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6抗日战争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6抗日战争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6抗日战争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4.16抗日战争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 “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 ”“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 ”“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 ”“中国红军万岁! ”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应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 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中共呼吁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关键信息:西北小山村、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九一八事变前后,国共内战, A项排除; BD项是全面抗日时期,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前后,中共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已初步建立, C项
2、正确。 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点评: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是最恰当、最符合题意的选项,须细致的区分与排除。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 “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 D 试题分析:从材料描绘地点: “晋西、东海海岸、黄河畔、长城边 ”可以判断是在华北地带,百团大战发生地点是在华北, D项正确; AB是正面战场战役,分别是在平津、上海地区,与题意不符,而 C项是解放战争时期, ABC项排除。 考
3、点:抗日战争的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过程中的重大战役的准确理解。 毛泽东在 1938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面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 ”在此,毛泽东( ) A认为政府的错 误导致此阶段伤亡过大 B肯定全民族抗战功绩以鼓舞全国士气 C充分肯定抗战以来敌后战场的功绩 D认为抗战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据材料时间 1938年判定 D错误;材料不能表明 A项中的毛泽东的观点;材料主要讲的是正面战场的状况, C错误;从材料 “都做了英勇的奋战 ”“实现
4、了伟大的团结 ”可以看出毛泽东是持肯定态度的。故正确答案:为 B。 考点:抗日战争的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对抗日战争的过程及阶段特征的把握与准确理解。 “晚上 10点,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炮声,随后炮声夹杂着枪声不 断传出。 沈阳七十万市民一觉醒来,悲伤地发现青天白日的国旗已经换成了刺眼的太阳旗。 ”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中日甲午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伪满洲国建立 D苏联对日宣战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干描述的历史现象的人物、地点和结果,依据教材相关知识,这应九一八事变,而 ACD项不符题意所描述特征, B项正确。 考点:九一八事变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获取与重
5、大历史事件再现的能力。难度小。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人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共两党一致举助成吉思汗陵柩西迁至青海的塔尔寺。这一行动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 A体现了国共两党民族平等政策 B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使文物免受日本侵略者的破坏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反映抗日战争期国共对中国文物的重视,迁移成吉思汗棱柩的举动,由战区迁至后方,因此, D项正确。 ABC项不符合题意,须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以及注意题干的限制词:最重要的历史意义。 考点:日军侵华的罪行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源于教材主干知识,但又高于教材,是新高考特点的典型体现,解答时不能受教
6、材知识的束缚。其着看考查考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 中国革命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 中共的中心任务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在两个阶段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性质没有变化, 不属于变化,可排除。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原来以阶级矛盾 为主,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原来是工农武装割据,到抗日战争时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共的中心任务也由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故 D项正确。 考点:抗日战争的背景 点评
7、:以中共的转变巧妙的考查抗日战争的背景,难度中等。 阅读下表,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名称 建立时间 地点 代理人 “满洲国 ” 1932年 8月 长春 溥仪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 1939年 9月 张家口 德穆楚克栋鲁普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 1940年 3月 南京 汪精卫 中国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 日军实行以华治华的方针 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 日军由北向南推进控制大半个中国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使中国完全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很明显不符合史实,排除带有 的选项;其余从表格所述史实可以推断出其余三项均正确,故正确答案:为 B。 考点:抗日战争的过程
8、 点评:考查抗日战争的发展脉络与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 “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 ”可见他已经认识到( )。 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 析:依据题干中的 “持久抗战、实寄于全这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
9、 ”等分析, 项都能从题干中反映,而 无从反映,故 A项正确。 考点:抗日战争的过程 点评:抗战之初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主战场,到相持阶级以后,敌后逐渐成为抗日主战场。 “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 ”诗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欢节( 1945年 8月)中这样欢呼的原因是 A民主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B反列强侵略取得完全胜利 C中国彻底实现和平民主 D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突破点是诗创作于 1945年 8月,联系时代背景,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胜利。联系各选项,本题选 B项, ACD三项说法错误。
10、 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意义 点评:考查对抗日战争的性质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准确理解。 下图是 1942年 7月 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这枚邮票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见证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 B孙中山和林肯作为中美两国 “国父 ”深受人民爱戴 C是为了宣扬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D体现了美国 “扶蒋反共 ”的对华政策 答案 : C 试题分析:从材料 “1942年 ”予以判断。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是 1787年,美国 “国父 ”是华盛顿,孙中山是主张国共合作,故 A、 B、 D错误。 1942年还处于反法西斯时期,故 C正确。 考点:抗日战争的地位 点评:本题考查图片
11、信息的获取,分析事物的共性,及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的准确理解。中国对日作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一个重要的战场。 图所表达的思想是 A厌恶城市文化和工业文化 B宣扬中国抗战必胜信念 C肯定日本艺术的进步 D谴责日本军国主义政策 答案: D “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 ”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它描述的主要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 D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题干反映的抗日地点和战斗的方式分析,应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日
12、, C项正确; ABD项分别是 20世纪二三十年与 19世纪 40年代,题干无从反映。 考点:抗日战争的概况 点评:抗日战争期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采取党外合作的方式,有两个战场,即是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媒体大多采用临时增刊的形式,大量报道日本从满洲事变到全面侵华的照片。下列报道与史实不符的是 A占领海南 B贺南京陷落 C救民于水火 D欢呼胜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图片都日本侵华的史料, ABD项与史实相符,并没有歪曲史实,排除 ABD项;日本侵华是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性,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痛苦与灾难,因此, C项严重与事实相悖,但与题意相符, C项正确。 考点:抗
13、日战争的性质 点评 :本题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并对其本质的准确理解的能力,对日本近代两次侵华战争的性质和相关史实的准确理解。 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陈设实物、图片等的房屋。下列纪念馆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澳门林则徐纪念馆 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 B反对外来侵略 C反对封建统治 D维护封建经济 答案: B 试题分析: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而台儿庄战役发生于抗日战争期,因此, CD项不是两者的共同点;林则徐与台儿庄战役都不能反映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抵制, A项排除;林则徐曾主持禁烟运动与抗英斗争
14、,台儿庄战役是反抗日本侵略, B项是两者本质上的相似之处, B项正确。 考点:比较林则徐与台儿庄战役的共同点 点评:本题图片的形式呈现材料,创立新情景,考查比较分析事物的能力。 “我们要保证,一方面红军只要有适当驻地与相当给养,不但不向白区做任何攻击 行动,而且停止打土豪,目前红军已实行此两点。 ”从这份电报的内容可以判断当时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建立 B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已消失 C民族 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土地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答案: C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 “红军 ”称呼,可以判断 A不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共领导军队该名为八路军;即使国共合作时期,国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人教版 高中历史 必修 4.16 抗日战争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