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地理(带解析).doc
《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地理(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地理(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泉州卷)地理(带解析) 选择题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A俄罗斯 B中国 C印度 D美国 答案: B 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小题 1】 2012年 6月 1 8日, “神舟九号 飞船与 “天宫一号 ”自动交会对接成功。这一天,地球最接近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A B C D 【小题 2】地球运动到图中 位置时,赤道某地的正午太阳光照图是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1】春分日( 3月 21日前后)、秋分日( 9月 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 6月 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 12月 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6月 1
2、8日位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最接近夏至日。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地球运动到图中 位置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90,太阳光线和地平面垂直。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013年福建省举行首届十大美丽海岛评选活动,下图是我省东南沿海的一个岛屿,该岛全年盛行东北风。据此回答以下小题。 【小题 1】夏秋季节,对该岛影响最大的灾害性天气是 A台风 B霜冻 C沙尘暴 D寒潮 【小题 2】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岛地势平坦,适宜种植小麦 B砍伐森林资源,充分利用岛上土地 C开发海岛旅游资源,发展海洋生态游 D受东北风影响, A
3、地降水比 B地多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1】根据题目叙述该岛是我省东南沿海的一个岛屿,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容易遭受台风的影响。霜冻和寒潮主要影响在冬春季节影响我国的北方地区,沙尘暴主要在春季影响我国的北方地区。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根据岛屿等高线判断,该岛屿东部地势崎岖,西部地势平坦,该岛屿适合种植水稻, A选项错误;岛屿东侧森林有利于保持水土,不适合大量砍伐, B选项错误;开发海岛旅游资源,发展海洋生态游,有利于保护海岛生态环境, C选项正确;受东北风影响, B坡为东北风的迎风坡,所以 A地降水比B地少, 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考
4、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和区域开发。 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小题 1】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趋势是 A面积不变 B面积不断扩大 C减少速度加快 D减少速度由快变慢 【小题 2】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A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B合理开发,使之永续利用 C占多少,垦多少 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1】根据图示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分析:从 2001年到 2008年我国耕地面积变化的趋势是面积不断减,速度由快变慢。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的利用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
5、、草地和建设用地等。我国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把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 实保护耕地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 下列行为符合绿色生活要求的是 A提倡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B出行多乘坐公交车少用私家车 C倡导节假日多送纸质贺卡 D电脑一直处于待机状态 答案: B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A高寒 B干旱 C温和多雨 D冬冷夏热 答案: A 2012年 l2 月 26日京广高铁客运全线开通。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小题 1】京广高铁途经长沙所在的省份是 A河北 B河南 C湖北 D湖南 【小题 2】京广高铁沿线由北
6、向南区域景观的变化,最可信的是 A沃野麦田到河湖众多 B山清水秀到雪山连绵 C林海雪原到无垠沙漠 D沙滩椰林到辽阔草原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1】长沙是湖南省的行政中心,河北省的行政中心是石家庄,河南省的行政中心是郑州,湖北省的行政中心是武汉。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京广高铁沿线由北向南由北方地区进入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华北平原具有沃野麦田,南方地区河网密集,河湖众多。山清水秀主要在南方地区,雪山连绵位于青藏地区,林海雪原为东北地区,无垠 沙漠位于西北地区,沙滩椰林位于海南岛,辽阔草原位于内蒙古。所以本题选择 A 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
7、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和特征。 长江被誉为 “黄金水道 ”,因为长江 A径流量大 B流域面积广 C航运价值高 D水力资源丰富 答案: C 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小题 1】该景观出现在黄河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小题 2】根治黄河,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在 A上游的青藏高原 B中游的黄土高原 C下游的华北平原 D河口三角洲地带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B 【小题 1】根据图示:图中黄河的河床高于两岸的平地,形成 “地上河 ”景观。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泥沙汇入,进入下游地区,河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逐渐抬高,形成 “地上河 ”。所以该景
8、观出现在黄河的下游河段。所以本题选择 D选项。 【小题 2】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治理黄河,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在中游的黄土高原。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重要的河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根据下表,回答以下小题。 2010年中国各海域赤潮统计表 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 发生次数 (次 ) 1 12 47 8 发生面积 (平方千米 ) 30 1578 12070 60 【小题 1】读上表, 2010年我国赤潮发生的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海域是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小题 2】下列行为不利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A休渔期间继续捕捞 B
9、加强海洋执法力度 C防止海洋污染 D用高科技促进渔业可持续利用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东海发生赤潮次数为 47次,发生赤潮面积为12070平方千米,在我国濒临的海洋中是我国赤潮发生的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海域。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小题 2】加强海洋执法力度、防止海洋污染、用高科技促进渔业可持续利用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休渔期间继续捕捞不利于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容易导致渔业资源枯竭。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海洋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 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比例大约是 A三分之二是陆地 B各占二分之一 C四分之一是海洋 D三分陆地七
10、分海洋 答案: D 泉州的小宇将 6月 5日至 8日的天气和气温状况记录在图中,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小题 1】小宇最有可能看到电闪雷鸣的是 A 5日 B 6日 C 7日 D 8日 【小题 2】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6月 5日的气温日较差约是 A 5 B 10 C 15 D 20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B 【小题 1】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只有掌握这些符号的含义,才能看懂天气预报。图中 5日和 8日为多云, 6日为雷阵雨, 7日为阴。电闪雷鸣可能出现在雷阵雨天气。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小题 2】根据:
11、“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 6月 5日最高气温为 20 ,最低气温为 10 ,所以气温日较差 =20 -10 =10 。所以本题选择 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常用的天气符号。 西亚和北非居民主要信奉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犹太教 答案: A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A东欧平原 B华北平原 C亚马孙平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 答案: C 读图,回答以下小题。 【小题 1】读左图,俄罗斯的地势特征是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北高南低 D西北高东南低 【小题 2】读右图,俄罗斯货运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A航空、铁路 B公路、海运 C管道、铁路 D铁路、公路 答案:
12、 【小题 1】 A 【小题 2】 C 【小题 1】根据图示:俄罗斯的四大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是东欧平原、西西比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所以俄罗斯的地势特征是东高西低。所以本题选择 A选项。 【小题 2】俄罗斯东西距离广,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东欧平原,东部矿产资源丰富,油气资源适合采用管道运输。根据图示:俄罗斯货运的主要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和铁路运输。所以本题选择 C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俄 罗斯的概况。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 “黑非洲 ”的原因是 A 90%以上的人口是黑色人种 B盛产黑芝麻等 C大量动物的颜色为黑色 D土地肥沃,呈黑色 答案: A 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初中 毕业 升学考试 福建 泉州 地理 解析
