主观感情,喜欢激动人心的事件作题材。他所画的形象色彩饱满热烈,有强烈的音乐感,能表现出一种诗意的美。这位画家是指 A德拉克洛瓦 B米勒 C梵高 D毕加索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对基础知识准确识记能力,比较容易。根据所学知识,绘画注重色彩和主观感情的是德拉克洛瓦。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
4、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德拉克洛瓦 和解是一个进程,是各方在共同努力下,创造性地实现冲突的转换。著名和平学家约翰 保罗 莱德里奇( JohnPaulLederach)认为:和平、真相 、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中日关系最重要的基础是 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 D日本政府追随美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 1972 年中日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指出 :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 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 ,表示深刻的反省。这是中日双方和解最重要的基础。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5、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关系正常化 “达尔文将物竞天择说应用到了物种的变异上,并且掌握了足够的证据说服了全球的科学家,因此他取得了成功。 ”下列有关达尔文进化论的评述正确的是 继承发展了普朗克早期进化论思想 揭示了自然界进化的基本规则 论证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 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万物说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可知,拉马克提出了早期生物进化论思想,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当时并没有延伸到人类社会领域, 不选。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 进化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 1954年 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问中国时表示:
6、 “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很坦率地讲,我们对大国是很恐惧的。但是周恩来访问缅甸以后,大大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 ”缅甸消除恐惧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中国 A奉行 “一边倒 ”政策 B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 C倡导多边外交新模式 D提出 “和平共处 ”原则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史料信息获取与解读能力。根据信息 “1954年 ”“缅甸 ”“消除了缅甸人这种恐惧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缅会谈,其余三项在时间上明显与材料提供时间不符,故选 D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陈衡哲在西
7、洋史中谈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曾说 “这个革命兼有宗教、政治及社会的性质 ”,并用如下图表来说明。下列图表中空缺部分应该是 A 马丁路德教 君主专制 贵族社会 B 清教 君主专制 贵族社会 C 加尔文教 贵族社会 君主专制 D 清教 新贵族政治 君主专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教与清教是对立冲突的,排除 AC 两项;议会政治与君主专制是对立。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下图是某纪念馆的标识,下列文献最适合选入该馆展示的是 北大西洋公约 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勃
8、列日涅夫手稿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图片信息 “冷 战纪念馆 ”可知这是关于冷战专题的纪念馆,选项中属于冷战内容的是北大西洋公约和勃列日涅夫手稿。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格局的内容 唐人孙樵在读开元杂报一文, “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其略曰: 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皇帝自东封还,赏赐有差;某日,宰相与百僚廷争一刻罢 ”;宋人赵升朝野类要记载, “朝报 每日由门下后省编定,请给事判报,方行下都进奏院报行天下 ”。从材料可知,下列属于我国古代报纸功能的是 记 录皇
9、帝的言行 记录朝廷的事务 发布中央信息 反映地方民情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我国古代报纸功能的是记录皇帝的言行、记录朝廷的事务、发布中央信息。所以答案:选 D。 考点:史学理论与常识 史料 中国古代的报纸 历史学家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 “(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中的 “
10、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 ”、 “贫民失望 ”与 “行为的凶暴 ”,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是一场代表贫民利益的暴力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次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 方镇中说: “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 !”黄宗羲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度 B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 C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 D设方镇以克服郡县制度的弊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11、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黄宗羲提出 “复方镇 ”,把中央权利下放到方镇,这样可以既限制膨胀的君权,又可以防止割据之害。 AC 两项材料无从体现, D概括不全面,因此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黄宗羲 从下列考古发掘的唐三彩的图片中,可研究唐朝哪些历史主题? 图片一 唐三彩胡人牵骆驼俑 图片二 唐三彩女立俑 唐朝国运昌盛,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对外开放,民族团结 唐朝具有高超的瓷器工艺水平和造型制作水平 唐代女性以丰腴为美,较为开放 唐代厚葬之风比较盛行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图片信息的获取能力。从图片可以获得
12、的信息:两幅唐三彩图片反映当时唐朝政治经济的繁荣和对外交流的频繁;也体现了唐朝瓷器工艺水平;大量的唐三彩的考古发现说明了唐代厚葬之风比较盛行。从两幅图片体现不出唐代女性较为开放。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唐代制瓷业的发展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给地球带来了更大的战争威胁,甚至是全球毁灭的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有人问爱因斯坦 :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使用什么武器 他的回答是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 材料二 冷战时期,美国
13、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进行核军备竞赛,在战争边缘保持恐怖平衡,其他国家的核冲动大多被压抑。苏联解体后,美国突显单极优势,近来更以单边主义政策谋求绝对安全,甚至不惜颠覆别国政权,由此引起与其敌对的国家的恐慌,导致核武器成为这些国家的 “必需品 ” (以上材料 均据互联网整理) 请回答: ( 1)有人说是原子弹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你怎么看 爱因斯坦说 “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 7分) ( 2) “恐怖平衡 ”是如何打破的 对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何影响 ( 8分) 答案: ( 1)观点一:同意。原因: 1945年 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分别投下原子弹,迫使日本于 8
14、月 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观点二:不同意。原因:原子弹对于二战的结束只是起了一个加速的作用,从根本上来说,随着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反法西斯力量不断壮大,并最终决定了二战的 结果。含义:核武器将毁灭人类文明。( 7分) ( 2)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平衡被打破。影响:两极格局瓦解后,使两极格局下掩盖的民族、宗教、地区等矛盾公开化,局部和地区的冲突激化;美国企图独霸全球,推行单边主义,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进一步加剧了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敌对国家政权的颠覆政策,使受威胁国家纷纷寻求 “拥核 ”以自保,使核武器逐步扩散。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
15、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8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 ,从观点一:同意与观点二:不同意,可任选取一种观点 ,结合二战结束的有关史实分析回答。爱因斯坦所言暗示核战必然将人类打回蛮荒,会毁灭人类文明。 (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恐怖平衡 ”是指美苏两极对峙和核威胁 ,随着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结束 ,平衡被打破。恐怖平衡 ”被打破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影响,可以结合两极格局结束后国际局势的变化分析说明。 考点:选考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两极格局 ( 15分) 【近代
16、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师 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读与南北美洲诸华商书,谓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援引今古,洒洒万言。 长素以为 “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 ”。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之耶?即如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 近观日本,立宪之始,虽徒以口舌成之,而攘夷倒幕之师在其前矣。使前日无此血战,则后之立宪亦不能成,故知流血成河,死人如麻,立宪所无可幸免者。 公理 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7、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材料三 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 睹其祸害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 1)上述三则材料对待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认识均借鉴了东西列强的做法,指出其中的不同之处。( 9分)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革命设想。( 6分) 答案: ( 1)康有为主张效仿列强通过立宪法,开国会,实行权力制衡,建立起近代资产 阶级的民主政治; 章太炎认为列强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强国目标的,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主共和; 孙中山通过列强革命后的弊端认为必须
18、要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同时进行。( 9分) ( 2)分析:孙中山的革命设想集中体现在三民主义中,政治革命的根本是建立民国,社会革命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愿望,但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6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比较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效仿列强通过立宪法,开国会 ,实行权力制衡,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章太炎认为列强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强国目标的,主张通过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主共和;孙中山通过列强革命后的弊端认为必须要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同时进行。 ( 2)本题主要考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西省 六校高三 联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