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河北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河北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河北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卷(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河北石家庄第二实验中学高一 10月月考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历史典故 “烽火戏诸侯 ”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成语典故考察历史,从材料中 “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可以看出是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应尽的义务。因此选 B。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的分封制主要内容: 分封的内容与对象: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同姓为多,且分布在要地) 诸侯的义务与权利: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
2、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封,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有相对独立性。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 的朝代是(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 “阁臣 ”“直送工部、户部执行 ”可知这个朝代是明朝,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实行内阁制。因此选 C。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内阁是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只是对皇帝决策和
3、处理国家政务起辅助作用,不可能对皇权起到限制的作用。与西方的内阁比较,西方内阁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 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 )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 C这 做法使军政大权进 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皇权、相权之争虽然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但是丞相制度与社会动乱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4、 因此选 B。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首先是 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实质有清晰的认识。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5、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中的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都是中央权力机构,反映的是专制主义的发展而非中央集权加强。故 A项正确, C、 D两项迷惑性较小,很容易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和专制主义;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三是对人们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 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开始,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 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
6、,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权力日益被分割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中的关键词是 “君臣关系 ”,大臣从原来坐着到后来站着到最后跪着,说明大臣的地位下降了,而另一位也说明了君主专制加强了。因此选 B。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地方充分执行中央的
7、政令。它包含两对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 “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 帝旨) 述旨(拟皇帝旨意) 过朱(皇帝过目确定) 交发(下发旨意) ” 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理解。题干描述体现的特点是一切都围绕着皇帝,该机构完全是为皇帝专制统治服务的,而清朝军机处的职能主要是跪受笔录,按皇帝旨意拟写成诏书,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据此可判断是军机处。因此选 D。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清军机处特点:( 1)
8、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军机大臣 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 2)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B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答案: D 试题分析:明朝时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皇帝亲掌六部,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彻底废除,清朝沿用明朝的官制,没有设立丞相,故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错误。因此选 D.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明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
9、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至此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解决,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明成祖时设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 事的商讨,后来,阁臣的权力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票拟),但没有决策权。清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最初只参与处理
10、军务,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加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军政要务,但没有决策权,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故选 C项。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比较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1)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2)比较型选择题 都是对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所以备选项中的表述基本上都是教材中没有的,因此同学们在做题时要注意辨别这些备选项表述的正误,这是对学生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3)做此类题时要善于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经常用的基本理论有共性和个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特
11、殊性与普遍性的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原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要从同中找异,从异中求同。 下图为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德宏南甸宣抚司署。明清时期的 “改土归流 ”政策是指( ) A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B平定西南地区宣慰司的叛乱 C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衙门,改由朝廷任命的官员统治 D对西南地区实行地方土司和中央委派官员共同管理 答案: C 试题分析:明清时期的 “改土归流 ”政策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度,实行流官统治的政治措施,故选 C项。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中央政府委派。改土归流有利于消
12、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 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一位中学生准备写一篇有关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的历史小论文,下列观点中符合这 要求的有 ( )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虽然从总体上看已经走向了反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但在当时还是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经济发展。而 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因此选 D。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
13、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主权 的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融合,有利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 2)消极: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激化阶级矛盾,是阻碍社会历史发展的因素。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严重阻碍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严重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 . 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
14、出现了 “礼崩乐坏 ”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答案: D 试题分析:内阁的设置实质上并不是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A、 B、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因此选 D。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丞相与内阁的比较。( 1)相同点:职 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2)不同点: 地位不同,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而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待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
15、 职权不同,丞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而明朝内阁只是咨询机构。 对皇权作用不同:历史上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职权大小,地位高低完全由皇帝随意而定,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 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殿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诗中描述了明太祖的劳累生活,他的劳累生活是因为他废除了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16、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结果。明太祖为减轻皇帝繁杂的事务设殿阁大学士以协助皇帝,后来形成内阁。因此选 A。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明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1380 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后因皇帝政务繁忙,需要辅臣帮助处理国家事务。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为侍从顾问,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为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内阁 ”出现。 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 23个省、 5个自治区和 4个直辖市。其中 “省 ”作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开始于( )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
17、六部制 C秦朝的郡县制 D元朝的行中书省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的名称 ,也成为中国省制的开端,因 此选 D。 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元朝行省制度的作用: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下图诰示中获得进士出身金榜题名的人所通过的途径是( ) A毛遂自荐 B立军功授爵 C凭才学科举获得功名 D出洋留学,功成名就 答案: C 试题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河北 石家庄 第二 实验 中学 10 月考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