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福建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福建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福建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福建龙海市程溪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恰当 的一句是( ) A这些 “环保老人 ”利用晨练的机会,把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 信手拈来 ,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B西厢记写书生张珙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 乌鸟私情 ,私下结为夫妻的爱情故事。 C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爱情,双双殉情。在两人的灵柩前, 不共戴天 的两个家族最终和解。 D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 危言危行 ,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 A 项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
2、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 ,不费思索 ,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 “信手拈来 ”。 B选项“乌鸟私情 ”指乌鸦反哺之情,比喻人子的孝思。这里不合语境。 D 项 “危言危行 ”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与文意不符。所以选 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 3分) A绣闼拮据汗涔涔碎琼乱玉 B捧袂莽沧坳堂涸辙之鲋 C酒撰 晦朔蓬蒿逸兴遄飞 D壶觞干燥缆绳叨陪里对 答案: A 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B 项,莽沧 -莽苍; C 项,酒撰 -酒
3、馔; D 项,叨陪里对 -叨陪鲤对。所以选 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 正确 的一项是( )( 3分) A 潦 水( lo ) 噩 梦( )白云出 岫 ( yu)战战 兢 兢( jng) B 迤逦 ( y l) 泅 水( qi)日 薄 西山( b) 涸 辙之鲋( g) C 悖 论( bi)台 隍 ( hung) 强 近之亲( qing) 锱 铢必较( z) D 岑 寂( cn)休 憩 ( x)矫首 遐 观( xi)得鱼忘 筌( qun)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
4、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A、白云出岫 “xi”; B 、日涸辙之鲋 h; D、休憩 “q”。所以选 C。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正月初八晚上,高家年轻一代在移动的船上放烟火。他们邀请了包括高老太爷在内的所有长辈参加,觉新吹笛子,淑英拉胡琴,觉民唱歌,大家和着唱,静静的湖面歌声荡漾,别具情味。 B孔教会的头面人物冯乐山看高家的丫头长的漂亮,就向高老太爷要求讨一个去做姨太太。高老太爷决定把鸣凤送给他。鸣凤投水自杀后,狠心的高
5、老太爷又强迫婉儿来代替鸣凤嫁入冯家。 C琴的母亲没有立即答应让琴入男学堂,琴很失望,并由此抱怨母亲不理解她的心情,不顾她的前程,将来会造出另一个梅表姐。 D “五四运动 ”爆发后,觉新被报纸上如火如荼的消息唤醒了被忘却的青春。他和两个弟弟一样贪婪地读着本地报纸上转载的北京的消息,以及后来上海、南京两地六月初六大罢市的新闻。 E觉民和觉慧在除夕晚上到姑妈家辞岁出来,在路上遇到了剑云,便邀请他一起回家。不想剑云却被克定邀去赌钱,这让觉慧很气愤。觉慧一个人觉得无趣便信步在过道上走着,无意听见鸣凤和婉儿谈论冯老太爷要在她们中挑一个姨太太的事。 答案: AC 试题分析: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
6、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A项,叙述不正确,应 该是除了祖父受不得夜间的寒气不肯来,其他的长辈都来了,在这过程中应该是淑英吹笛子,觉新拉胡琴。C项,叙述不正确,应该是琴虽然很失望,但并没有抱怨母亲,她反而感激母亲曾经十分体贴她。所以选 AC。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 A。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13分) 青花瓷瓶 史雁飞 雪下得很大,也很急,街道上空空的,没有几个人。绵软柔滑的积雪,蓬蓬松松地挂在枝梢上亮白而倦怠的枝蒂被压低了头。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在这样的天气,不会有什么顾 客来当东西,
7、当铺老板早早地关了店门,捅旺火炉懒洋洋地趴在柜台上,一边翻看图片,一边哼着京戏。 突然有人敲门声音极轻。他抬头支起耳朵细听什么声音也没有。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于是他叉低下头继续翻着手里的图片。敲门声又起这次声音很重,他很吃惊,自语道,这样的鬼天气有谁会来当东西呢? 他迟疑着打开门。雪地里,瑟缩地站着一个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很瘦穿得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棉帽。厚厚的积雪没了他的双脚,他双手揣在怀里脸冻得通红,衣服上满是雪。 “孩子,你要当东西吗? ”他问。 “我我 ” 小男孩支支 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那你要做什么?一朵朵大大的雪花翻飞着落在男孩的额头上男孩打了个冷战。“哦,孩子,进店说吧。
8、”男孩从雪里拔出双脚,走进店,站在门口不敢再向前迈一步。他的两只手仍在怀里揣着。老板摘下男孩的棉帽,一边拍打棉帽上的积雪,一边说: “孩子,那你究竟来做什么呢? “我 我妈病了。 ”男孩低着头怯怯地说。 当铺老板根机敏,一下子就听出男孩的意思: “你是来跟我借钱 ” “哦,不,不,我不是。 ”男孩显得局促不安, “我妈病了,老咳嗽,夜里咳嗽更厉害,医生说,是肺癌家里没钱,我想 我想把这个 当给你们。 ”男孩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递给老板 男孩鞋子上的积雪,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很快化成了雪水,在男孩脚下,一圈一圈,慢慢湮散。 老板接过红盒子,慢慢打开。 “啊 !青花瓷瓶?你是从哪儿弄
9、来的 ”老板眼睛盯着男孩。 老板娘听说有人来当青花瓷瓶,兴冲冲地从屋里走出来,说: “在哪呢 快让我看看。哇,这么漂亮的青花瓷瓶。 ”男孩变得更加局促起来,眼神中藏着遮掩不住的慌乱,他躲闪着老板的目光,慌忙说: “是我家的,是我爸爸留下来的。 ” “你爸爸 那你爸爸为啥不来当啊? ”老板问男孩目光黯淡,说, “我爸 老早就去世了。 ” “那,是你妈让你来当的吗? ”老板娘一边仔细翻看着青花瓷瓶,一边问。男孩低下了头,半天才说: “不,不是,我妈不知道。 ”老板疑惑地盯着男孩: “你是背着你妈,来当这个瓷瓶的 ” 男孩流泪了,默默地点头。 老板娘拿着青花瓷瓶,上下左右地翻看,看着看着,忽然皱起了
10、眉头,赶紧把瓷瓶递给老板。老板接过来,又翻来覆去仔细看了一会儿,没吭声,拿着瓷瓶走进柜台,然后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 老板娘急了,三步并做两步,挡住老板,双臂护着抽屉,嚷道: “你要做什么 你看仔细了,那瓷瓶 ” 老板温和地看着老板娘说: “我已经仔细看过了,没问题。把这瓷瓶放到你的梳妆台上吧。 ” 说着,老板把瓷瓶递给老板娘,老板娘半信半疑地边看边向屋里走去。 老板笑了,回过头来对男孩说: “孩子,瓷瓶我们留下了。这些钱拿回去给你妈治病。不够的话,你再过来拿。 ” 男孩不解地看着老板。老板说: “哦,我是说,我先付给你一半钱,另一半你下次再来拿。 ”男孩笑了,说了声谢谢,拿着钱,跑了出去
11、。 外面的雪不知啥时候停了,阳光照在雪面上,耀眼刺目。老板眯着眼,看那小小的身影消失在远方。 男孩再也没来。 又是一个春天,天气格外好, 明媚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当铺的生意红红火火。当东西的,赎东西的,出出进进。 一个少妇带着一个男孩远远地走来,走到当铺门口,少妇一下就跪下去了,当铺老板慌忙走出来,看见站在少妇身边的男孩,明白了一切。 (选自小小说选刊, 2012年第 l2 期,有改动 ) 【小题 1】小说开头的雪景描写很精彩,请问: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 (4分 ) 【小题 2】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请你对文中画线处的细节作具体的赏析。 (4分 ) 【小题 3】当铺老板是作者精心刻画的一个人物形
12、象当铺老板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5分 ) 答案:【小 题 1】开头的雪景描写营造了一种凄清、冷寂的氛围,为故事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小题 2】形象地写出了老板娘的担忧和焦急,从侧面表明青花瓷瓶有可能是赝品 (或仿品、 “假的 ”),也反衬出老板故作糊涂的善良。 【小题 3】有同情心,扶危济困,他留下男珐的青花瓷瓶,给男珐救命钱,并告诉男弦钱不够还可以再来拿。性情温和,对男孩和自己的妻子,耐心而沉着。机敏,善于经营,当铺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自然环境描写常见的作用角度分析。 交代时令、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形象;推动情节 发
13、展 答题要点:根据文意,找准环境作用。 答题思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令 /地点;渲染了 的氛围;烘托了人物 物( )的命运:表现了人物的 (形象) ;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本题是考查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故可根据环境描写营造的氛围特点,从结构上为下文做铺垫的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小说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题,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一般都是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答 题时,可从这两个角度考虑,画线语句中的 “急 ”“挡 ”“护 ”“嚷 ”等细节均
14、塑造出了老板娘的担忧和焦急,从而将老板娘的人物形象及情感表现出来。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例如,老板笑了,回过头来对男孩说: “孩子,瓷瓶我们留下了。这些钱拿回去给 你妈治病。不够的话,你再过来拿。 ”就表现出了当铺老板有同情心,扶危济困的性格特点。以此类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
15、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国学的焦灼 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年。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各种宣传广告上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一类不学无术的说词,就是当今 “民族复兴 ”一词被肤浅理解的注脚。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从 1840年至今 ,我们每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文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 1840年以后本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按一些激进国学家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
16、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 “国学 ”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 此故,在 “国学热 ”当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 “我们天天在要求现代化,现代化不就是西化吗?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 点来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得快 整个 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 ” 以上的观点说白了,就是将 “从西方传入 ”当成了本质上的 “西方 ”,与中华文化不可调和的 “西方 ”,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
17、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水域不是娃哈哈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毒菌、有浊浪,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代谢物污染着的大海。一个文明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动力不是一种精神洁癖,那种洁癖只能说明一个文明已经虚弱到了免 疫机能低下的地步。而在相当数目的国学家眼里,西方传来的文化与思想就只能起到破坏和摧毁中华文明的作用。这其间折射出的对自我民族的不自信,也是颇值得玩味的。 而事实证明, 1840年以来,本土新创造的文化都已经不再是,也不可能是 “纯粹 ”的中华传统,但其中却不乏优秀杰出的成果,以至于 20 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无论是在文学成就还是思想成就上,都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18、。很多 2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比如鲁迅、胡适、李大钊等,自然是鼓吹自由、民主、科学等 “西方观念 ”的代表,也是 “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 ”的知识分子。但是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和爱弥儿相比,尝试集与神曲相比,庶民的胜利与托马斯 潘恩的常识相比,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真的能一致? 就像黑格尔说的, “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 ”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那些中国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自此以后的中国人恐怕也只能随之前进,因为中华文明独立、自然演进的历史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就被打破了。 往者不可谏,学习西方也没什么丢脸的。日本从 1865年就一心一意地跟着西方闹革命,到
19、头来,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张嘴都能从一堆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里冒出来 。 其实只要中国这个人口基数还存在,民族和民族特色是不会消亡的,只是其消极面和积极面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相互替换,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国人的聪明成了投机取巧,家庭观念重成了任人唯亲,这并非西方导致的民族特色的 “消亡 ”,而恰恰是消极面在社会转型和制度缺失之下的爆发。 以日本为鉴,以中国现代思想史为鉴,担心成为西方的精神殖民地这样虚弱的焦灼心态,不仅是一部分 “国学家 ”对自我民族不自信的体现,也是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的。 【小题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分) A在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国人都怀有 一种对民族复兴的强
20、烈期盼,但是在对 “民族复兴 ”的理解上却存在偏差。 B在当下的 “国学热 ”中,一些学者错误地把 “从西方传入 ”误解为 “全盘西化 ”,因而视西方文化为洪水猛兽。 C一种有活力、能不断发展的文明,必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而那些排斥外来文化的文明,则必定是虚弱的文明。 D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独立的、自然演进的文化,但却在文学、思想成就上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小题 2】作者认为,当下的 “国学热 ”折射了一种 “焦灼 ”心态。在文本中,这种“焦灼 ”心态具体指什么?( 4分)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担心民族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冲击)下,失去自身特色,沦为没有文化主体
21、的西方的精神殖民地,从而影响中华民族的复兴。 分。 “西方文化的影响 ”分, “民族文化失去自身特色 ”分, “沦为精神殖民地 ”分, “影响中华民族的复兴 ”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人原文进行比较,做出判断取舍, D原文的表述是 “1840年以来 ”,而非 “在中国历史上 ”。 A见原文第一段前半段。 B见原文第二、三段。 C见原文第三段。 F见原文倒数第二段。所以选 D。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 “焦灼 ”心态所在的语段,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并根
22、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组织答案:。可结合第一段 “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 ”提炼性的概括即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文木先生传 清 程晋芳 先生姓吴氏,讳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全椒人。世望族,科第仕宦 多显者。先生生而颖异,读书才过目,辄能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 。袭父祖业,有二万余金。素不习 治 生,性复豪爽,遇贫即施,偕文士辈往还,饮酒歌呼穷日夜,不数年而产尽矣。 安徽巡抚赵公国麟闻其名,招之试,才之,以博学鸿词
23、 荐,竟不赴廷试,亦自此不应乡举,而家益以贫。乃移居江城东之大中桥,环 堵 萧然,拥故书数十册,日夕自娱。窘极,则以书易米。 其学尤精文选,诗赋援笔立成, 夙 构者莫之为胜。辛酉、壬戌间, 延 至余家,与研诗赋,相赠答,惬意无间。而性不耐久客,不数月,别去。生平见才士,汲引如不及。独嫉时文 士如仇,其尤 工者,则尤嫉之。 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 。缘此,所遇益穷。 岁甲戌,与余遇于扬州,知余益贫,执余手以泣曰: “子亦到我地位,此境不易处也,奈何? ”余返淮,将解缆,先生登船言别,指新月谓余曰: “与子别后会不可期即景 欲构句相赠而涩于思当俟异日耳 。 ”时十月七日也,又七日而先生殁矣。盖享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福建 龙海市 中学 上学 期期 中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