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说苑 立节篇中记载,(战国后期)楚国白公胜作乱,申鸣为楚王率军而战,当白公胜虏其父作要挟时,申鸣说: “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 ”材料实质上说明了 A诸侯严格履行分封义务 B宗法制度陷于崩溃 C君王政治地位提升 D纲常伦理观念遭到摒弃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描述的是战国后期,申鸣为楚王征伐作乱的白公胜,即使亲人被作为人质,仍然坚持为王效力,做君的忠臣,说明此时期,君王的政治地位提升。故选 C。 A项错误,战国时期
2、分封制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下级叛乱经常发生; B项错误,宗法制是以血缘为基础的家族等级关系; D项错误,材料并非认为纲常伦理遭到摈弃,而是在忠君方面胜过了尽孝。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战国后期君主地位的提高 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以下论点中相对客观的是 A杜亚泉: “(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 ,济西洋文明之穷。 ” B新青年: “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 ” C陈独秀: “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 D李大钊: “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 答案: D 试题
3、分析:抓住 “相对客观 ”的限定,逐项分析。 A 项盲目自大,认为中国的文明优于西 方文明,排除; B项全面肯定西方文明,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片面性,排除; C项认为西方文化 与中国文化是截然相反而不相容的,故排除; D 项主张取西方文明之长,弥补中国文明之不足,说法相对客观,符合题意。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保罗 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文中说: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现实,总的来说它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在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一个类
4、似的机制。 ”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 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 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D加快推 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 “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 ”“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一个类似的机制 ”等,可以看出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加强全球合作尤其是政治合作是必要的。故选 C。 AB项错误,材料主要交代的是各国和国际对市场的干预的问题,而并非主要说明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存在和它的利和弊; D项错误,材料只是要求干预经济,并未提出政治一体化的问题。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5、趋势 全球化与各国的政治合作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 “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 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 ”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社会主义苏联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抢占世界市场 D经济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进行激烈的经济贸易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中的强调的是 “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 ”“
6、 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 ”,故日本制度大举侵华的外交政策的背景是 29年经济危机使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激烈的经济贸易战 ”,也想着建立自己的同盟。故选 D。 A项错误,区域集团化是在 20世纪 50年代后出现的; B项错误,根据材料无法体现; C项错误,与史实不符,苏联是逐渐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 考点: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933 年的经济危机 约翰 密尔认为,代议制民主政治下, “它 ”的第一个职能是: “ 谴责 那些该受责备的行为,并且,如果组成政府的人员滥用职权,或者履行责任的方式同国民的明显舆论相冲突,就将他们撤职,并明白地或事实上任命
7、其后继人。 ”这里的 “它 ”是指 A议会 B法院 C内阁 D总统 答案: A 试题分析:代议制民主政治下,一般来说,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美国例外),国家元首或行政首脑由议会间接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当这些国家公职人员渎职时,议会有权将其撤职重新进行选举。故选 A。 B项主导的是司法事务; C项是材料中的行政机构; D项负责行政权。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近代西方政体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地抱怨说,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 ”直接导致这种质疑一切局面出现的人物可能是 A古希腊时期的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C
8、雅典奴隶制民主时期的政治家 D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对教会和神学质疑的思想家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崇尚理性和科学,主张构建理性王国。故选 D项。 A项研究的中心是人与社会,且基督教是在公元 1世纪出现的,因此 C项也错误,时间不符; B项宣扬的是人文主义 ,强调个性的解放,尚未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十二铜表法规定: “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该规定反映了 A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B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古罗马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D古罗马对商品交换活动的
9、严格限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出卖人即使将货物交付买者,如果买受人没有提供担保或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则所有权并不转移。这明显是在保障出卖人的财产权,是保护公民财产权的体现。故本题选 B项。 A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材料并未涉及到维护贵族利益的问题; CD项材料无法体现,且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十二铜表法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 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 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农民经营土
10、地的自主权扩大 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毛泽东时期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邓小平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集体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分散经营,故 B正确。两者都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二者都不是反映农业的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因此 ACD项错误。 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
11、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梁漱溟支持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赞同学生表达爱国热情,但对于使用暴力破坏法治的做法表示反对。联系各选项, A项符合题意。 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CD项说法明细错误。 考点:五 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五四运动 清朝嘉庆道光时期,士商相混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当时的历史文献中, “绅商 ”或 “儒商 ”这样的词汇使用频率很高。绅商这个群体,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成为很多大、中城市乃至部分乡镇最有
12、权势的在野阶层。这一现象 A说明传统的四民观念已经解体 B体现了封建国家放弃了传统的 “重农抑商 ”政策 C是当时中国社会内部经济积累和历史转型的结果 D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表现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绅商的出现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一些拥有一定的政治地位的人也从事经商活动,这属于新的社会阶层,是当时中国社会内部经济积累和历史转型的结果。故选 C。 AB项错误,清朝时期从总体上看依然是重农抑商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四民观念依然是主要的观念; D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主要是表现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 考点:清朝商业的发展 绅商群体的出现 明代晚期,在商品
13、经济浸润下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 “义利观 ”发生变化。李贽肯定 “私欲 ”,有些思想家提出 “义利双行 ”,传统 “义利观 ”的变化说明 A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B社会风气的败坏 C新经济因素的发展壮大 D人的主体意识强化和对人的主体性肯定 答案: D 试题分析:传统义利观是君子重于义,小人重于利,这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义利观发生了变化,逐渐的强调人的主体意识。故选 D。 A项错误,儒家思想依然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社会风气的问题; C项错误,与事实不符,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刚刚诞生,发展极其缓慢。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义利
14、观的变化 唐朝的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 “秦有天下,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柳宗元写作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主要在于 A指责唐玄宗实行暴政 B认为郡县制比 “封建 ”制进步 C揭露藩镇割据威胁国家统一 D主张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中心句是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 “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这是在暗指唐代中期以后藩镇割据的局面威胁到国家的统一。故选 C。 A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郡县制的益处,并非指责皇帝的暴政; B项中的分封制材料并未体现; D项加强君主专制的思想材料未体现。 考点
15、: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 综合题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十年后( 1982年),当年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回忆道: “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第三,日本的安全保障 对日本来说,不仅依靠日美安保条约还 要与中国结成友好关系。如中日美三国形成等边三角形关系的话,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日本与中团建立正常国家关系,比在亚洲建立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 【日】毛里和子中日关系:从战后走向新时代 材料二 在二战结束 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
16、,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 日本众议员 1995年 6月 9日终战决议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 识,说明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大意义。( 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终战决议。( 9分) 答案:( 1)意义:结束了中日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 有利于日本乃至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有利于中国赢得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进行经济建设( 6分) ( 2)评析:决议中没有 “谢罪 ”、 “道歉 ”等字样,说明没有认罪的诚意。决议“种种行为 ”和 “受难者 ”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
17、否认对外侵略的历史;日本以侵略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观为对历史进行歪曲和辩解。( 9分,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信息 “如不解决中日关系,就不可能有日本的稳定, 远东的和平就能实现 更能成为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2) 注意分析材料,日本众议员 1995年 6月 9日的这份终战决议没有 “谢罪 ”、 “道歉 ”、 “发动侵略战争 ”等字样,说明没有认罪的诚意和否认日本对外侵略 的历史;决议 “种种行为 ”和 “受难者 ”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这些从一个侧面日本以侵略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观为被歪曲的历史辩解。 考点: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8、中日关系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 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 1776年) 材料二 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益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条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 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高三下 学期 二模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