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物理(带解析).doc
《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物理(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物理(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物理(带解析) 选择题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以哪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 A牛顿 B帕斯卡 C托里拆利 D伽利略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选项,牛顿是力的单位。 B 选项,帕斯卡是压强的单位。 C 选项,托里拆利首次测量了大气压,它不是物理量的单位。 D选项,伽利略也不是物理量的单位。所以,应该选择 B选项。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 为了测定风速的大小,小明设计了四种装置,如图所示图中探头、金属杆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相连,可上下移动。现要求:当风吹过探头时,滑动变阻器凡的滑片 P向上移动,且风速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以下四个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答案
2、: D 试题分析: A, B选项中的探头,当风吹过探头时,探头下方空气的流速较大,上方的空气流速较小,上方空气压强较大,探头受到向下的压力差,将向下移动,不满足题目要求。 C选项,风吹过,探头向上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的示数将变小。 D 选项,电压表测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时,定值电阻分得的电压将变大,电压表 的示数将变大。正确的选项是 D。 考点: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欧姆定律 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体,现将两个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物块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两物块
3、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较大 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C甲容器中物块排开液体的重力较大 D乙容器中物块受到液体的浮力较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体在甲中处于悬浮,甲的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物体在乙中悬浮,乙的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所以乙的密度大于甲的密度。两个容器中的液面相平,容器底所处的深度相等,乙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物体在两种液体中,都只受重力和浮力,处于平衡状态面,浮力与重力相等,物体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也相等。正确的选项是 B。 考点:浮力 如图所示,物体在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减速直线运动假设在运动过程
4、中重力突然消失,物体将 A立即停止运动 B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减速直 线运动直至停止 C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D向右上方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如果重力突然消失,则物体对水平面也没有压力,物体就不再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水平方向不受力,它将向右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正确的选项是 C。 考点:牛顿第一定律 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可以用来演示物理现象或原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图 a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B图 b可用来演示电动机原理 C图 c可用来演示发电机原理 D图 d可用来演示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选项, a 图
5、演示电流的磁效应。 B 选项, b 图,演示电磁感应现象。C选项, c图,演示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D选项, d图,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的匝数有关。正确的选项是 D。 考点:电磁现象 体育活动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力扣杀排球时于感到疼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足球被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力作用 C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维持物体运动 D铅球落地后将地面砸个坑,说明铅球受力发生了形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手扣杀排球,手对排球有作用力,手感到疼痛,说明排球对手也有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选项,足球踢出后仍能继续运动,
6、是由于足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选项,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选项,铅球落地将地面砸个坑,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正确的选项是 A。 考点:力 关于物质的组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D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 答案: B 试题 分析: A选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B选项,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选项,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选项,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的。错误的选项是 B。 考点:物质的组成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
7、法正确的是 A月食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变小 C物体通过平面镜能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D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选项,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日食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B选项,水中的光速小于空气中的光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变小。 C选项,物体通过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选项,光发生漫反射时,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正确的选项是 B。 考点:光现象 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夏天打开冰柜看到白雾 B深秋草叶上结出自霜 C洗过的湿衣服被晾干 D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打开冰柜看到白雾,是
8、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选项,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选项,湿衣晾干,是衣服中的水汽化变为水蒸气。 D选项,衣柜 中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正确的选项是 A。 考点:物态变化 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剧烈 B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D物体的温度为 0 时,其内能为零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B选项,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它与热传递的过程相对应,物体含有热量这样的说法错误率。 C选项,水沸腾时,吸收热量但保持温度不变。 D
9、选项,当物体的温度为 0 时,物体内部的分子仍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的内能仍不为 0。正确的选项是 C。 考点:分子热运动 内能 2013年 6月 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 “天宫一号 ”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 “太空教师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C.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天宫一号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3.0108m/s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选项正确。 B选项,王亚平讲课声音大,是因为 她声音的响度大。 C选项,由于真空不能传
10、声,王亚平讲课的声音的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 D选项,天宫一号内声音的传播速度就是空气中的声速,约 340m/s。正确的选项是 A。 考点:声音 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中学生重约 50N B人步行的速度约 14m/s C洗热水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约 42 D液晶电视机的工作电流约 10A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选项,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 50kg,重力约 500N。 B选项,人步行的速度约 1.4m/s。 C选项,洗澡水最舒适的温度约 40 。 D选项,液晶电视的额定功率约 200W,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 1A。最接近实际的是 C选项。 考点:对物理量的估测 实验题 如图所示,在 “测滑
11、轮组机械效率 ”的实验中,若物体重 6N. ( 1)实验时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若物体上升高度为 10cm,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2)若仅增加物体的重力(不计摩擦),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答案:( 1)匀速 83.3% ( 2)增大 试题分析:( 1)实验时,应该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因为使用图中滑轮组的目的是提升物体,而不是使物体加速。拉力做的有用功,拉力做的总 功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 2)在不计摩擦的情况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若仅增加物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增大。 考点: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4分)小明为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
12、的特点,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实验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相关图像,如图 a、 b所示( 1)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 (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 c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此时实验室的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 “高于 ”、 “等于 ”或 “低于 ”) ( 3)在图 a中, AB段与 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 答案:( 1)秒表 ( 2)98 低于 ( 3)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 试题分析:( 1)这两个实验都需要温度计来测量温度,都需要秒表来测量加热的时间。 (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98 ,则水的沸点是 98 ,由于液面上方的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所以此时实
13、验室的大气压低于 1个标准大气压。 ( 3) 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的过程, CD段表示水吸热升温的过程。两者的质量相同,由于它们的比热容不同,吸热升温的速度就不同,图像的倾斜程度也就不一样。 考点:探究冰熔化特点 探究水沸腾的特点 ( 5 分)小明在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时, 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 1)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 (选填 “放大镜 ”、 “投影仪 ”或 “照相机 ”)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 “左 ”或 “右 ”)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 些 ( 2)再在凸透镜左
14、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 (选填 “左 ”或 “右 ”)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 3)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 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 . 答案:( 1)照相机 右 大 ( 2)右 ( 3)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太阳光没有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 试题分析:( 1)图中,物距大于像距,蜡烛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将蜡烛向右移动,物距减小,像距随之增大,则应将光
15、屏向右移。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也随之变大。 ( 2)凹透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凸透镜向后移,所以现在的像成在光屏的右方,应当将光屏向右移,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 3)上午第二节课后,太阳不在正上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太阳光没有平行于主光轴照射到凸透镜上,所以该点不是焦点的位置。 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5分)在学过摩擦力知识后,小明想探究:摩擦力大小是否与压力、重力都有关系?他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把金属盒放在质量不计的白纸上,读出台式测力计示数;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将质量不计的氢气球 系在金属盒上,读出台式测力计示数;拉动白纸
16、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再往金属盒注入适量的沙子,使台式测力计示数与步骤 中的示数相等,拉动白纸的过程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相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台式测力计示数F1/N 金属盒总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2/N 4.8 4.8 1.8 3.2 1.2 4.8 6.4 1.8 ( 1)此实验是根据 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 2)与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金属盒测量摩擦力相比,拉动白纸进行实验具有容易操作的优点,具体体现在: (写出一条即可) ( 3)请你补齐上表中空格处的数据,其值为 N. ( 4)实验中是通过 来改变金属盒总重力的 ( 5)比较实验步骤 (填序号)的数据,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江苏 苏州 物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