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江阴市暨阳中学九年级一模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不断将钟罩内空气抽出时,听到的声音在不断减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
2、幅度有关 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选 D 考点:声音的传播 小灯泡 L上标有 “2.5V”字样,它的电阻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将小灯泡 L和电阻 R0接入图乙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3V,且保持不变。当开关 S闭合时,小灯泡 L恰好能正常发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阻 R0的阻值为 2 B开关 S闭合时,小灯泡 L的电阻为 10 C小灯泡 L的正常发光时 ,电阻 R的电功率为 0.625W D开关 S断开时,小灯泡 L的
3、电阻为 2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电阻 R0串联,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和电源电压得出电路总电阻,根据电路总电阻和灯丝电阻即可求出定值电阻 R0的阻值;由图象可以直接得到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已知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电压和电阻,利用公式 P= 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A、开关闭合时,灯泡 L恰好能正常发光,则根据灯泡两端的电压为 2.5V,由图象可知灯泡的电阻为 10,所以电路电流为 I= =0.25A,因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则电路总电阻为 R= =12,所以定值电阻 R0=R-RL=12-10=2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知
4、,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为 RL=10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电压UL=2.5V,由图象知此时灯泡的电阻 RL=10,电阻功率为P=UI=0.5V0.25A=0.125W此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D、开关 S断开 时,没有电流通过小灯泡,由图像可知,灯泡的电阻为 2此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电功率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 ,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 ,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 ,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 ,为了使棋子的像清晰一些 ,用手电筒对着棋子照 C
5、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 ,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 ,将玻璃泡涂黑 D在估测大气压值时 ,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 ,选用较大容积的注射器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纸锥的锥角不同受到的阻力大小也不同;人眼能够看清物体,是因为物体有光线进入人眼,探究平面镜成像时,观察的是棋子,而不是平面镜;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光的热效应时,可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从而使示数变化更加明显;用弹簧测力计和注射器测量大气压时,注射器容积越大,测力计变化越小,测量误差越大 A、锥角大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增大,方便时间的测量此设计合理; B、物体成像要清晰,就必须让物体(棋子)有足够光线射向平
6、面镜才能成像,所以用手电筒对着棋子照此设计合理; C、用温度 计观察红外线的热效应时,把玻璃泡涂黑,是因为黑色吸热速度最快,可以使示数变化明显此设计合理; D、大气压变化值不变,注射器容积越大,测力计变化越小此设计不合理故选 D 考点:物理学方法 杂技节目表演中,一位杂技小丑穿着很长大皮鞋,站在水平舞台上向观众鞠躬致意,双脚不动上身没有躬下,而整个身子笔直缓慢向前倾斜却不倒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丑的鞋子可能很重,有助于降低重心 B小丑的鞋底受到了地面的摩擦力 C小丑的鞋子长,支撑面扩大了,使重心在支撑面以内 D小丑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小丑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此
7、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既然题中的小丑没倒,说明他能平衡,所以受的力是平衡力,从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如果重心超出了支撑面,就会翻到,就好比你原本重心跟你脚是一条直线的,如果重心超出你脚的位置,就会倒,现在把你的脚面相前又延长了,使得你的重心超出脚面也没关系,还在鞋子的支撑范围内 A、稳度与物体的重心,底面积的地面积有关在底面积不变时,重心越低越稳;所以小丑的鞋子可能很重,有助于降低重心,故 A正确; B、因为小丑是缓慢移动,就说明他每次移 动以后,全身上下是静止的,自身没有受到到任何推力,也没有运动的趋势(注意,是缓慢移动,意思就是你没有运动趋势),既然这样,那么 1 有两种可能:一是没运动,没有动
8、摩擦;二是没运动趋势,没有静摩擦,故 B错误; C、在重心不变时,底面积越大越稳,故小丑的鞋子长,支撑面扩大了,使重心在支撑面以内 D、小丑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小丑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所以小丑向前倾斜却不倒下,故 D正确 故选 C 考点:摩擦力、重心 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相继问世,使电能的大规模生产和利用成为现实,如图所示四幅图中属于电磁感应现象应用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电动机与发电机两者在构造上相同,在电路中确定是发电机还是电动机,就看其所在的电路中有无电源,有电源的是电动机,没有电源的是发电机分析选择项中图示设备的制成原理,与题目要求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A、闭合开关后,处于磁场中的导
9、体运动起来,体现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故 A错误 B、图示的设备是电动机的模型,其制成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故 B错误 C、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线圈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灯泡发光,它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故 C正确 D、通电导线附 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电磁感应现象应用 某种电脑键盘清洁器有两个开关,开关 S1只控制照明用的小灯泡 L,开关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 M。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 答案: D 试题分析:开关 S1只控制照明用的小灯泡 L,开关 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 M,说明,小
10、灯泡 L和电动机 M并联,各由一个开关控制 A、开关 S1为总开关,控制小灯泡和电动机,开关 S2只控制小灯泡,不合题意,该图错误; B、开关S1为总开关,控制小灯泡和电动机,开关 S2只控制电动机,不合题意,该图错误; C、开关 S2为总开关,控制小灯泡和电动机,开关 S1只控制小灯泡,不合题意,该图错误; D、开关 S1只控制小灯泡,开关 S2只控制吸尘用的电动机,二者互不影响,符合题意,该图正确故选 D 考点:电路的设计 某种新型 “防盗玻璃 ”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 A导电性 B延展性
11、C弹性 D导热性 答案: A 试题分析:种物质与其他物质的明显不同之处称为物质的属性,如果这种区别是物理的,我们就称之为物质的物理属性物质的物理属性包含: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弹性、磁性等等 “防盗玻璃 ”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产生电信号,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说明玻璃的破碎能闭合电路,是利用了金属丝的导电性;故选 A 考点:金属的导电性 重为 60N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小明用 50N 的力竖直向上提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 一对平衡力 B物体受的重力与手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平
12、衡力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手对物体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和相互作用力的条件进行分析即二力平衡的条件有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条件也有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A、因为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 60N,而物体受到的支持力为 10N,大小不相等,所以重力和支持力不是平衡力,故 A选项错误; B、因为重力大小为 60N,而拉力大小为 50N,大小不相等,所以重力和拉力不是平衡力,故 B选项错误;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
13、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 C 选项正确;D、因为压力的相互作用力是支持力,所以压力和拉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D选项错误故选 C 考点:平衡力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 B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一定相等 C物体的内能增 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D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增加 答案: D 试题分析: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内能跟温度、物质的状态即质量有关。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不一定多, A物体的内能越多,放热一定越多 ,不合题意;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等,内能
14、还跟物质的状态和质量有关, B温度相同的物体,其内能一定相等,不合题意;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可能是对它做功了,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不合题意;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 不变, D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增加,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温度、内能和热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零下 18 的液体不能发生汽化现象 B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种景象中的 “冰 ”“雪 ”的形成过程是要吸热 C烧水时常看到 “白气 ”,从水到 “白气 ”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 D寒冷的冬夜,家里窗户玻璃上的 “冰花 ”,是由于室
15、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答案: C 试题分析:液体直接变成气体的现象是汽化现象,零下 18 的液体也可以发生汽化现象;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种景象中的 “冰 ”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要放热, “雪 ”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要放热;烧水时常看到 “白气 ”,水汽化后变成温度高的水蒸气,这些水蒸气遇冷后又液化成 “白气 ”,所以从水到 “白气 ”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寒冷的冬夜,家里窗户玻璃上的 “冰花 ”,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 A零下 18 的液体不能发生汽化现象,不合题意; B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种景象中的 “冰 ”“雪 ”的形成过程是要吸热,不合题意;
16、 C烧水时常看到 “白气 ”,从水到 “白气 ”的物态变 化是先汽化后液化,符合题意; D寒冷的冬夜,家里窗户玻璃上的 “冰花 ”,是由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故选 C. 考点:物态变化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 B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C震后疾病防控消毒时空气中散发一股浓浓的药味,是药物分子的扩散现象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也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微弱;机械能
17、和内能是两种不同的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有关;不同的物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是扩散现象;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是相同的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不合题意; B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有关,符合题意; C震后疾病防控消毒时空气中散发一股浓浓的药味,是药物分子的扩散现象,不合题意;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也不同,不合题意;故选 B 考点:分子的热运动、内能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阳光
18、下,微风吹拂的湖面,波光粼粼,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B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是为了避免车内景物通过车前玻璃成像 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虚像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光遇到物体会反射回来,这是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照相机的原理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湖面,波光粼粼,这是光的反射现象,不合题意; B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开灯,是为了避免车内景物通过车前玻璃成像,不合题意; C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符合题意; D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19、,对光起发散作用,不合题意;故选 C 考点:光现象 实验题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 “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将小球 A 、 B 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 的位置,然后都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将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 C 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图中的摆长 L 都相同, A B,球 A 、 B 的质量分别为 mA、 mB , ( mA mB) 。 ( 1)如图甲、乙所示,同时释放 A 、 B ,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 无关。 ( 2)如题图甲、乙所示,观察到 B
20、 球能将木块 c 撞得更远由此可得出结论: 。 ( 3)图乙中角度 1小于图丙中角度 2,是为了达到 目的,如图乙、丙所示,图丙中木块 C 滑行得更远些,由此可得出结论: 。 答案:( 1)质量;( 2)速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3)小球撞击前速度不同;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试题分析:比较甲乙两图的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便可得出结论;木块被撞出得远,说明小球的动能大,根据动能大小和质量大小比较,得出动能和质量的关系;比较乙丙两图速度的大小,根据小球被撞得距离比较出动能的大小,从而得出结论 ( 1)甲乙两图中,小球的质量不同,由题意知,摆角相同,小球同时到达竖直位置,
21、说明小球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 2) mA mB,两球的速度相同, B球能将木块 c撞得更远,说明 B球的动能更大,因此可得速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 3)乙丙两图,小球的质量相同, 1 2,所以丙图小球的速度更大,通过比较两种情况下木块被推动的远近来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所以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如图乙、丙所示,图丙中木块 C 滑行得更远些,由此可得出结论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考点:动能的大小 与哪些因素有关 小亮同学做测定 “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压为 6V 的电源、额定电压为 2.5V的小灯泡(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于 1W
22、)、滑动变阻器( 501A)、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电表、开关和导线。如图(甲)是小亮同学没有连接完整的电路。 (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 2)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 B(甲)所示的电路连接完整。 ( 3)小亮同学连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 4)小亮同学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 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同时,眼睛应注视 。 A小灯泡亮度 B电压表示数 C电流表示数 D滑动变阻器滑片 ( 5)小亮同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到某处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2 2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应将滑片 P
23、向 端移动(选填 “A”或 “B )。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此时小灯泡的电阻是 。该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 的作用。 ( 6)小亮利用该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他将小灯泡换成多个定值电阻 R,保持电压表示数始终为如图(丙)所示,多次更换阻 值不同的定值电阻 R,并记录各次电流表的示数,若不更换其他器材,为了能够完成实验,更换的电阻阻值不能够大于 。 答案:( 1) P=UI;( 2)图略;( 3)小灯泡开路;( 4) B;( 5) B; 0.5;12.5;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6) 25 试题分析:(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江阴市 中学 九年级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