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沼 ( zho)泽缱 绻 (qun)阑 ( ln)尾炎 犄 ( j)角之势 B 鲰 ( zu)生 浸 ( jng)泡 汨 ( m)罗江 蜚 ( fi)短流长 C 给 ( j)予 症 ( zhng)结 佚 ( y)之狐 徇 ( xn)私舞弊 D 泾 ( jng)流 着 ( zhu)想 蹬 ( dng)三轮养尊 处 ( ch)优 答案: C 对下列句子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以为凡是州之
2、山水有异态者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大王来何操 以为莫己若者 夫晋,何厌之有 君何以知燕王 而君幸于赵王 A / / / / B / / / C / / / D / / / / 答案: C 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拜送书于庭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距关,毋内诸侯 令将军与臣有 敛赀财以送其行 两 邃狙轮 洌 槐缗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肇锡余以嘉名 A - 句中都有通假字 B - 句中至少有 3句中没有通假字 C 句中有 1句没有通假字 D 句中有 2句有通假字 答案: A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越国以 鄙 远 既 东
3、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必 固 其根本 人皆得以 隶 使之 舍 相如广成传 庐陵文天祥自 序 其诗 常以身 翼 蔽沛公 且庸人尚 羞 之 吾所以为此者,以 先 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则思知止以 安 人 A 是意动用法 B 是名词用作状语 C 是名词用作动词 D 是使动用法 答案: B 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 )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璧有瑕,请指示王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行李之往来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A - 句中都有古今异义词 B 句中都有古今异义词 C 句中都有古今异义
4、词 D - 句中有 3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 ; 。 , 。 ,因为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 弄清这两个概念,很有必要 这些概念,往往交叉使用,内容含糊。 没有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文化。 我们常常看到 “文化传统 ”、 “ 传统文化 ”的说法, 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什么传统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阶段,由于汽油、食用油价格不断上涨,给低收入者的生活带来很大压力,人们痛感钱不值钱,生活质量
5、大幅下降。 B作为理性生命的极度表现,西方人的科学事业不仅是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而且是对人类理性生命力的探究。 C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整合、筛选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 D 20世纪 80年代初,当西服重新在国内出现时,它被赋予了开放的符号意义,穿不穿西服则有了保守的政治含义。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武术不仅讲求打得准、打得狠,而且讲求打得漂亮,要在 花拳绣腿 之中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B西方人也有 玲珑剔透 的艺术精品,但在很大程度上,西方式的艺术常常被科学化或体育化了。 C这幢房舍
6、一直保留下来,在 伶仃孤苦 之中一跃而成了波兰人民所能享受的最珍贵的古迹之一。 D我们不仅在科学上要向西方学习,在艺术上也要向西方靠拢,结果就像 邯郸学步 一样,别人的东西没有学好,自己的传统反而被遗忘了。 答案: B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祖国自有值得我们留恋、爱抚的自然画卷:有茫茫苍苍的黄土高原,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 B远远地前方,层峦迭嶂之上,迷蒙云雾之中,忽然出现一团红雾。绛紫色的山峰衬托着这一团雾,美丽极了。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悠情的乐曲;特别好看的是悬崖上那一堆堆给秋霜染得红艳艳的野草,简直像是满山的杜鹃。 D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
7、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我们不应以偏赅全地将某种文化中的单一元素视为衡量文化的惟一尺度。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19分) 枣花香 李 健吾 一阵风来,我闻到了枣花香,我站住朝四面望:空落落的胡同,只有几个小孩子匍匐在洞外,拍地上的硬纸玩。右首街墙里是一家院子。沿墙有一颗枣树,扶疏的嫩叶随着细长的枝丫在半空摇摆。靠里还有一颗体态龙钟的枣树,一树轻盈的小叶,正好横在邻人的房上。年高的、年少的,都给人一种生气蓬勃的感觉。鲁迅秋夜的描绘忽然亮在我的眼前: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 重复在这里,给秋夜引出意想不到的寂寞的战斗的诗
8、意。叶子落尽了,干枝子还像抢、戟一般直指着月亮。而今不同了,初夏的清晨,处 处是乐观的意兴。我朝东走,太阳迎面照来,我才离开江南,北京已经变成江南。两颗枣树,一老一幼,都在开着小黄花。 于是我闻到一阵阵的枣花香。 不凑到枣树枝子跟前,很难辨出叶子掩翳的米色小花来。 这些谦虚的小花,像飘香的桂花那样不惹眼,却不像桂花样有口碑。八月桂花香。广州的桂花一年四季开。可是花谢了,枝头什么也不留下来。我为枣花叫屈 : 。 枣子!枣子! 五岁前后的景象忽然涌到我的心头。我提着一个小瓦罐,里面装着半罐井水,跟着姐姐和家里人,走进一片枣林。说是枣林,其实枣树长在畦垄上,三两丈远才一颗,并不妨害庄稼。初夏我在地里
9、跑,一定闻到了香味;可是我对香味有感情,却远在成年以后,因为欣赏芳香是要年龄的。我之所以跟着姐姐到枣林来,一方面是由于游戏的心情,一方面自然还有馋痨的心思。成百上千的枣子,青里透红,挂在枝头,该多吸引每一个小孩子啊!姐姐举着竿子,学大人打枣虫,什么枣虫我不记得,反正不像是北京小孩子说的那种形象可怖的洋拉子。虫子打下来,我就捡起来放在有水的 瓦罐里。不过捡不捡全看我的高兴。我只是跟在姐姐后头专拣她错打下来的枣子罢了。 人家把我们那边的枣子叫做 “相枣 ”。我的母亲姓相,是北相镇人,娘家没有直系亲人,不过总算还有所谓娘家人,偶尔带我回一趟娘家。秋冬之交,车过地头,望见柿子像受了冻似的那样红,就央人
10、摘下低枝的柿子给我吃。我边吃,边跟着车跑,兴致很高,不过没有吃生枣的兴致高。相枣大概是从北相镇得名的吧,我对没有亲姥姥家的北相镇也有好感。 那些可爱的生枣,个子如同小娃娃的拳头,咬一口,又甜又脆,咬好几口,才能咬完老大的枣, “囫囵吞枣 ”是不行的,我对相枣的记 忆这样深,那年带着孩子们逛北京的西山,吃着樱桃沟的枣子,清脆可口,孩子们赞不绝口,我这个五十岁的老头子,离开家乡的土地四十多年了,尽管吃过各地方的好枣子,说起枣子好吃来,还是热情地把安邑的枣子夸成了世界上唯一无二的枣子。孩子们缺乏我的童年,只好将信将疑地由我夸口。过了几年,表弟从猗氏县来,带了一包枣子给我,我指给孩子们看,傲形于色道:
11、 “看枣子多大!肉多厚! ”我分了几小包,转送给我的亲戚长辈,孝敬之中,未尝不多少含有夸耀的意思。往往有人问我什么地方人,我的回答总是: “山西安邑人,史记上说的 安邑千树枣 的 安邑。 ”有一千棵枣树,还必须是安邑的枣树,司马迁认为 “与千户侯等 ”,想见安邑枣子的名气大,来历久了。我怎么能不引以为荣呢? 猗氏县的枣子当然也有名,晋朝的郭璞给尔雅作注,就指明: “今河东猗氏县出大枣子,如鸡蛋。 ”猗氏县和安邑县是近邻,树种自然还是一个。河东的枣树都应当归在相枣一类。尔雅把河东的枣子叫做 “洗大枣 ”,小时候我也听人把家乡枣子叫做 “洗枣 ”,想必自古以来就有这种称谓,就有这种大枣的荣誉了。据
12、说陕西 县有一种枣子,比 “洗大枣 ”还大。也许是吧,不过一定还是从河东移植过去的。否则, 县的人怎么把自 己的枣子叫做 “晋枣 ”呢?我为家乡的枣子骄傲。 站在北京的胡同里,闻着街墙上空的枣花香,我想起了家乡的枣子。我明白各地的枣子有各地枣子的特色,只是它们和我的童年无关,哪怕是国色天香,我也只能说来话短。是啊,我多想回到五岁前后,在家乡的地头,边捡枣虫,边吃半青不红的枣子啊! 【小题 1】请简析文章里写鲁迅秋夜中的枣树的意图。( 2分) 【小题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小题 3】根据语境,在波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2分)(填入的句子不超过17字) 【小题 4】文章第六段两次说
13、到 “枣子 ” 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 4分) 【小题 5】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写故乡枣子的有关内容和这些内容分别表达的感情( 3分) 【小题 6】 .根据文章内容,有人认为标题改为 “故乡的枣子 ”比 “枣花香 ”好,你是否同意,请说说你的理由( 4分) 答案: 【小题 1】( 1)用秋夜中的枣树来衬托(反衬)而今两棵枣树的蓬勃生气,突出乐观意兴( 1分) ( 2)由眼前的枣树联想到秋夜中的枣树,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可读性。( 1分) 【小题 1】运用了拟人和衬托(对比)的手法( 1分)将花人格化,写出枣花谦虚的品格( 1分)用桂花香衬托枣花香,用桂花虽香无果反衬枣花 不仅花香而且有果,
14、突出枣花的实用价值( 1分)表达作者对枣花的怜爱之情。( 1分) 【小题 1】花谢了,枝头留下密密麻麻的枣子( 2分) 【小题 1】用反复的手法( 1分)强调对枣子的热爱之情( 1分)结构上承上启下( 1 分)由上文写枣花过渡到下文写故乡的枣子及与枣子有关的内容。( 1 分) 【小题 1】( 1)五岁前后,跟姐姐到枣林打枣虫、吃枣,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喜爱眷恋之情。( 1分) ( 2)带孩子们逛北京西山吃枣,与把表弟从家乡带来的枣子分给孩子吃进行对比,写出了家乡的枣子好吃、名气大,表达了作者的夸耀之情( 1分) ( 3)陕西 县的枣子是从家乡山西移植过去的,表达了作者的骄傲之情。( 1分) 【小
15、题 1】( 1)不同意。 “枣花香 ”是文章的线索,全文以枣花香为依据展开联想,串起了许多关于故乡枣子的材料,( 1分)这样,使文章收放自如、结构浑然一体( 1分);枣花的香味与作者值得回味的童年生活密切相连,( 1分)蕴含怀念故乡的深情厚意。( 1分) ( 2)同意。 “故乡的枣子 ”点明了写作主要对象,( 1分)全文的主要内容是写家乡的枣子( 1分) “故乡 ”一词限定枣子,点明怀念故乡的主旨。( 2分) 【小题 1】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答题。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根据上下文的句意填空。 【小题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浙江省 金华 中高 一下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