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高三 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对旧城区的街道进行改造,政府相关部门必须 求田问舍 ,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努力优化道路设计,规范停车位置,提升道路通行能力,让群众满意。 B欧洲多国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的社会制度已经 积羽沉舟 ,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地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C西安的姿态,低调而内敛,如同一个优雅的老者, 深藏若虚 。第一次到西安的人,都会被那连绵近 14公里的雄壮深厚、古朴凝重的古城墙吸引。 D “被电脑 ”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你让学
2、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 龙飞凤舞 ,而卷面字迹却难以辨认。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比喻只知谋置产业,胸无大志。 B 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应用 “积重难返 ”C 把宝贵的东西收藏起来,好像没有似的,形容人有知识才能,但不爱在人前表现。 D形容山势巍峨雄壮,也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3分)( ) “雅舍 ”最宜月夜 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 , , , , ,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待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此时尤为幽绝 若逢细雨蒙蒙之际
3、, “雅舍 ”亦复有趣 滴水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 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 若逢大雨滂沱,则惶悚不安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承接前文的 “得月较先 ”; 与前文都写 “雅舍 ”之趣; 写“雅舍 ”遇大雨滂沱的情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B普通流感患者无需特殊治疗,但应注意休息,多喝水,体温高时可服用感
4、冒清热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药物,一般情况下病情一周以内即可减少。 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的一干二净。 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前还只是一种期待。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成分残缺,可在 “对人们群众生命财产 ”前加上介词 “以 ”。 B 搭配不当,可将 “减少 ”改成 “缓解 ”或 “减轻 ”。 C 逻辑不当,应改为 “也许在五年以后,甚至两年以后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
5、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人有 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 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 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
6、好像要粗糙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这种轻微 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
7、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比如,当电流频率在 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 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 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
8、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 “步调 ”(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经测量,这个力大约
9、 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 交道的方式。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 科学之谜 2013年第 1期,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关于 “触幻觉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 B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10、。 C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D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有 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C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
11、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
12、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 “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夸大其词。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因果倒置,原文是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A项, “毫无差别 ”过于绝对,原文是 “几乎
13、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 C项,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D项,张冠李戴,末句 “水平方向 ”应为 “垂直方向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25分)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 法, 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2009年 11月 28日,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 95岁。 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一位标志性文化老人的陨落。 王世襄生于 1914年。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曾是朝中大官,母亲出身书香门第。他年轻时就在燕京大学读书。王世襄
14、虽然出身名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较为精通,但是他更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如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然而,他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并没有被一般人看成是学问。 王世 襄是杂家也是通家。他的许多学问最初都起源于乐趣。王世襄生前有一句名言: “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吗? ”他被称为 “京城第一玩家 ”。少年的 “王家二少爷 ”养狗、玩葫芦、养鸣虫,在京城可算是小有名气。他玩过一只白鹰,是鹰中绝品,当时叫价一百块钱,而当时一袋面粉才两块五。王世襄平生头一次借钱,买走了这只白鹰。 王世襄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
15、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 “玩物 ”是 “研物 ”,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 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于据有事物,而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与发展。 即使是 “雕虫小技 ”,王世襄都能玩出道道。他曾经出版过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等。他收藏的东西除了像家具这样的大家伙,还包括蛐蛐罐、鸽哨这样的小玩意,他在这些方面的研究同样也都非常精深。2000年,王世襄将自己一生所写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联书店以 “锦灰堆 ”为名出版,书中涉及家具、漆具、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舞乐、忆往、游艺、饮食、
16、杂稿等十二类。 王世襄于 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中华文明存在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缝合。 1945年 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中损失的文物。当时,许多日本和德国文物贩子与收藏家在中国收买文物,伺机盗运出境。王世襄宴请了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请他们提供线索。他得知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铜器多数被德国人杨宁史买去,于是通过他父亲的友人找到宋子文详陈原委,最终没收了杨宁史的 240件青铜器,其中包括价值连城的“宴乐渔猎攻战铜壶 ”、 “商饕餮纹大钺 ”等。 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
17、局的 “内行红卫兵 ”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晚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王世襄最终选择了 “散尽 ”,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 王世襄自称 “书呆子 ”,在 “反右 ”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 “芳嘉园 ”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致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将宝物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 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为这张特殊的 “大床 ”写了一幅对联 移
18、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 斯是陋室。 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用了多年的买菜的提筐。2003 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 “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 ”的情景。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他们俩的墓穴中间,能与妻子 “生死永相匹 ”。 (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 A文中写王世襄借 钱买白鹰一事,以实例说明他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而对 “玩物 ”投入热情,也说明了他的 “杂 ”与 “通 ”。 B文章开篇引用一些人的说法 “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
19、是出不了了 ”,并不是在否定钱钟书国学大师的地位,而是为了突出王世襄在民俗研究和文物收藏上的贡献。 C王世襄从一开始就秉持研究文化、实现人生价值的理念,有意识地关注 “雕虫小技 ”,中国金鱼文化竹刻艺术北京鸽哨锦灰堆等书都是其成就的代表作。 D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许多宝贝,却在晚年散尽收藏,这表现出他对国家、 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表现出了他豁达的性情。 E这篇人物传记以议论为主,间有记叙,展现了王世襄性格的不同侧面。 【小题 2】文章写了王世襄的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6分) 【小题 3】王世襄有一句名言: “一个人如果连玩都玩不好,还有可能把工作干好的吗? ”而他对自己的评价
20、又是: “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 ”这两句话是否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这篇传记的标题是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既概括出了王世襄的生平,又道出事理,颇有深意。请你就对 “学问与乐趣 ”“藏与散 ”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 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D给 3分,答 B给 2分,答 A给 1分,答 CE不给分 【小题 2】 在研究民俗方面,他是杂家也是通家,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不仅仅停留在 “玩 ”的层面,还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文化发展; 在抢救收藏文物方面,为保护民族文物竭尽心力,收藏广泛,最终却散尽藏宝; 在为人处世
21、方面,生活简朴,为人淡泊,待人热情,重感情。(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3】不矛盾。前一句的意思是:人天性好玩,对玩投入极大热情,在玩的过程中可以总结知识,凝聚智慧,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知识和 智慧是干不好工作的;后一句是王世襄的自谦之语,也是自得之言;这两句话表明王世襄专注于不被一般人认可的 “学问 ”,却乐此不疲,很有收获。(一点 1分,共 4分) 【小题 4】示例一:学问与乐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做学问的动力,带着兴趣去做学问,那么在做学问过程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还能获得发现、探究、创新的乐趣; 在做学问的过程中,乐趣能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河南省 南阳市 第一 中学 10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