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辽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伏尔泰在礼俗论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 “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其中 “新的精神 世界 ”是指 (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 C儒家的仁政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非常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利用儒家的 “仁政 ”、 “民本思想 ”抨击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选 C。 考点:儒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 点评:儒家思想对世界其它地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法国启蒙运动最重
2、要的思想家伏尔泰极力推崇中国文化,以中国文化来抨击欧洲宗教的黑暗和专制。当时欧洲主要哲学思想流派百科全书派等,都从中国哲学中汲取很多营养,推动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百科全书派最重要的思想家狄德罗曾这样评价中国:“中国民族,其历史的悠久、文化、艺术、智慧、政治、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评述一位思想家: “他把统治权看作只是一种 代办权 。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力归还给拥有最高 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 ”这位思想家是 (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康德 答案: C 试题分析: “他把统治权看作只是一种 代办权 。从而证明把人民的合法权力归还
3、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 ”,反映的是卢梭的 “社会契约论 ”。他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与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统治者违反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A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 “天赋人权 ”; B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D康德对启蒙思想作了总结,认为自由也要自律。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启蒙运动。 点评:关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还可以考查孟德斯鸠的 “三权分立 ”学说。它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关于国家和法和理论基础。这一学说首先在美国 1787年宪法中得到成功地运用。 电视剧还珠格格、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的热播,受到我国广大老百姓的喜爱。这说明电视具有
4、:( ) A娱乐性 B艺术鉴赏性 C传播信息的作用 D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作用 答案: A 试题分析:热播的电视剧,受到我国广大老百姓的喜爱。这说明电视能够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求。 B、 C 、 D不符合题意,故选 A。 考点:影视艺术的发展。 点评: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反映着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直接而敏感地回应、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着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 贝多芬于 1804年创作完成了英雄交响曲时 ,他在总谱的扉页上写有 “献给拿破仑波拿巴 ”的字样。后来当他听到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 , 贝多
5、芬把这一页就给撕掉了 ,并在同年的 10月出版时改成这样一个标题 :“为纪念一位伟大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 ”。你认为贝多芬的这一举动表明了他的( ) A民主主义情感 B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C民族主义情怀 D个人英雄主义观念 答案: A 试题分析: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思想给启发了贝多芬,奠定了他追求平等、正义和个性自由的世界观,使他创作完成了英雄交响曲。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 “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贝多芬把这一页就给撕掉了 ”,表明贝多芬不赞成拿破仑的专制独裁,憎恨封建专制,这正是他民主主义的反映。故选A。 考点:近代以来的音乐艺术。 点评: 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兴起。代表作有贝多芬命
6、运交响乐、约翰 施特劳斯蓝色的多瑙河等。浪漫 主义音乐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注重抒情、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突出个人感受。 2008年 5月 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突然发生了里氏 8.0级大地震。 15分钟后, 这一不幸的消息已传到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人们迅速获知这一消息的途径主要是( ) 报刊杂志 电影 电视 互联网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的要求是迅速获取消息的途径。而 报刊杂志和 电影传播信息具有滞后性,可以排除; 电视、 互联网传播信息具有迅速高效的优势。故选 B 考点:大众传媒的变迁。 点评:经过 100多年的演化,特别是 20世纪后半期以来是迅速发展,大
7、众传媒目前已形成印刷媒介、电波声像媒介两大体系,而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体系迅速发展。考查各种传媒工具具有怎样的特点,是这一专题命题的主要考点。 观察图,这幅画作应该属于哪个流派的作品 ( ) A印象派画家 B新古典主义画家 C后期印象派画家 D现代派画家 答案: D 试题分析:观察图中的美术作品,具有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表达作者内心的“自我感受 ”等特点。属于现代主义的美术作品。 A印象派画家注意捕捉光和色之下的 “瞬间印象 ”;新古典主义画家强调理性,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注重画面的严谨与和谐; C 后期印象派画家注重抒发个性,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这三项都和作品的特
8、色不符,故选。 考点:近代以来美术的成就。 点评:文学艺术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存在。 18世纪末至 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多种艺术流派应运而生。美术经历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美术的演变。美术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鸦片战 争后 “向西方学习 ”的新思想兴起,下列对 “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 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其中的 “技 ”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要求改革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
9、等清朝爱国官员,从 “天朝上国 ”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以抵御西方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 要求改革中国的社会政治制度的是资产阶级维 新派,可以排除; 有悖于材料。故选。 考点:本题考查 “开眼看世界 ”的新思想的萌发。 点评:关于新思想的萌发,还可以考查其影响: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为代表的新思想的萌发,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 “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 “西学 ”的趋势是 ( ) A从侧重科
10、技到侧重人文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答案: A 试题分析:从表格的数值可以看出: 20世纪初,中国翻译的西方哲学、社会科学著作所占的比重明显上升,而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所占比重下降。反映出当时学习西方的重点转向人文和社会制度领域。 B、 C、 D 均与材料不符,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点评:关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
11、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这表明陈独秀( )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 “中学 ”、 “西学 ”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题干材料看,陈独秀认为西方社会发展主要依靠两件事:一是人权说,二是生物进化论。表明陈独秀推崇西方的民主与科学, B项符合题意。 A、C、 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考点: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点评:关于新文化运动,还可以考查新文 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实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
12、。 李大钊论及中国的民主政治时说: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孔子不当存之于宪法。 ”同时他又提出 “欲行立宪必先去专与争 ”,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 “悟儒家日新之旨 ”。这说明李大钊 ( ) A能够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自相矛盾 C未能摆脱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已经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答案: A 试题分析:李大钊说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孔子不当存之于宪法 ”是说儒价思想维护封建专制;而后他说 “欲行立宪必先去专与争 ”,要完成青春中华再造之使命,必须悟儒家日新之理 ”是为了借儒家思想推陈出新,不断革新的精神宣传自己的立宪主张。
13、他的这种言论正是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 正确、 B 错误。前期新文化运动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而李大钊正是克服了这一局限性,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C错误。李大钊的言论只是讨论立宪与专制、守旧和革新的关系,并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 D错误。故选 A。 考 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思想的思想解放斗争。它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待东西方文化认识不够理性,存在绝对肯定、否定的偏向,如对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绝对肯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绝对否定。 陈独秀
14、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其中说: “ 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 ”文中“变 ”的含义是 ( ) A变革思想观念 B变革社会政治制度 C改革 教育制度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答案: A 试题分析: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新青年杂志也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新文化运动主张利用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彻底改造中国社会。 B项变革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新文化运动时期并未涉及教育变革, C项错误; 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故选 A。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猛烈批判封建旧文化、
15、旧思想、旧礼教,大力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极大的鼓舞了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探求真理的热情,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中指出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 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 富者极少,贫者极多 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其倡民生,解决贫富不均的核心措施是 ( ) A平均地权 B节制资本 C发展实业 D实行社会救济 答案: A 试题分析:孙中山指出: “欧美各国 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把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相结合,提出平均地权,即所谓的民生主义。故选 A。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
16、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本题还可以改为: 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 “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 劳永逸之计 ” 材料中的 “一劳永逸之计 ”应该是( )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扶助农工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席卷欧洲,主要是因为( )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 “天圆地方 ”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 D近代自然科
17、学的建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从经济基础的角度考虑。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人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 A新航路开辟发生在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之后; C、 D不是主要因素,故选 B。 考点: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潮。 点评: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 ,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 ,宣扬人是万物之本 ,用 ”人权 ”对抗 ”神权 ”,向中世纪的教会统治和宗教教义提出了挑战。它突破了中世纪基督教对人们思想的控制 ,唤醒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 ,从而在思想方面为资本主义
18、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图中拉斐尔的作品体现的精神与我国孟子的 “民本 ”思想相似点是 A反对封建制度 B突出现实社会中 “人 ”的重要作用 C维护当时统治 阶级的利益 D要求统治阶级爱惜民力 答案: B 试题分析: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体现的主旨是人文主义;战国时期孟子提出 “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强调现实社会中 “人 ”的重要作用,故 B项正确; A项不符合孟子的思想; C、 D不符合拉斐尔的思想。 考点:人文主义和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点评:从近几年高考看,把中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横向比较,通过新材料新情境的形式,考查学生学科能力的题目比较常见。与时政热点
19、问题联系起来考查,也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新形式之一。在复习时注意同时期中外思想史的比较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 “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 ”,是由于他明确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 B 试题分析:明确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思想的思想家是孟子; A老子主张 “无为而治 ”; C董仲舒提出 “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的思想; D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故选 B。 考点: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可以考查孔子、荀子等
20、思想家 的政治主张。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 ”,主张以德治民;荀子主张 “仁义、王道 ”的等。 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 “独尊儒术 ”,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 ) 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于社会的变革发表自己的看法,抨击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
21、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是中央集权制度制度的加强。故选 D。 考点:儒家思想的变迁。 点评: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儒学产生后经历了三次改造:第一次是在战国时期, 经过孟子、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第二次是在西汉时期,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创立了新儒学;第三次是北宋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发展为理学。 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
22、统 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D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由材料中朱熹编 著的课本名称、受教育的对象及提出的具体行为规范看出 C项正确。 A项中的 “治学态度 ”与材料内容不符; B、D两项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点评:关于宋明理学,常常考查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和对理学的评价。如 “二程 ”认为理是万物之本源,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并提出 “格物致知 ”的认识论。理学要求人们加强道德修养,重视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但理学压抑人性,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关于君主与百姓的关系,中国古代史上的思想家
23、们多有论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董仲舒主张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黄宗羲则主张 “天下为主,君为客 ”。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孟子认为君权来自于神和百姓的授予 B董仲舒的主张将君主权力进行神化 C黄宗羲的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 D他们都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的表述,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A项正确;董仲舒主张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即 “君权神授 ”,把君主的权力神化, B项正确;黄宗羲提出 “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本思想, C项正确;对君主拥有权力的正当性提出质疑的只有黄宗羲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辽宁 盘锦市 第二 高级中学 第二次 阶段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