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三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 当 ( dng)真利 息 ( x) 沮 ( j)丧 宁 ( nng缺毋滥 B牵 掣 ( ch)信 笺 ( qin)灰 烬 ( jn) 诲 ( hu)人不倦 C 谛 ( d)听 窥 ( ku)视 涮 ( shu)洗 卓 ( zhu)尔不群 D抚 恤 ( x)昏 厥 ( ju) 召 ( zho)唤间不容 发 ( f) 答案: A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缘份显像管待价而沽良莠不齐 B急燥兑奖券管窥蠡测始作俑者 C影牒协奏曲半身不遂终生事业 D翔实抱不平顶礼膜拜
2、厉行节约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就是这么样的 个人:有事情要他帮忙,他总是找借口 推脱 ;有责任要他负责,他总是找理由推托。 B研究结果表明,那些心态平和、性格开明、胸怀宽广的人比那些愁眉苦脸、弧独紧张、 忧心忡忡 的人出现精神疾患的概率要少 50。 C国家加大了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加大了对违法事件的惩治力度,制定了一系列检测措施,不断加强舆论监督, 长此以往 ,日趋严重的安全问题将会得到有效遏制。 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 见微知著 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食品
3、药品监督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B端午节已是中国的法定节日,然而在我国内地的很多大城市已经难见赛龙舟的景象,倒是繁荣的国际大都市香港却还保留着五月五赛龙舟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C据专家预测,未来 10年,我国私人飞机市场规模每年将增长 20 -25以上, 10年内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飞机拥有国。 D透过网络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让网络文化渗透到传统文化的血脉之中,引导年轻一代加深对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理解与认同,并利用这笔宝贵的精神资源建设当前的先进文化。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4、黄老先生认为我国不应该被称为 “支那 ”,应当正名为 “中华 ”。其理由是: “支那 ”这个字,在荷兰语、英语字典上都解释为 “瓷器 ”。以 “瓷器 ”来称中国,这是侮辱的称谓。所以,这位黄老先生主张我国的外文名称应改为 “中华 ”而抛弃 “支那 ”。 这件事,我想,这位黄老先生似乎有点误会。经报刊文摘一转载,我恐怕国内可能有许多人也跟着糊涂起来。 我国的外文译名,是统一用的 China,英国、美国人读作 “查艾那 ”,法国、西班牙等拉丁语系的国家读作 “希纳 ”。译成中文,就是 “中国 ”,而不是 “支那 ”。只有日本人从前称我国为 “支那 ”,但这也不是 China 的译音 。 “支那 ”
5、这个名称,起源于印度。印度古代人称中国为 “脂尼 ”,这是见于唐以前的佛经译本中的。印度古代的 “脂尼 ”( Chini),向东流传到日本,成为 “支那 ”,向西从阿拉伯传到西欧,成为 “希纳 ”。英国人又用 他们的缀音读法,把中间的 i读成长音,就成为 “查艾那 ”。我们只能说 China是 “支那 ”的音译,不能说 “支那 ”是 China的音译。现在,印度还有人称中国为 “脂尼 ”,日本也还有人称我国为 “支那 ”,但在公文书上,已经都不用这个旧名了。 “脂尼 ”这个名词,过去有人说是 “秦 ”字的音译,但苏曼殊曾经否认过。他说过 “支那音非秦转 ”。不过我们如果注意到这个名词早已见于古
6、梵文的佛经,可以推测印度和中国的交通始于中国的秦代。司马迁的史记中已记录了 “天竺 ”“身毒 ”等名词,都是指印度的。 只有对日本人来说, “支那 ”可以说是 Chia的译音 ,但对欧美人来说,他们没有 “支那 ”的概念,故不能说欧美人称中国为 “支那 ”。 契丹蒙古人称中原人为汉人,因为他们最早接触中国是在中国的汉代。中国人移民到南洋去,始于唐代,故南洋人称中国人为唐人。这个名称流传到美洲,至今旧金山、纽约等地还有唐人街。可是,其英文译名却是 “中国城 ”而不是 “唐代人的街 ”。俄罗斯人最早接触的中国人是东北的契丹民族,故俄文中称中国为“契丹 ”。这个字,现在当然已译为 “中国 ”而不能译
7、为 “契丹 ”了。 西欧人在最初见到中国瓷器的时候,大为惊异。当时他们还没有瓷器,不知道这东西叫什 么名字,于是以中国国名称之。这是瓷器因国而得名,并非国名因瓷器而得。况且,意指瓷器的 china 第一个字母是小写的,作为国名的 China,第一个字母是大写的。区别很清楚,怎么能说支那(或中国)这个名词的意义是瓷器呢。 【小题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在,印度人还称中国为 “脂尼 ”。 B china因 China而得名,并非 China因 china而得名(瓷器因国而得名,并非国名因瓷器而得) C China(支那)的意思并非瓷器,而是指中国(中华)。 D “支那 ”这个名称
8、,起源于印度。 【小题 2】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是否矛盾?对此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矛盾。两个 “支那 ”意思相同,两个 “China”意思也一佯,前面说不是译音,后面又认为可以说是译音,前言不搭后语。 B不矛盾。前面说不是 China的译音,是从翻译角度严格辨析的;后面又认为可以说是 China的译音,是从日本人自身认识说的。 C不矛盾。前面说不是 China的译音,是因为 “支那 ”译自 “脂尼 ”( Chini);后面又认为可以说是 China的译音,是因为 “支那 ”与中国(中华)的外文译名China音近义同。 D不矛盾。因为统一用 China作为我国的外文译名,是后来的规定,所以日本人
9、从前称我国为 “支那 ”,不是 China的译音,而现在则是译音。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为依据,确定印度和中国的交往始于中国的秦代。 B从第 4段和第 6段来看,作者是倾向于认为 “脂尼 ”是 “秦 ”字的音译的。 C文中说英国人称中国为 “查艾那 ”,是用于证明英国与中国的交往可能始于中国的秦代。 D作者辨明 “支那 ”并非侮辱称谓,实际上是主张我国的外文名称不妨沿用 “支那 ”。 答案: 【小题 1】 A 【小 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现在,印度还有人称中国为 “脂尼 ”。以偏概全 【小题 1】第 3段和第 5段划线
10、句子中的 “支那 ”都是日本人对中国(中华)的称呼。前面说 “但这也不是 China的译音 ”,是因为 “支那 ”译自 “脂尼 ”Chini,并非先有 China后有 “支那 ”;后面说 “可以说是 China的译音 ”,是因为 Chini、 China音近,所指都是中国,不是瓷器。对于日本人称呼中国来说, “支那 ”是译自 “脂尼 ”Chini,还是译自目前国际通用的中国外文译名 China,是不必区别的。 A“前言不搭后语 ”说法失当。 B说法笼统。 D“现在则是译音 ”不准确 【小题 1】 A作者推测印度和中国的交通始于中国的秦代,列举史记的史料仅是推测而非确定。 C 强加关系,不符合作
11、者第 3、 4段的分析。 D主观臆断,原文无此意。参考原文 “已经都不用这个旧名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穷人的风骨 马德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突然,有人在背后喊我,声音远远的。我扭过头,见是一个农民模样的人,但我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马上就要上课了,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你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没有太在 意,只是想着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但他迟迟不肯给我,不断地数着他手中的钱。我这才注意到,那一沓钱最外面的一张是100元,里边有两张 20元,还有一张 10元,剩下的便是厚厚的一沓两元一元的零钞了。他又翻
12、来复去地数了几遍,嘴里念叨着,怎么会少了一张呢。 看着这些零钞,我当时突然有一种哽咽的感觉。十几年前我上高中时,父亲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给我送钱,冻得红裂的手里拽紧的便是类似的一堆零钱,甚至里边夹杂着旧版的分纸币。而今天的这一堆零钱当中,可能也有省下的柴米油盐的钱,可能也有分明得了病舍不得吃药的 钱,也许有几块钱是刚刚卖了鸡蛋得来的,甚至有是还是借别人的,上面尚留有别人的余温。可现在,他都给他的女儿拿来了。 我问: “少了多少呢? ” “5元。 ”家长有些捶胸顿足,嘴里不停地说, “走的时候,我明明凑够了的,怎么会少了呢?这可怎么办? ”这位父亲显然一些着急了。 我说不要紧,就这样先给我吧。家
13、长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给了我。后来,家长走了,一边走,一边还不断地上上下下摸自己的衣兜,寻找他那不知遗失在何处的 5元钱。 那节课,我上得很不好,脑海中总是浮现着家长找钱的着急样子,鼻子酸酸的。下课后,我也没有把钱给我的学 生,而是直接回到了办公室。在搭上自己的 5块钱后, 我把所有的零钱都换成了整钞。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简单地告诉她这是她父亲捎来的,学生点了点头便走了 。 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我知道,我这样做实际上也并没有改变什么,但我似乎只能做到这一点。 我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不料一天上午,这位家长又找到了我,有些局促不安地从兜里
14、掏出 5元钱递给我,并说: “闺女前些日子写信给我,说我上次给她捎来的钱有些不一样,因为她从来没有收到过家里这么齐整的钱。读完信后,我便猜出了事情 的原委,并且感觉到你肯定垫进去了 5元钱,所以我今天给你送来。 ” 我百般推辞,说 5元钱的事,就算了吧。但家长却极认真的样子,半天推搡过后,家长突然好象生气了,一把把那 5元钱塞到了我的手里。简单地几句客气话之后,便一扭头走进深秋的风里。 我突然想起了我那位可爱的学生,作为贫穷人家的子女,她竟然知道贫穷人家的钱是什么样子的,我更喜欢这样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穷人的风骨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攀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更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
15、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 个世界猝然跌倒。 【小题 1】文章的题目是 “穷人的风骨 ”,文中的 “风骨 ”指的是什么?( 6分) 【小题 2】文章表达了 “我 ”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想感情?( 6分) 来 【小题 3】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简析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6分) 【小题 4】文中中心人物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答案: 【小题 1】自食其力,不贪图小利,借了东西一定要还,坚持自己的操守。(每点 2分,答出 3点即可,共 6分) 【小题 1】 表达了 “我 ”对这位家长和他的孩子的理解和尊重, “我 ”十分同情
16、并打算尽心帮助他们。( 3分) 因为 “我 ”曾有过与他们相同的际遇,而 “我 ”已经是一位老师,富有深切的同情心和爱心。( 3分) 【小题 1】因为我深知那一堆零钞的重量。我不想把它压在我的学生稚嫩的双肩上。 “把所有零钱都换成了整钞 ”的行为描写写出我的细心、和对学生的细致入微地关心、呵护;用 “轻描淡写 ”, “简单 ”来描写我把钱给学生的态度,表明“我 ”不想让学生的心里承担一堆零钞的重量,突出 “我 ”对学生的爱护之心。全句主要表现了人物的细心和关怀学生的心理。 【小题 1】 父亲 善良,有自尊、人穷志不穷(身处贫困处境,仍有风骨、节气的人) 【小题 1】本题 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词
17、语的含意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本题考查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 “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 【小题 1】原因 2分,能找出词语 2分,分析出人物心理 2分 【小题 1】中心人物 1分,品德每点 1分,共 4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三国论 苏辙 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 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 。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悲夫!世之英雄,其处于世,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四川省 南充市 第三次 高考 适应性 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