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一个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则其速度( ) A大小一定不断变化 B方向随时间而改变 C方向跟加速度的方向一致 D方向跟力的方向一致 答案: B 试题分析:一个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则其速度大小不一定变化,比如匀速圆周运动,但是方向一定变化, A错误, B正确,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存在夹角,这是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而加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是一致的,故 CD错误 故选 B 考点:考查了对曲线运动的理解 点评: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 件是合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速度的方向与该点曲线的切线方向相同; 同步卫星 A的运行速度
2、为 v1,向心加速度为 a1,运转周期为 T1;放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 B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为 v2,向心加速度为 a2,运转周期为 T2;与赤道平面重合做匀速圆周 运动的近地卫星 C的速度为 v3,向心加速度为 a3,运转周期为 T3。比较上述各量的大小得( ) A T1=T2 T3 B v3 v2 v1 C a1 a2 a3 D a3 a1 a2 答案: AD 试题分析: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同步,所以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卫星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故 故 A正确同步卫星与物体 B周期相同,根据圆周运动公式 得 ,同步卫星 A与人造卫星 C,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 ,由于 ,由牛顿第二定
3、律,可知 D正确, C错误;同步卫星与物体 B周期相同,根据圆周运动公式 ,所以,故 B错误 考点:人造卫星问题 点评:本题关键要将物体 B、人造卫星 C、同步卫星 A分为三组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再综合;一定不能将三个物体当同一种模型分析,否则会使问题复杂化 一个内壁光滑的圆锥形筒的轴线垂直水平面,圆锥筒固定,有质量相等的小球 A和 B沿着筒的内壁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A的运动半径较大,则 : A球 A的线速度大于球 B的线速度 B球 A的角速度大于球 B的角速度 C球 A的运动周期小于球 B的运动周期 D球 A与球 B对筒壁的压 力相等 答案: AD 试题分析:小球 A和 B紧贴着内壁分
4、别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由于 A和 B的质量相同,小球 A和 B在两处的合力相同,即它们做圆周运动时的向心力是相同的由向心力的计算公式 ,由于球 A运动的半径大于 B球的半径, F和 m相同时,半径大的线速度大,所以 A正确; 由公式 ,由于球 A运动的半径大于 B球的半径, F和 m相同时,半径大的角速度小,所以 B错误 由周期公 式 ,所以球 A的运动周期大于球 B的运动周期,故 C错误 球 A对筒壁的压力等于球 B对筒壁的压力,所以 D正确 故选 AD 考点:考查了匀速圆周运动规律的应用 点评:对物体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关键,通过对 AB的受力分析可以找到 AB的内在的关系,它们的质量相
5、同,向心力的大小也相同,本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道好题 关于摩擦力做功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所以总是做负功 B静摩擦力起着阻碍物体相 对运动趋势的作用,所以总是不做功 C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可能都做正功 D系统内相互作用的两物体间一对摩擦力做功的总和总是等于零 答案: ABD 试题分析:将以小物块轻轻放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小物块相对于传送带运动,滑动摩擦力充当动力,传送带对小物块的摩擦力做正功,故 A错误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例如粮仓运送粮食的传送带对粮食施加一静摩擦力,该力对粮食做正功,随转盘一起转动的物体,摩擦力提供向心力
6、,不做功等,故 B错误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可能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 C正确;物体间有相对 滑动时,伴随机械能的损耗(转化为内能),所以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总和恒为负值故D错误 故选 ABD 考点:功的计算 点评:力对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判断摩擦力是否做功及做什么功,要具体分析受力物体在摩擦力方向上是否有位移及位移的方向与摩擦力的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质量为 m的物块放在倾角为 的斜面上,物块与斜面始终相对静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斜面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距离 s,斜面对物块没有做功 B若斜面竖直向上匀速移动距离 s,斜面对物块做功 mgs C若斜 面沿
7、水平方向向左以加速度 a匀加速动移距离 s,斜面对物块做功 mas D若斜面竖直向下以加速度 a匀加速动移动距离 s,斜面对物块做功 m( g a) s 答案: D 试题分析:匀速运动,系统合力为零,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与重力等大反向,做功为零, A正确,斜面向上匀速运动,物体受力平衡(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故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的合力) ,竖直向上,则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做功 , B正确;若斜面向左加速度 a运动 s的位移,物体对斜面的作用力可分解为向上的大小等于重力的支持力和水平方向上的大小为的作用力,则斜面对物体做功 ,故 C正确;若斜面向下以加速度 a加速移动时,由牛
8、顿第二定律可知,作用力 ,则斜面对物体做功,故 D错误; 让选错的,故选 D 考点:功的计算 点评:本题中分析出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关键,注意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及支持力均为作用力,故可以直接根据合力作用求得作用力,不必单独分析重力和摩擦力 甲乙两个行星各有一个卫星绕其表面运行,已知甲乙两个卫星的周期之比为 1: 2,甲乙两个行星半径之比为 2: 1,则( ) A甲乙两行星密度之比为 4: 1 B甲乙两行星质量之比为 1: 16 C甲乙两行星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1: 8 D甲乙两行星 速率之比为 1: 4 答案: A 试题分析:研究卫星绕行星表面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
9、 ,行星质量 密度 ,两个卫星的周期之比为 1: 2,所以两行星密度之比为 4: 1,故 A正确 行星质量,已知两个卫星的周期之比为 1: 2,两行星半径之比为 2: 1,所以两行星质量之比为 32: 1,故 B错误忽略行星自转的影响,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列出等式 所以两行星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8: 1,故 C错误根据圆周运动公式 ,所以两卫星的速率之比为 4: 1,故 D错误 考点:人造卫星问题 点评:求一个物理量之比,我们应该把这个物理量先用已知的物理量表示出来,再根据表达式进行比较向心力的公式选取要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物理量或所求解的物理量选取应用 设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go,物体在
10、距离地面高度为 3R(R是地球半径 )处,由于地球的作用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为 g,则 g/go为 ( ) A 1/3 B 1/4 C 1/9 D 1/16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万 有引力等于重力,列出等式: ,其中 M是地球的质量, r应该是物体在某位置到球心的距离 ,故选 D 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公式中的 r应该是物体在某位置到球心的距离求一个物理量之比,我们应该把这个物理量先用已知的物理量表示出来,再进行作比 长度为 L=0.5m的轻质细杆 OA, A端有一质量为 m=3 kg的小球,如图所示,小球以O点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 动,通过最高点时小球的速率为 2m/s,
11、 g取 10m/s2,则此时细杆 OA受到( ) A 24N的压力 B 24N的拉力 C 6.0N的压力 D 6.0N的拉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小球以 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当在最高点小球与细杆无弹力作用时,小球的速度为 ,则有 得: ,因为,所以小球受到细杆的支持力;小球在 O点受力分析:重力与支持力,则 ,所以细杆受到的压力,大小为 6N故选C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点评:小球在杆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杆给球的作用是由小球的速度确定因从球不受杆作用时的速度角度突破,比较两者的速度大小,从而确定杆给球的作用 力同时应用了牛顿第二、三定律当然还可以假设杆给
12、球的作用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当求出力是负值时,则说明假设的力与实际的力是 方向相反 设河水阻力跟船的速度平方成正比 ,若船匀速运动的速度变为原来的 2倍 ,则船的功率变为原来的 ( ) A 倍 B 2倍 C 4倍 D 8倍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 ,所以匀速时有: ,可见,当速度变为原来的 2倍时,功率应变为原来的 8倍故 D正确, ABC错误 故选 D 考点:功率的计算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功率与牵引力的关系,匀速运动时牵引力等于阻力 两个互相垂直的力 F1和 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运动,物体通过一段位移时,力 F1对物体做功 4J,力 F2对物体做功 3J,则力 F
13、1和 F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为 ( ) A 1J B 2J C 5J D 7J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有多个力对物体做功的时候,总功的大小就等于用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和, 由于力 对物体做功 4J,力 对物体做功 3J, 所以 与 的合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就为 3J+4J=7J, 故选 D 考点:功的计算 点评:因为功是标量,求标量的和,几个量直接相加即可 同一恒力按同样方式施于物体上,使它分别沿着粗糙水平地面和光滑水平地面移动相同的一段距离,恒力的功和功率分别为 W1、 P1和 W2、 P2,则两者的关系是( ) A W1 W2, P1 P2 B W1=W2, P1 P2 C W1=W2, P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北京市 第六 十六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