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陕西省西安市五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
《2010年陕西省西安市五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陕西省西安市五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陕西省西安市五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选择题 2009年 12月 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宣布,在该省安阳县安丰乡两高穴村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认为曹操的陵墓。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封 “魏王 ”,死后谥号 “武王 ”。你认为在确认曹操墓的下列证据中,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 A考古学家根据史书记载,得出曹操陵墓位于今河南安阳一带的结论 B墓葬中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物品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C墓中出土的一批刻有 “魏武王 ”铭文的石牌和石枕 D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据鉴定年龄在 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 66岁吻合 答案: C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
2、,而不是对抗时代。 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 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 1971年 7月 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答案: C 马歇尔在提出的 “欧洲复兴计划 ”时宣称:我们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 ”所谓 “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 ”是指 A高
3、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 C国家强力推行的社会福利制度 D世界市场的自由贸易制度 答案: B 1950年,苏联真理报发表代表苏共中央声音的编辑部文章反对集体农庄劳动组织中的偏向,指出 “以小组代替作业队意味着分散了劳动组合的力量和资金,意味着损害大型的集体的社会主义农业的根本 ”,包产到组 “是违反从经济上、组织上巩固集体利益的 ”, “会使农业工作误入歧途 ”。这段材料主要能够说明这一时期的苏联农业 A坚决反对任何方式的改革 B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缺乏实事求是精神 D其政策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答案: B 理查德 怀特在美国西部史中写道:
4、“短短四年(注:美国参加二战的四年),美国西部建起了全国 58%的铝工业, 90%的镁工业, 71%的飞机制造业, 52%的造船工业。 ”他为此惊呼 “战争使这个国家向西部倾斜了! ”最能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战争对东部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促使工业西迁 B西部地区土地广袤,资源丰富 C黑人奴隶制废除促进了西部工业经济发展 D政府资金大规模倾注西部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 答案: D “打倒列强,除军阀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些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抗击外国侵略 C工农武装割据 D推翻国民政府统治 答案: A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 “一
5、枝独秀 ”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个先进国家 “遍地开花 ”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答案: D 清朝末年,清廷派遣五大臣出使西洋考察政治,五大臣在考 察报告中提到德国时说: “德国以威定霸 立国之意,专注重练兵。故国民皆有尚武之精神,即无不以服从为主义。 其人民习俗,亦觉有勤俭质朴之风, 盖其长处,在朝无妨民之政,而国体自尊;人有独立之心,而进步甚猛。 ”材料反映五大臣对德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是 A否定,让国民尚武、 “无不以服从为主义 ”,有违中国传统礼教 B赞赏,德国用武
6、力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富强,并在一战中取得主动 C否定,国民享有参政权利 “有独立之心 ”,不利于加强专制统治 D赞赏,德国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这是清王朝向往的 答案: D 有学者认为, 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 “选择了海洋 ”,中国 “选择了陆地 ”。 “选择了陆地 ”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 “闭关锁国 ”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答案: C 明代德清禅师曰: “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小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 ”这表明德清禅师 A提倡儒、
7、道、佛三教合 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 答案: A 客家民谣: “龙田墟,二五八(注:农历,即当地赶集的日子)。 ”这里的“墟 ”在宋代应属于 A晓市 B村落 C草市 D夜市 答案: C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发明, 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划分的。下列中国传统节日与 “二十四节气 ”有关的是 A重阳 B中秋 C清明 D端午 答案: B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 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 2/3以上,历
8、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 望新闻周刊 材料二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 “和谐社会 ”的典型代表。其实,古代在“和谐社会 ”出现之前,当旧的社会秩序遭受到猛 烈冲击时,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往往应运而生,其间出现了不少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的某些思想或观点,如孔子提出 “
9、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材料三 清朝前期鼎盛时期的疆域: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包南海诸岛。 中国古代史 (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 2)结合材料二,例举中国古代典型的 “和谐社会 ”,并简述出现这一和谐局面的形成原因。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 答案: ( 1)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 2)典型代表:贞观之治。原因:吸取隋朝暴政灭亡教训;知人善任 ,
10、善于纳谏;革新政治 ,完善制度;轻徭薄赋 ,疏缓刑法;提倡节俭 ,戒奢从简。(其他例子,言之有理即可) ( 3) 采取军事行政措施,加强对边疆及地方的控制,如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三藩之乱等。 派兵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等。 反击外来侵略,维护领土主权。如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 加强对西藏的治 理,如册封五世班禅等。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 ”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 “资 ”姓 “社 ”的问题呢 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 “资 ”,不会姓 “社 ”;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 ”,也可以姓 “社 ”,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吴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陕西省 西安市 五校高三 第二次 模拟考试 文综 历史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