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北京市房山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榨取果汁 B海水晒盐 C食物变质 D冰雪融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榨取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食物变质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硝酸铵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质在溶解时经常
2、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保持不变,故选项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 C、浓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升高,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故选项正确 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O2CO2 B 4P+5O2 2P2O5 C H2SO4+NaOHNaSO4+H2O D 2Fe+6HCl2FeCl3+3H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该化学方程式缺乏反应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C+O2CO2 B、该化学方程式
3、书写完全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中硫酸钠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H2SO4+2NaOHNa2SO4+2H2O D、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Fe+2HCl=FeCl2+H2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下列物质的应用中,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气焊 B一氧化碳用作燃料 C干冰用作制冷剂 D用氢氧化钙中和硫酸厂的废酸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一氧化碳作燃料,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
4、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D、用氢氧化钙中和硫酸厂的废酸液,是利用了氢氧化钙能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燃烧法识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进行保鲜 C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将废旧金属回收 D解决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农业上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羊毛主要是蛋白质,羊毛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合成纤维没有,
5、所以可用燃烧法识别羊毛和合成纤维,故 A正确 ; B、甲醛有毒,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进行保鲜,故 B错误; C、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将废旧金属回收,故 C正确; D、解决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农业上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故 D正确 考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金属资源的保护;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铝可与碱溶液发生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X,关于此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X的化学式为 H2 B NaAlO2属于氧化物 C此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D铝锅不宜长时间盛放碱性食品 答案: B 试题分析:
6、A、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2NaOH+2H2O=2NaAlO2+3X, 反应前 反应后 Al原子 2 2 Na原子 2 2 O 原子 4 4 H原子 6 0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物质 X的每个分子由 2个 H原子构成,则物质 X的化学式为 H2;故 A说法正确; 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 NaAlO2由三种元素组成,故不是氧化物,故B说法不正确; 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概念,故不是复分解反应,故 C 说法正确;D、由题目信息知,铝能与碱性物质反应,故铝锅不宜长时间盛放碱性
7、食品,故 D说法正确;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t1 时,甲、乙各 30g分别加入 70g水中均恰好完全溶解 B t1 时,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2 时,在 l00g水中放入 60g甲,所得溶液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 D t2 时,分别在 100g水中各溶解 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 30g,是指在 100g水中达到饱和溶解的质量是 30g,所以将 30g溶于 70g水中并不能全溶解
8、,故 A错误; B、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有关,又因为 t1 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 30g,所以t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所以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 B错; C、由于 t2 时,甲的溶解度为 50g,所以在 l00g水中放入 60g甲,没有全部溶解,只是溶解了 50g,所以质量分数为: 100%=33.3%,故 C 错; D、从溶解度 20g 向右作平行线,再从 t2 向上作垂线与平行线的交点,向左移动先接触哪一曲线,哪一物质先达到饱和,所以甲先达到饱和,故 D正确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9、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 CaO 中的 CaCO3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 B 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是否熄灭 C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D 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盐酸不但和碳酸钙反应,还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不能用盐酸除去 CaO 中的 CaCO3,故 A错误; B、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例如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 B错误; C、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以及二氧
10、化碳,所以可用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的方法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故 C正确; D、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都 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故 D错误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现有 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27%的硫酸溶液与足量的锌粒反应,为了减缓化学反应的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质量,可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 A水 B盐酸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加水能使硫酸的质量分数减小,不消耗硫酸中的氢所以加水能减缓化学反应的速率,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质量,故 A正确; B、加盐酸溶液,
11、相当于增加了酸的量,所以能使生成氢气的总质量增加,故 B 错误; C、加入碳酸钠溶液其中所含的碳酸根能与酸中的氢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消耗了酸中的氢,使生成氢气的质量减小,故 C错误; 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消耗了酸中的氢,使生成氢气的质量减小,故 D错误, 考点: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在点燃条件下, M和 N 反应生成 X和 Y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其中 “ ”代表氢原子, “ ”代表碳原子, “ ”代表氧原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M N X Y 微观示意图 A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B在该反应中,生成 X和 Y的质量比为 9: 22 C
12、 M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3: 8 D在该反应中, M和 N 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1: 3 答案: B 试题分析: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C2H6O+3O2 2CO2+3H2O 故: A、生成物是水与二氧化碳,两者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因此都是氧化物; B、反应中生成 X和 Y的质量比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和的比,即: 3( 12+16): 2( 12+162) =54: 88=27: 44,故错误 C、 M即为乙醇的分子,则 M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 =122: 16: 16=12: 3: 8,故正确; D、有反应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 M和 N
13、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3,故正确;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下列实验内容符合如图所示变化趋势的是( ) 序号 实验内容 横坐标表示的量 纵坐标表示的量 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时间 红磷的质量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时间 二氧化锰的质量 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加入盐酸的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水 加入水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红磷的质量随着燃烧时间越来越少,当氧气燃尽时,红磷的量就不再减少,成一条水平线,故正确;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是一直不变的,故错误;
14、 锌和盐酸反应,铜和盐酸不反应,随着盐酸的滴加,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当锌反应完时,剩下的铜的质量就成为定值了,故正确; 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水,随着加入水的增多,溶质的质量分数是逐渐减小的,故错误; 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 1)下列物品中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如缺 元素会引起贫血 ( 3)煤、 、天然气称为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石燃料燃烧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15、(填字母序号) A分类处理并回收垃圾 B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C 提高煤炭等燃料的利用率 D减少汽车的使用率,提倡绿色出行 答案:( 1) B; E ( 2)铁 ( 3):石油; CH4+2O2 CO2+2H2O;ABCD 试题分析:( 1)牛奶、鸡蛋清、瘦肉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故答案:为: B; E ( 2)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如缺铁元素会引起贫血,故答案:为:铁 ( 3)煤、石油、天然气称为化石燃料,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配平即可;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分类处理并回收垃圾;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提高煤炭等
16、燃料 的利用率;减少汽车的使用率,提倡绿色出行,故答案:为:石油; CH4+2O2 CO2+2H2O; ABCD 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取用固体粉末 D点燃酒精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故 A错; B、称量药品时要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故 B错; C、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先将试管横放(或倾斜)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 C正确; D、点燃
17、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否则容易引起火灾,故 D错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称量器 -托盘天平;加热器皿 -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 硒元素被誉为 “抗癌大王 ”,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为 “34” B元素名称为 “硒 ” C元素符号为 “Se” D核电荷数为 “78.96” 答案: D 试题分析: A、从该图中得到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34,故 A说法正确; B、从该图中得到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元素名称为 “硒 ”,故 B说法正确; C、从该图中得到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Se”,故 C 说法正确;D、从该图中得
18、到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34,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可知,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34,故 D说法错误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农作物缺钾时,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降低,此时应该施用的化肥是( ) A KCl B Ca3( PO4) 2 C NH4Cl D CO( NH2) 2 答案: A 试题分析:农作物缺钾,应该施钾肥 A、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B、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C、氯化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D、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78%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
19、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由氮气( N2)、氧气( O2)、稀有气体( He、 Ne、 Ar)、二氧化碳( CO2)、其他气体和杂质(如 H2O)五部分组成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占 0.94%、二氧化碳占 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 0.03%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 O B 2O C O2 D O2- 答案: C 试题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A 是氧原子; B 是两个氧原子;C是氧分子; D是氧离子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
20、分子的特性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 B果汁 C牛奶 D蒸馏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食醋中含有乙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错; B、果汁中含有维生素、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B错; C、牛奶中含有蛋白质、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C错; D、蒸馏水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D正确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日常生活中见到的 “加碘食盐 ”、 “高钙牛奶 ”中的 “碘、钙 ”应理解为( ) A原子 B元素 C离子 D分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指的是在食盐、牛奶中添加了相应的这一类原子的总称即元素 考点:元素的概念 香烟烟气中能
21、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答案: D 试题分析: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剧毒,能够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中毒死亡而 CO2、 O2、 N2不具毒性 考点:烟的危害性及防治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糖水 B牛奶 C米粥 D豆浆 答案: A 试题分析: A、糖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 A正确; B、牛奶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 B错; C、米粥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 C错; D、豆浆不均一、不稳定,属于悬浊液,故 D错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 A质子
22、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A 试题分析: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所以元素的种类由 质子数决定,故选 A 考点:元素的概念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氧硅铝铁,其中铝铁属金属元素,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合格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 KIO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2 B +3 C +4 D +5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设 KIO3中碘元素化合价为 x,则: ( +1) +x+( -2) 3=0,则 x=+5 考
23、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下列符号中,表示 2个氢原子的是( ) A H2 B 2H C 2H+ D 2H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一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故选项正确; C、表示两个氢离子,故选项错误; D、表示两个氢分子,故选项错误;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下列数据为常见水果的近似 pH,其中呈碱性的是( ) A杨梅 pH=2.5 B苹果 pH=4.1 C菠萝 pH=5.1 D柿子 pH=8.5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杨梅的 pH=2.5,小于 7,显酸性,故 A 错; B、苹果的 pH=4.1,小于 7,显酸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北京市 房山区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