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南省卫辉市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0年河南省卫辉市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河南省卫辉市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河南省卫辉市高级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 2)长太息以掩涕兮, _。(屈原离骚) ( 3) 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 4) 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 5)朝菌不知晦朔, _,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2)哀民生之多艰( 3)别有幽愁暗恨生 ( 4)会挽雕弓如满月( 5)蟪蛄不知春秋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索尼爱立信 X10mini机身采用直板触屏设计,
2、搭载热门的 android OS操作系统,同时配有一颗主频为 600MHz的 CPU,是一款短小精悍的智能手机。 B人们信任专家,并非因为他们有某个领域的头衔,而是因为专家具有不被任何势力裹胁的独立地位,他们出来讲话 ,丁是丁,卯是卯,是非曲直自然明了。 C生活中我们拥有的一些细小权利,看起来似乎无关紧要,但决不能因为细小而放弃,反倒正是因为这诸多具体而微的权利,才使我们感觉到身上权利的真切存在。 D中国探月卫星 “嫦娥二号 ”的成功发射,实 现了渴望飞天但又插翅难飞的中国人几个世纪以来的探月梦想。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 。
3、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 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 “坏的 ”,更不能 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应该存在。 关于国学到底 “好不好 ”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 但居然演变成一种 “轻浮 ”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 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 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 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 A B C D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针对一些地方和学校出现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指出, “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
4、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B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历时 8年组织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决定自 2009年 8月 12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C当我们谴责 “戒网 ”机构的暴虐、反思教育制度的缺失时,当务之急是尽快规范 “网瘾 ”的界定标准,加强对 “戒网 ”市场的统一监管。 D中央财政已紧急下拨救灾资金 2亿元,用于青海地震灾区的抢险救灾、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伤员救治、卫生防疫等工作。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倡导全民阅读不必排斥网络阅读 现代社会,很多人面对诱惑,渐渐变得浮躁起来;孩子们因沉重的学业负担,往往无暇在课外阅读
5、经典名著;网络文化盛行,使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疏远了经典阅读,而处于 “浅阅读 ”状态中 有人因此惊叹:传统阅读的逻辑性遭到了破坏。 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阅读名著,既可以拓宽视野,增加文化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基础。这一切应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现在的学校里,许多学生似乎只在读教科书,许多老师也似乎只在读辅导书。以这样的功利性的阅读状态,能读出快乐来吗?因此,要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阅读率
6、为 36.5%,比 2005年的 27.8%提高了 8.7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 34.7%,比 2005年的48.7%降低了 14个 百分点。网络阅读首次超过了图书阅读。其实,网络可以是人们吸取知识、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工具本身无所谓好坏,就看怎么使用。引导青少年读书,不能排斥网络,关键要看网络阅读在读什么。网络阅读如果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经典阅读并非水火不相容。 网络的特点与优势,就是方便、快捷、海量、高效,容易激发阅读者探究与参与的兴趣。而懂得教育的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原动力。孩子只有对
7、阅读感兴趣了,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求, 才会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也才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所以,名著本身,也可以有多种读法,包括网络阅读。我们应该利用网络优势,积极组织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资源上网,鼓励大家多读优秀的东西方文化经典书籍,也就是多读名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全民的思想和文化素质。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们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网络时代尤其如此。读书是追求人生的完善,如果把读书功利化,就失去了阅读的价值。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之所以喜欢网络阅读,很大一个因素,是因为网络阅读大多是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 的。 英国散文家理查 斯蒂尔爵士
8、说过: “阅读之于心灵,犹如运动之于身体一样重要。 ”阅读的重要性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不管是书本阅读,还是网络阅读,名著阅读可以形式多样,但本质上来说,阅读没有捷径可走。一本书好不好,值不值得阅读,如何阅读,诸如粗读还是细读,深读还是浅读,只有亲自 “下水 ”读了,才能作出判断,才能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提倡全民阅读,首先需要培养的,是善于阅读的心灵。 【小题 1】下列有关 “网络阅读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阅读盛行,使年轻人远离了经典阅读而处于 “浅阅读 ”状态,所以 有人认为,网络阅读破坏了传统阅读的逻辑性。 B网络阅读既是人们吸取知识、交流思想的的一种工具,又是一种
9、学习方式,与经典阅读并非水火不容。 C凭借网络优势,网络阅读容易激发阅读者探究、参与的兴趣,符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一观点。 D青少年喜欢网络阅读,是因为网络阅读大多是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 【小题 2】下列不属于 “提倡全民阅读不必排斥网络阅读 ”原因的一项是( ) A中国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网络阅读首次超过图书阅读,图书阅读率大幅降低。 B工具无所谓好坏,关键 在于如何使用;学生通过网络健康阅读,将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C孩子只有对阅读感兴趣了,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要求,才会把阅读当作享受。 D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们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
10、来越高。 【小题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青少年疏远经典阅读亲近网络阅读,与现代社会的环境特点密切相关,其中学业负担过于沉重,是罪魁祸首。 B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功利性的阅读、压力重负下的阅读,使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 C利用网络优势,组建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阅读资源,有益于提高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 D网络阅读与书本阅读只是阅读形式的不同,并非阅读的捷径,我们首先要具备的还是一颗善于阅读的心灵。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A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萧 乾 先 生 印 象 刘炳善 我与萧乾认识,是在 1988年夏天,我
11、的伊利亚随笔选出版,由北京三联书店介绍约见的。我按时来到复兴门外他家。那时他已年届八旬,在门外贴了一张小纸条,上写: “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 ”我事后记下了见面的第一印象:“一敲门,走出一位身材高大、很有风度而又非常和气的老先生。萧老亲切、坦率地告诉我:外国古典作品,译起来很难。譬如说,英国十八世纪的东西就很不好翻译。至于兰姆的作品,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还可以参考莎士比亚全集中译本,要译伊利亚随笔就得独立工作了。 ”萧乾先生以委婉的语气对我的翻译工作给予肯定。实际上,他在 “文革 ”前已译过菲尔丁的巨著汤姆 琼斯和大伟人魏尔德传等等,早已译著等身。 正谈话中,进来一位中年知识分子模样的人
12、,和他小声谈了一阵,离开。萧乾先生说:这是一位医生,教他如何保健;然后又像是有 点不好意思地向我解释说: “(他想)尽量延长(生命) ” 当时我对他的坦率有点惊讶,后来明白:他的意思是打算一面保护健康、一面尽量多做些工作, “跑好人生的最后一圈 ”。 此后我与萧乾先生建立了大约十年的通信联系,偶有赴京的机会,又到他家去过两三次。 作为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大公报驻英特派员,萧乾在伦敦大学教过课,在剑桥做过研究生,萧乾受过西方文化的熏染,说话文雅和蔼,待人彬彬有礼,言谈举止中让人感到他有点英国绅士的风度 这是在与他接触中可以感触到的。举一个小例子:前面说过他因年老体衰, “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 钟
13、”。但一说话,往往超过这个时间。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有事着急,他也绝不会不客气地下逐客令,而是采取很含蓄委婉的方式向你客气地暗示。有一次我到他那里,谈了一阵话后,他很和气地问我: “你害过荨麻疹没有? ”我说: “没有。害荨麻疹很痒吧? ”他说: “很痒。也疼。 ”我马上明白了,随即礼貌地告辞。 不过,从另一方面说,萧乾先生身上绝无高贵士绅的那种矜持倨傲、老气横秋的样子,更多的倒是保持着一副年轻人的脾气:思路敏捷,说话直率,做事麻利 这可能跟他长期做新闻工作的训练有关。这种脾气他保持了一生。他像一个长跑运动员一样,几 十年一直活跃在新闻界、文学界、翻译界、国际文化交流场合;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
14、期,还在为翻译尤利西斯而拼搏。 尽管萧乾先生待人温和,他的性格中还有较真、执著甚至 “倔 ”的一面。因为曾经长期受到贬抑和屈辱,他在 “改正以后 ”,对于个人的尊严就特别敏感而且较真。我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种种争议、恩怨太多,当然其中有个是非曲直,只是如果只记住争议和恩怨,而忘掉了文学,则等于 “把孩子和脏水一齐泼掉 ”,损失未免太大。我的意思是最好采取 “两分法 ”:争议的是非是一码事,每个人文学史的业绩是另一码事,不必互相混淆。这样 ,前人的正面文学业绩,后人可以安心继承,以利未来。 就我对接触中的萧乾先生的印象来说,尽管他所接受的主要是西方的教育、西方的文化,半个世纪以来又做了大量
15、的外国文学翻译工作,但从他为人处事的作风来看,他是一位厚道的老北京人。 选自书屋,有删节 ( 1)下列对传记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萧乾先生看到作者能够翻译出伊利亚随笔选,给以极高的评价,其实这不过表明一位译著等身的译坛长者的宽厚态度而已。 B作者通过对萧乾先生注重保健的描述,很好地表现了萧乾先生性格中较真、执着、敏感,但又充满生气,容易交往的特点。 C萧乾几十年来活跃于新闻界、文学界、翻译界、国际文化交流场合等,这既反映出他的勤奋,也说明他的人生非常丰富多彩。 D作者在文中运用委婉的修辞手法,通过写自己与萧乾先生的几次交往,塑造了一个厚道、学养丰厚的北京作家的形象。
16、 E作者认为,对文学史上的争论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着眼于是非本身,二是看到作家本人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否则,就会给文学的发展带来损失。 ( 2)从第一段可以看出,萧乾先生 对翻译外国古典作品的态度是怎样的。 ( 3)文章两次提到写有 “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 ”的小纸条,分别有什么作用? ( 4)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传主哪些方面的特点?这样写,对你有哪些启发? 答案: ( 1) CE ( 2) 萧乾先生认为这项翻译工作比较难,他对此持鼓励、支持、肯定的态度。 他主张对已有相关翻译的,在借鉴、参考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对未翻译过的作品,要独立思考。 ( 3)第一次见面是全面介绍萧乾先生的需要,第二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河南省 卫辉市 高级中学 高三第 四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