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
《2010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 “优良的改革家 ”,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 “陶片放逐法 ”,最终确立民主制 答案: B 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A天皇不满自己的傀儡地位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并得到发展 C农民不堪忍受幕府的残酷剥削 D大名、武士不满将军的独裁统治 答案: B 日本倒幕派之所以打败幕府军队,是由于 倒幕派得到天皇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倒幕派士气高昂,武器先进,战斗力较强 大名与幕府决裂,参加对幕
2、府的战斗 西方列强保持中立 A B C D 答案: D 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 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 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A 克里米亚 战争对俄国历史发展的最大影响是 A丧失了在土耳其以至巴尔干的殖民势力 B使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C促使统治者加强军事力量 D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案: D 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加强北宋政权的军事力量 B解决北宋政权的财政困难 C削弱北宋地方割据势力的实力 D改
3、革科举制度,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答案: B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的原因是 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 王安石积极主张变法 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局面 庆历新政夭折 A B C D 答案: D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答案: B 北魏为强化对地方控制,取代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政策是 A均田制 B俸禄制 C三长制 D租调制 答案: C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霸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
4、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答案: B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 “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 苏联史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 俄国 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
5、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 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 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 4分)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 2分) (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4分) ( 3)材料三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3分) ( 4)依据材料四,说明 1861年改革的目的。( 2分) 答案
6、:( 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 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 4分)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 2分) ( 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 4分) ( 3)不符合实际。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 3分) ( 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 2分) 阅 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 (宋神宗 )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 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 :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
7、曰免役 (也称募役 ),四曰保甲,五曰市易 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日 :“ 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 1)北宋 “积贫 ”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
8、什么 (2分 ) ( 2)王安石变法针对 “积贫 ”采取的措施,除 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 ” 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4分 ) (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 “新法 ”遭到废除的原因。( 6分) ( 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3分 ) 答案:( 1)冗官。( 2分) ( 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2分) 农民得以安心生产 (保证生产时间 );政府财政收人大为增加。( 2分) (
9、 3)主要原 因 :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 6分) (4)持肯定意见 :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 ”状况起到一定作用。( 3分) 持否定意见 :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九年(公元 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以供耕作 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食 货志 材料二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江苏省 启东 中学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