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省济南一中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山东省济南一中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山东省济南一中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山东省济南一中等四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马克斯 韦伯等指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 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任何官僚组织 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 ”、 “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负责政令的草拟、审核、执行,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同时皇帝一定
2、程度上也要考虑和尊重其活动规范和制度。故选 B。 C、 D两项都是皇权加强的表现,对皇权起不到任何制约; A项是秦朝时期实行的中央官制,没有体现出君主对制度的尊重。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1961年不结盟运动在其宣言中说: “我们一开始就 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这一运动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96
3、1年刚获得民族独立,不愿卷入美苏争霸的亚非拉民族国家掀起了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政治力量的多极化发展。故选 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后汉书有载:(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C当时已有铁犁牛耕 D当时农作物种类较多 答案: D 试题分析
4、:依据材料中的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 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反映了当时已有铁犁牛耕,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 “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 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项则无法得出。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 南宋岁时广记 售农用中记载: “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 ”上述材料表明 A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 B宋代定期举行的草市比较繁华 C宋代草市已 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宋代草市受到
5、政府的严格管理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 ”、 “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 ”,反映了宋代定期举行的草市比较繁华,故选 B。中国古代的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 A排除;唐代草市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故 C错误; 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宋代草市的发展 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 麦迪森测算,在 1700 1820年间,中国的 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 GDP中所占的比重从 23.1%提高到 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 GDP在世界 GDP中所占比重仅从 23.3 01提高到 26.6%,令人疑惑的是中
6、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 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清朝时期中国的 GDP在世界中占的比重获得大幅提高,但并没有实现工业化;同期的欧洲进行了工业革命, GDP的增长幅度落后于中国。结合所学知识,清朝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其经济形态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形成中国近代的落后局面。故 说法正确; 说法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自然经济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
7、史中说: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 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上狂热的 “黄金梦 ”;传播天主教;封建国家的支持;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提高;地圆学说的盛行等,这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故选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
8、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 ”和 “向外 ”。 “向下 ”是指挖煤, “向外 ”是指 A 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黑奴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的原因,材料中的 “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 ”,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在 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拥有最广阔的海外市场,这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故 “向外 ”指的是 A。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原因 张謇说过 “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 “天地之大德日生 ”。因此,他把纱厂的名字叫为 “大生 ”。
9、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发展民族工业 B应 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 “天地之大德日生 ”,可以看出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注重民生。故从中可以看出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故选 C。其他三项说法错误。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兴起 图中 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主要使用的能源是 A电力 B石油 C煤 D核能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的 a处是 19世纪上半期; b处是 20世纪上半期。依据所学知识,19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完成,蒸汽动力的使用促进了煤的
10、开采; 20世纪上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石油的开采。故选 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列宁曾讲过: “我们用 强攻 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 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尝试 ”的特点是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依据所学知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是由于其不适应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破坏了工农联盟,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
11、;故选 D。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在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 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中反映了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提高关税,目的是限制进口,转嫁危机。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结果加重了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故排除A、 C、 D;选 B。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933
12、 年经济危机 下图是 20世纪 30年代美国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 Work Pays America)。它反映了政府 A大规模直接救济 B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中宣传画的内容是 “美国提供工作 ”,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中举办公共工程可提供就业机会,缓解失业压力,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故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局势出现多极化趋势,下列各新兴力量重大事件不能影响这一趋势的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B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13、C中国 “一五 ”计划完成 D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腾飞,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世界出现多极化的趋势;中国 “一五 ”计划的完成是 1957年,故与题干不符。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D有较大的自 治管理权和行
14、政主权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三者都在在坚持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的前提下,民族自治区是对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经济特区是在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特别行政区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可以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故选 C。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古今奇观第二十一卷老门生三世报恩中说: “如今是个科目的世界,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 ”这反映了当时 A否定科举制的作用 B科举考试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科举考试限制了儒学的发展 D科举考试成为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 答案
15、: D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假如孔夫子不得科第,谁说他胸中才学 ”反映了科举考试能体现一个人的才学。故排除 A,选 D。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项说法错误;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儒家经典,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故 C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A注重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材料中的 “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体现了罗马法反对仅仅因为怀疑而没有证据,就惩罚
16、一个人;故选 A。 B、 C、 D三项说法均与材料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 罗马法的特点 英国政治制度史: “1689 年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 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 1 692年下院提出任职法案,先是被上院否决,次年又被威廉三世否决。 ”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此时的英国国王拥有立法否决权 B此时的英国国王违反了英国关于限制王权的法律 C此时的英国上院具有立法否决权 D此时的英国下院拥有立法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议会行使立法权,同时限制了王权,但此时国王并不是 “统而不治
17、 ”;材料反映了国王否决了议会的提案,体现了此时的国王拥有立法否决权,是依据法律行使自己的权力 。故 B错误。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 “它 ”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
18、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 ”。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 1870年前后,多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外国宗教多行恶事;这体现了中国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故选 B。结合所学 知识,在南京条约的附件中,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故 A、 C都不属于 “1870年 ”这个时代;太平天国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东省 济南 中等 四校高三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