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第三次质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成语中,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滴水成冰 B积土成山 C木已成舟 D百炼成钢 答案: D 试题分析:滴水成冰、积土成山、木已成舟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百炼成钢涉及炼钢,其中的碳单质高温下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的判断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向来是中考的必考点,常在单项选择题里面比较靠前的位置出现,属于简单题。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B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都含有酸根离子 C H2
2、O 和 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原子个数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 AD 试题分析: A 生铁含碳量较高,所以较脆,刚含碳量较少,所以性质较软; B稀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都含有氢离子; C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H2O 和 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分子种类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别氢气和氮气 B用肥皂区别硬水和软水 C用灼
3、烧的方法区别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 D用滴加澄清石灰水,震荡的方法区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答案: ABCD 试题分析: A 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氢气和氮气中时,氢气可以点着,氮气可以使木条立马熄灭; B 肥皂水加入硬水中有浮渣且泡沫较少,软水中泡沫较多; C 灼烧黄铜,黄铜表面会变黑,黄金表面无明显现象; D 滴加澄 清石灰水,震荡,二氧化碳会变浑浊,一氧化碳无明显现象。 考点:区分常见化学物质 点评:对于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属于中考的必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溶液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A稀硫酸 B烧碱溶液 C稀盐酸 D氨水 答案: BD 试题分析:解
4、: A、稀硫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 A错误; B、烧碱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 B正确; C、稀盐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 C错误; D、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常识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常识记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课本联系较为紧密的。 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H2 B O C Cu D 2Fe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可以表示氢气,还可以表示一个氢分子,不能表示氢元素; B 表示氧元素,不能表示氧气; C 可以表示铜元素,还可以表示一个铜原子,也可以表示铜这种物
5、质; D 表示 2个铁原子。 考点:常见化学符号 点评:常见化学符号属于必考题型,但是考察形式比较多样,选择题中出现近年也比 较多见,注意总结,记忆时注意细心。 下列物品中的主要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纯棉毛巾 B塑料桶 C橡胶轮胎 D 羊毛袜 答案: AD 试题分析:纯棉毛巾主要由纤维素组成,羊毛袜由羊毛组成为天然材料,塑料桶由塑料构成,为人工有机合成材料,橡胶轮胎由橡胶制成,属于人工合成材料。 考点:化学材料分类 点评:本题属于对化学材料分类的考察,近几年中考加大了对化学材料分类的考查力度,特别是和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 有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 CO2的构想:将工厂排出的气体(含较
6、多 CO2)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 CO2,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 CH3OH)。该技术流程如下: (说明:吸收池中盛有饱和的 K2CO3溶液,主要反应为:K2CO3+H2O+CO2=2KHCO3)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方法可以减少碳排放 B可循环利用的物质 A是 K2CO3 C分解池中的主要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 D 试题分析:排放的二氧化碳最终生成甲醛,该方法可以减少碳排放;吸收池中发生反应 K2CO3+H2O+CO2=2KHCO3,分解池中发生反应 2KHCO3= K2CO3+H2O+CO2,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碳酸钾,分解池中的反
7、应主要是分解反应,合成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不属于化合反应。 考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反应 点评: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反应属于中考的常考点,选择填空均可出题,考察形式较为灵活,注意积累总结。 下列物质能在 pH=1的溶液中共存且形成的溶液为无色的是( ) A (NH4)2SO4、 HCl、 NaNO3、 K2SO4、 B K2SO4、 KNO3、 H2SO4、 KMnO4 C MgSO4、 NaCl、 HNO3、 Na2CO3 D BaCl2、 NaNO3、 KCl、 H2SO4 答案: A 试题分析: B 高锰酸钾为紫色溶液; C 碳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会反应生成其他物质,无法共存; D 其中硫
8、酸和氯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硫酸钡,无法共存。 考点:离子共存 点评:离子共存属于基本的化学知识点,较为简单,中考中常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出现,平时应注意对细小知识点的识记。 央视新闻报道称,河南某农民因焚烧秸秆导致火势蔓延,烧毁了相邻的 20亩小麦。专家称遇到这种情况可用农机具设置 “防火隔离带 ”, “防火隔离带 ”起到的作用是( ) A使燃烧物隔绝氧气 B使燃烧物 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C使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 D使燃烧物的着火点降低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设置 “防火隔离带 ”可以使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从而达到粗制
9、火势蔓延的目的。 考点:燃烧与灭火 点评:这类题目在中考中常作为选择题的一个选项出现,直接来源于课本,较为简单,注意审题,看清题意。 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俗名 B物质的分类 氢氧化钠的俗名 苛性钠 碳酸钠的俗名 纯碱 CH3COOH 酸 NH3 H2O 碱 C物质的物理性质 D物质的鉴别 干冰 能升华 氧化钙 加水放热 食盐与苏打 加食醋 化纤与纯羊毛面料 燃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氢氧化钠俗名为火碱、烧碱、苛性钠,碳酸钠俗称纯碱; B CH3COOH为酸, NH3 H2O 为碱; C 干冰升华属于物理变化,氧化钙加水生成氢氧化钙,为化学变化; D 苏打为碳酸钠,和
10、食醋反应有气泡生成,纯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考点:化学常识 点评:属于最基本知识点的考察,知识点通常直接来自课本,中考中常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判断对错,注意记忆的准确性。 硫酸二甲酯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6O4S+2H2OH2SO4+2X,则X的化学式为( ) A CH4 B CH4O C C2H8O D C2H8O2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种类、个数均不发生变化,所以一个 X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学式为 CH4O。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点评:此题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面的题目,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
11、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较为灵活,注意仔细审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答案: C 试题分析: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其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验满二氧化碳时应将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查气密性时用热的水捂住试管,玻璃导管插入水面以下,有气泡冒出且手离开后有一段水柱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 考点:实验室基本操作 点评:关于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属于中考的必考题型,但是可以考的操作比较有限,应注意总结。 在灾区,为防止传染病传播,河水需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处理方法有: 加热煮沸, 过滤, 投药消毒, 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
12、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处理河水应先自然沉降,使其中颗粒较大的杂质先沉降下来,然后过滤,使用消毒药品杀菌消毒,加热煮沸可以进一步杀菌消毒,也可以使硬水软化。 考点:水的净化 点评:关于水资源的考题近几年有越来越热的趋势,并不是每年都考,但是关于水资源的相关知识点和常识却非常重要。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离子的是 H2O2 Si SO42-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表示一个过氧化氢分子, 表示一个硅原子, 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 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少一个,为氟离子, 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三价。 考点:常见化学用语 点评:这类知识点在中考中属于必考题型,不难,考生应注意积累
13、,特别是一些细小的琐碎的知识点。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 2.5微米的颗粒物,它对人体危害很大。 5月 4日 19时北京空气质量监测点监测 24小时内 PM2.5的均值符合国家标准。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 A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B露天焚烧废旧塑料解决 “白色污染 ” C用 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D植树造林增加绿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乘坐公交车、植树造林和使用清洁能源均能减少粉尘的排放,露天焚烧废旧塑料会产生大量粉尘颗粒物,会加重 PM2.5的污染。 考点:环境保护 点评:环境保护类的题目一直是近几年中考的考察热点,常和实事结合,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考察,较为简单
14、。 填空题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 5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 2) 2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 5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 10 ,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 小的是 ( 4)要配制 110g溶质质量分数为 9.1%的丙物质溶液,配制时溶液的温度需要控制的范围是 答案:( 1) 40( 2)乙甲丙( 3)丙( 4)小于 30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 5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40g;( 2)由图中的曲线可知, 2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甲
15、丙;( 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溶液析出的晶体最多,甲、乙两种物质温度降低到 10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于丙物质, 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丙物质;( 4)配制 110g溶质质量分数为 9.1%的丙物质溶液,也就是100g水中溶解了 10g,所以温度应小于 30 。 考点: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点评:关于溶解度曲线的题目属于中考必考的题型,通常在选择题较为靠后的位置出现,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熟知基础知识点,仔细审题,理解其曲线的含义。 金属钴( 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钴可形成化合价为 +2和 +3的两种氧化物,其化学式分别是 _、_。 (2)已知 CoCl2固体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西省 景德镇市 九年级 第三次 质检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